請把平臺當成你的本事
05月17日,入江之鯨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篇文章《別錯把平臺當成你的本事》,傳播量很大,文章反復提到了記者、公關等職業,估計他和我一樣,是一個橫跨PR、媒體的人,這里權稱其一聲“鯨兄”吧!
鯨兄的核心觀點是,記者不應該為自己采訪過許多企業高管而有“多余的自信和驕矜”。新媒體人寫的文章閱讀量突破100000+是因為“發在百萬級別的大號”上,公關人的客戶服務的好,是公關公司的資源好...
整體價值觀并不合格
不得不說,“鯨兄”說的現象真實存在,而且還不在少數,春風得意人正歡、人走茶涼百態生,這一現象在百態人生中數不勝數。但是據此就告誡世人“別錯把平臺當成你的本事”,我想說,我不認同文中60%的觀點,也就是說,我認為這篇文章的整體價值觀并不合格。
作為一個媒體人,很多公關甚至企業家對你客客氣氣、待之以禮。記者公布這種待遇,真的是虛榮嗎?企業的人真的只是把記者當做一個免費的發稿機器嗎?試想,假如你是記者,很少有企業和聯系,難道只是因為你的單位知名度小?你的文筆差估計也是重要原因吧!至于記者曬自己和企業家的合影,我覺得也無可厚非,這并不只是炫耀,更是對企業家的一種認可,再說,人就應該竭力拔高自己啊!?難道一個小記者,就只能和小公關合影,只能選擇路邊的乞丐做朋友?去認識并向更博學的人學習才是小記者快速成長的機會。
在互聯網科技圈,歡聚時代(YY)聯合創始人兼CEO和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的關系可謂是一段佳話。1998年,李學凌在某媒體實習,他的第一篇報道是關于金山的負面新聞(雷軍時任金山董事長),李學凌的文筆讓雷軍非常認可,雖然有的是雷軍的負面稿子,兩人逐漸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所以李學凌創業的前后,雷軍一直是李學凌的天使、導師、資本家、軍師等多重角色,或者說歡聚時代根本就是李學凌和雷軍共同創辦的。
還有知名記者、投資人熊曉鴿,他曾經做了5年左右的記者,也正是在此期間,接觸到了投行,才轉行成為IDG亞洲區總裁。
如果按照鯨兄的觀點,記者和企業家交朋友是“多余的自信和驕矜”,企業家和記者叫朋友也只是為了發稿。那么當實習記者的李學凌遇到霸道總裁雷軍,就應該各退三舍以避“風言風語”,但是中國互聯網上可能要少一個上市公司了。
所以在我的PR媒體俱樂部里,有一個核心的觀點,公關和媒體是相愛想殺的好朋友,互相幫襯、互相監督,然后互相成長。
公關更需要創新
鯨兄還提到了公關行業,我認為公關是服務業中的服務業,是一門對技能、心態等要求非常高的行業。
鯨兄的文章中談了公關行業常見的一種情況---單飛。
當你做到某公關公司客戶總監、甚至公司副總裁的時候,相信你的能力已經通過了老板、客戶的層層考驗并得到一致認可。一方面你可能認為自己不再有上升空間,另一方面,你可能想獨立測試一下自己的很多方法論、做企業的理念。所以,你選擇了創業。
與鯨兄所言不同的是,行業里還有一種客戶:我只認你客戶經理“小趙”,不管你在哪家公司,我都找你合作。所以,當優質的公關人出來創業的時候,仍然不愁客戶資源。
平臺=人
個人覺得,平臺和人的關系,不是此消彼長,一定是共同成長的。好的人才會使得平臺逐漸成熟壯大,當然,在這個平臺上,人也有機會學習頂尖經驗知識。所以,即便是我們去了一個超大公司,也不要妄自菲薄,你的崗位肯定是重要的崗位,不然早就撤掉了。如果你能做好本職工作,就是你對這個平臺的巨大價值。
好的平臺上一定有一群牛逼的人,
一群牛逼的人定能做一個好平臺。
每個行業的人都有成長和自凈的因素,所以不管是記者結識企業家,還是公關人單飛創業,亦或是新媒體人寫出100000+的文章,都是人和行業共同成長的標志。
所以,我們不妨把鯨兄的文章觀點當做一面鏡子,盡量不要重演他文中的“怪現象”,然后和伙伴們一起努力,做一個牛逼的平臺。
文/趙宏民,PR媒體俱樂部發起人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