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人,是如何看待廣告的?
1月6日,五芳齋影業發布了一支名為「小心意」的廣告片。
海報系列
這波操作在微博上收割了一片好評:
“深井冰拿鐵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還蠻有創意的…”
...
出于職業習慣,我到數英上搜了這支廣告,不過打開的時候,卻發現是另外一個世界。
在數英上,這條廣告的評分并不高,6.1。
“啥啥啥,這寫的都是啥?”
“品牌存在感太弱了吧”
...
要不是我多看了兩遍,我還以我看得不是同一支廣告...
那么,為什么同一支廣告,在不同的平臺上會有不同的看法?
套句經典評語: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放這里本質上也沒毛病,問題在于,廣告人,是如何看待廣告的?
先來看看為什么會出現兩級分化的現象:
首先,微博是個什么地方?微博就是一個短輕快的摸魚圣地啊,用戶訴求往往也是最簡單的。
哪怕看的是廣告片,只有夠有趣,感官基本是愉悅的。
可能只是因為里面小孩的聲音好軟就覺得這個廣告牛逼了,也可能是因為宇宙腦洞...理由簡單純粹,一摸一個香。
而數英,則是專業營銷人的聚集地,只要你想,啥廣告搜不到?閱遍千山之后,能入眼的廣告自然屈指可數。
所以,一個廣告,比起讓大眾接受,更難讓廣告同行接受。
一個是難免同行相輕,一個是行業人的職業習慣,大眾覺得好玩就好了,廣告人覺得品牌認知更重要,如果是我的甲方肯定通不過這個方案等等。
這也就是為什么,在營銷平臺會出現另一種聲音。
當然,離不開一個大前提,信息大爆炸帶來的,是垃圾廣告也在大爆炸。
特別是廣告業,每天無可避免的會被無數的廣告信息叨擾,討喜的確沒那么簡單,越是接近行業,越是這樣。
為此我大概總結三點,廣告人看廣告時可能出現的一些心態:
1.看多了
真的是看太多了,不怪大家心如止水。前面才看過黃易的無厘頭,接著就是五芳的無厘頭,擱誰都得比比誰更無厘頭...
另外,接受范圍一直在廣告圈里面,也是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
2.想多了
正因為是本職專業,才要從專業角度上去分析每一個廣告。想法是正確的,有時間多分析分析廣告有助于自身成長。不過一開始就揣著不簡單的想法從頭分析,有時候,是會把錯脈的。
把廣告簡單反推回主題本身,是不是更好理解一點。
3.玩過了
太多的廣告在求穩,所以看到鋌而走險的廣告難免生出一絲懷疑。單一導向的廣告不容易做,多元化的廣告更難。如果品牌方沒什么特別的受限,不防玩開一點。
要知道傳達品牌核心,和會玩并不矛盾。
最后,說了那么多,其實就一個觀點,不要太職業病。
做廣告時對自己嚴格一點,別濫竽充數,看廣告時多一點欣賞,別一竿子打死。
愿,2020年的廣告人,不那么難。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