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永亮:多方共贏,超級產品戰略下的3種盈利模式
互聯網時代,不少互聯網企業涌現,逐漸取代傳統企業,那么傳統企業該如何進行逆襲呢?
一、反直覺
這是超級產品戰略中的一個方法,顧名思義,是企業通過逆向思維對傳統企業的商業模式進行重新構造與改變,學習互聯網思維,讓產品具有超級產品力,實現超級增長,讓用戶自主地傳播你的產品,才能迎來超級盈利,最終成為一款超級產品。
而在這里反直覺又分為兩種模式:
從“買方收費”到“賣方收費”
從“賣方收費”到“買方收費”
讓超級產品成為主要收入源。
二、從買方到賣方
在傳統零售企業中,主要采用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的方式來進行盈利,而從幾年前開始,越來越多的大賣場開始采取低價或平價的方式來吸引消費者進行消費,隨后又向賣方收取促銷費進行盈利。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轉變呢?而那些供應商為什么還愿意接受呢?
其實可以從兩個定價方法來看待這個問題,畢竟用戶在不了解產品的情況下,價格是用戶對產品最直接的印象。
第一張定價方法是以成本來定價,換句話說,一件產品的成本是多少錢,以此為基準按照庫存周轉率來進行定價。
這種方式就是傳統企業定價的常規操作,尤其是在求大于供的情況下尤為管用,但隨著消費水平的升級,不少企業加入到行業競爭中,逐漸出現供大于求的情況,企業競爭激烈,作為供應商的議價權利持續降低。
當然這不僅僅是供應鏈上的問題,另一方面還是企業對供應商加大收費力度而讓供應商不再信任該企業,導致企業逐漸沒落。
在打造超級產品的過程中,企業、供應商、用戶、能夠達到互利互惠也是十分關鍵的一方面,讓在這價值鏈中的參與方都有所收益時,企業價值鏈才能更好地持續下去。
基于大數據和物聯網,不少賣方能夠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幫助供應商優化供應鏈,幫助供應商降低成本,同時發展企業的增長,讓企業的收益更高。
三、從賣方到買方
這時企業又將收費重心放到了用戶身上,并向其提供服務,以服務為切入點,企業管理者的身份從管理者轉向為用戶需求洞察師,通過洞察用戶需求而創新出能夠解決用戶需求的產品,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用戶粘性,最終讓用戶重復消費來進行盈利。
四、超級產品
在互聯網時代中從企業生產什么,用戶就用什么,轉化到用戶需要什么,企業就生產什么的關系轉化,在這樣的背景下,超級產品戰略實現了多方共贏的目標。
例如,買方收費到賣方收費的模式,表面上供應商的權益受到了損失,但實際上都是為了降低它的成本,而獲得更多的利潤。
超級產品戰略是對傳統企業原有供應鏈進行改造,在現有產品和市場的趨勢下,提高產品效率與質量,重新搭建企業的整體架構。
更多精彩文章,請搜索關注“艾老思”號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