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錢去旅行的成年人,到底在求什么?又得了什么?
01
用一場旅途的疲乏,來去除生活的瑣碎。
2020年的第一天,我開始制定旅行計劃。沒有凌晨兩點的蹦迪,沒有穿亮片吊帶在酒吧宿醉,只有當我背起帆布包,穿上舒適的鞋衣,向這個陌生世界敞開自己時,我才能感覺這顆心尚且年輕。
有人花錢買一只包,有人為一朵云一片海一擲千金。
高跟鞋和精致妝容是遑遑人生中的一座孤島,這種自我感動式的成功高地,失去了深夜的安睡和夏夜的蟬鳴。
2點的霓虹燈照不見阿拉斯基的山巔。而我想要的,不在眼前這三寸之地。
02
每一次遠去,奔赴的都是歲月靜好和兵荒馬亂的交織。
年輕人喜歡用旅行來檢驗彼此。有人抱怨長途疲憊、時差混亂、食物難以下咽;有人驚喜異域風情、陌生的臉孔、天高海闊。
一對連10天旅行都過得枯燥泛味的男女,是沒有可能攜手往后50年的。
(青海湖)
中年人喜歡為了孩子旅行,每一次旅行都是游學。
如果一家三口愛爾蘭十日游后,孩子不知道誰是王爾德,不清楚愛爾蘭曾是英國殖民地,沒聽過三葉草與“三位一體”理論,那這趟旅行就白花錢了。
老年人的旅行是用來證明自己的老當益壯。
50歲之后,時間和金錢重新賦予了他們活力。拿起單反、穿上滑雪服、騎上山地車,故土的大街小巷已經滿足不了他們的野心,直到跨越幾千公里,從東八區到西六區,此刻才讓他們感嘆吾心安處是吾鄉。
03
某廣告詞說“沒有旅行的生活,只能叫做生存”。
坐同一班車去上班,吃相同的早飯,見不變的人,這樣的生活不算太壞,但也不怎么喜歡。就像不喜歡用機器榨出來的甘蔗汁,少了點靈魂的趣味。
(濟州島)
過完365天,除了長一歲,總要為自己留下點什么東西,不然等你老了怎么和孩子說當年你爸媽的風流瀟灑。
于是就有了旅行的意義。
六寸照片,朋友圈定位,紀念品,這些東西告訴別人你曾來過,你也已離去。
04
旅行是一件私密非凡的東西。這個東西獨一無二,轉瞬即逝,只爭當下不計過往,獨享而不可為人道。
已經記不清那些景點的名字,只記得困在一座小城里等雨停。說不清旅行的意義,只記得寄出的那些信。
(無名之地)
想去的地方很多,想在下雪的日子去北海道札幌,在滿山杜鵑的時候去拉薩朝拜,想在饑腸轆轆的時候去四川吃火鍋。
2020年我最心水的廣告片《逆時針與這個世界相愛》,由愛爾蘭旅游局攜手Mr.MISS推出,道出了我對遠方的所求。
我是韓梅梅,關注公眾號【運營沒有圈】,分享我的運營工作筆記和職場觀點。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