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創造和傳達WOW的活動體驗
追求和創造出WOW的活動體驗感,讓參與者有擁有值得回憶的活動體驗是每一個活動人的追求,因此活動行特別策劃了「如何創造和傳達WOW的活動體驗感」活動,邀請到了會展活動領域的知名學者、東華大學旭日工商管理學院的教師劉春章、TEDx蘇州 & TEDx漕河涇 發起人趙玉宏、天與空品牌合伙人曾洵、以及活動行市場負責人鄭汪潔和大家一起聊聊這個話題,四位嘉賓分別從學院理論、實踐真知、以及平臺觀察三個角度對這個話題進行了深度探討。
以下是嘉賓分享精華整理。
Part Ⅰ:重新定義活動—劉春章
每天的活動很多,然而如何定義活動呢?劉春章老師給出了定義:活動是為了實現特定目的而特別設計的特殊場景。
這個定義里提到了活動概念的三個關鍵詞:特定目的、特別設計、特殊場景。任何一個峰會、論壇、比賽、演唱會、文藝晚會、節慶、博覽會、大型展覽會等這些都包含特定目的、特別設計、特殊場景。
1.特殊場景
在這個能稱之為「活動」的場景里,一定包含三個關鍵點:會聚、展示、互動,三個元素缺一不可。
會聚
即活動是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的,一個人出去旅行,不能稱之為活動。
展示
在活動里,一定是有展示的,形式多樣,比如, 參與分享會,展示的是嘉賓的知識 和觀點;婚禮,展示的是愛情,運動會展示的是運動員的力量,十一的時候國慶也是一場活動,展示的是力量、自豪與成就,這些都是活動中的展示。
互動
活動里必須要有互動。比如逛商場,在一個商場里面會聚了很多人,也有產品展示,但是不能稱之為「活動」,因為缺乏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2.特定目的
活動的目的有很多,關鍵點有三個:體驗、改變、價值。
做任何一場活動,體驗感都是最根本的。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使命感的,而對于做活動而言,不僅僅是把活動做好,而且要產生深遠的價值,讓參與者通過這次活動后,產生改變,生活態度的改變、人生態度改變、世界觀的改變、行為方式的改變等等,
3.特別設計
用做產品的思維做活動,當我們設計一個產品時,要知道基礎要素以及彼此之間的關系才能設計。做活動亦如此,人群、行動、關系、規則、環境、邊界,這是設計環節中的基本要素,只有把基本要素理解了,才能知道如何設計活動、策劃活動。
人群
即人群的會聚,人群是最基本的構件。行動
每個人都有行動規則,我的行動是什么,你的行動是什么,每個環節的行動是什么,都是有規定的。關系
活動構成要素總,彼此之間的關系。如同做手機,手機帶有不同的構件元素,不同構件做什么,這是行動,不同構件之間行動有什么關系,就是結構問題規則
規則貫穿在活動要素之中,如簽到流程、活動流程、現場布置、分享方式等等。環境
環境就是人聚起來之后,每個人行動得以發揮的一種場合就是環境,比如說今天給大家分享觀點要有環境的,比如說麥克風是環境的一個要素,音響是環境的一個要素,座位也是環境中一個要素,現場的氛圍、裝飾等等這些都是環境。邊界
包含時間邊界以及空間邊界。 如現場這是一個空間,遠一點就不是活動了,是其他事物和活動沒有關系
Part Ⅱ ——實踐真知
TEDx蘇州&TEDx漕河涇 發起人趙玉宏以及天與空品牌合伙人 曾洵結合自己的學習以及實踐經驗也分享了對活動體驗感的理解。
人們會忘記你說過什么、做過什么,但是絕不會忘記你曾經給他們的感受。作為一個活動操盤人,如何創造和傳達WOW的活動體驗感呢?TEDx蘇州和TEDx漕河涇發起人趙玉宏老師給到3點具體建議。
1.個性化
制作專屬的胸牌,TED系列活動,參與者胸牌上有基本信息包含:照片、姓名、感興趣關鍵詞,關鍵詞可以讓用戶提前提供,或者簽到的時候讓用戶自己選擇,這樣就有利于與其他用戶開啟共同話題。另外提供定位器與地圖,可以在地圖上找到感興趣的人。
日程安排個性化。比如我們自己舉辦的一些活動,除了演講部分是共同的需要一起聽,演講結束后我們設有不同的工作坊,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
會后個性化信息匯總。比如活動結束后,給到照片
伴手禮、座位區域設置等等。
2.參與感
讓用戶有參與感,比如在外場設立白板,設計一些問題,讓用戶回答。
中場休息游戲互動。
開放麥,給到用戶表達機會。
3. 多感官
聽:有價值的內容
看:有品位的視覺
吃:吃得好,一般這個活動體驗感不會太差。
聞:讓用戶的嗅覺參與到活動中來。
選擇有創意的場地,新奇、好玩、舒適,讓用戶調動多感官參與。
Part Ⅲ ——平臺觀察
活動行目前入駐的主辦方有58萬,每天全國發布的活動上萬場,那些一般的活動或者說失敗的活動,各有各的原因,然而那些成功的活動、好的活動,都有共通之處,基于平臺的數據統計與觀察,活動行市場負責人鄭汪潔分享了對于活動趨勢的總結,「好活動」的共性,以及如何利用活動行做好活動。
1.活動趨勢總結
(自)媒體當道的活動市場,線上流量線下變現
越來越多的媒體和自媒體利用自身的粉絲基數以及流量優勢,自己主辦線下活動,通過活動從而產生變現。也有一些知名媒體開始承辦一些政府機構的活動,如創業邦、36氪等開始承辦一些機構或政府的活動。
來上海做創意與藝術
很多創意大賽,創意節(如4A創意節,one show國際創意節),都將活動選址放在上海舉辦,同時很多頂尖的廣告公司也都基本上也在上海成立的,注定了上海的創意基因遠高于其他城市。另外上海藝術文化活動也呈現上升的趨勢,例如西岸區域今年也開啟了不少藝術場館,舉辦了上百場藝文活動,這其中少不了政府對于藝術類活動的扶持以及上海用戶的高接受度。所以說在上海市場更容易做一些藝術以及創意類相關的活動。
創業潮沒有散去,但需要找更多的創新點
2018、2019大家都說經濟寒冬,很多互聯網公司也經歷了倒閉、裁員,但是通過活動行后臺觀察,目前創業類的活動還是很多的,包括TOP10里有也創投類的活動,所以說創業潮并沒有散去,但是確實需要更多的創新點。比如說,創業邦今年的活動主題就是創新,以及常規活動形式不同的SLUSH CHINA。所以如果想要做好的創投類活動,還是需要在主題、內容、環節上考慮如何打破傳統思維,去添加一些創新因素吸引創業者以及投資人來參與。
她時代已到來
她力量已經崛起,「她領導力」「她經濟」等主題活動逐漸增多,當今女性開始重視個人品牌的塑造以及個人成長,仔細觀察會發現市場上幫助女性提升個人能力,職場技能以及關注女性經濟的社群組織(如ladieswhotech,女子刀法)越來越多,甚至有些組織(如睿問)因為積累到大量的高凈值女性人群成功變現獲得了融資。
做知識付費還有市場嗎? 堅持創作優質內容的初心,摒棄咖位,聚焦ideas
如果說把2018年稱為知識付費成功販賣焦慮的一年,那2019年其實就是挑戰知識付費市場的一年,仍然有很多以知識作為賣點的活動在產生,但票房較好的活動依然是那些只聚焦好內容產出的主辦方(如TEDx活動)。所以只有堅定創造出優質內容的初心,摒棄嘉賓的咖位,聚焦這些嘉賓的ideas,放大他們,相信會有很多人愿意認可你的內容,從而購買你的活動。
2019最熱關鍵詞 沉浸式
從2017年2018年慢慢有一些沉浸式的網紅展誕生之后,「沉浸式」這個活動標簽開始火起來,而2019年我認為是沉浸式被市場接受的已然成為產業的一年,例如Teamlab,sleep no more已經成為口碑不錯的沉浸式活動,不少品牌或者大IP(如清明上河圖)開始用沉浸式展覽的方式呈現給人們,讓用戶的體驗更加深刻。在我認為,一個不錯的「沉浸式」活動意味著活動中必須有好的故事、好的場景、以及高科技手段作為支持,我們也可以用這三點作為沉浸式活動的評判標準。
2019活動新物種 刷劇馬拉松
2019出現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活動新物種——刷劇馬拉松。通過把某美/英劇的粉絲聚集在一起觀看一季的美/英劇作為活動形式,人數一般是40-100人左右,大多數是免費的形式,一個有意思的門檻就是觀看時不準看手機,這樣所有的人都能沉浸在影片當中,更能評價這個電影/電視劇的好與否。一些民間組織19年開始越來越多頻地組織著一些美劇迷做這種線下的聚會,而這種聚會往往報名非常快就會售罄。
商業地產將自產IP活動或引進更多優質活動 例如大悅城、靜安嘉里、TX淮海..
為了吸引更多的人流到商場里消費或停留,越來越多的商業地產開始自產IP活動或引進優質活動(多為展覽)進商場內。例如大悅城,曾引入了樂高展,TX淮海聯合青年志舉辦青年日,塑造青年文化潮流屬性,靜安嘉里的安義夜巷引起一陣大規模的傳播等,這是給各位策展人的一個商業機會,當商業地產需要更多的內容來作為吸引人流的載體時,優質的線下活動是再好不過的形式。
2.什么樣的活動是好活動?
好活動=我參加了還想參加下一場,并愿意告訴我的朋友一 起參加,且心甘情愿掏錢參加,即好活動=有價值的內容+口碑效應+設定門檻+復購行為。
口碑效應:用戶參加完這場活動,去告訴她的朋友,這是說明這個活動具有口碑效應。
設定門檻:好活動一定是付費活動。只有好活動才會愿意設定付費門檻,這樣的主辦方自信產出的內容值得用戶購買的,所有的免費活動一是對自己的內容不夠自信,二是可能希望在線下活動時做轉化,如會銷活動。
好活動應具備如下條件:
有品位,(KV設計、物料)
所有設計的海報,以及現場的一些布置,要有品位,品味很難界定,不妨把這個設計給10人評價,如果里面8個人覺得好,或者非常好,至少說明已經是夠到一個大眾及格線的品味了。
恰當的時間
面向C端的活動,一定要設立在周末,周末下午一點到五點是比較合適的活動時間,如果面向B的活動除了周末外,周三周四下午也是OK的,這兩天企業一般不會安排重要會議。
環節設計合理(茶歇、互動)
所有的會議,中間一定要設立互動的環節,比如今天的破冰環節,另外建議設定茶歇環節,要讓參會者有一個停歇的動作,舒緩聽課疲勞。
專注內容本身,不關注嘉賓咖位
如果想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好內容的IP活動的話,建議更多的去挖掘內容本身有哪些市場上洞察、趨勢,如果面向B端的活動,想通過這個活動去把產品賣出去,首先需要吸引人的,那可能需要就關注嘉賓的咖位。
與用戶多頻溝通,增強體驗感
讓用戶有參與感,用戶可以通過某種形式把他的想法傳遞給你。
細節的把控(時間地點,文案排版、行前通知)
文案的排版有美感,提前通知短信要有溫度,告知路線、天氣、穿衣指數、以及注意事項等等,這是增強用戶的到場率的重要環節。
跨界思維
可以多多的和其他的一些組織一起去共創一些好的活動,讓雙方的粉絲做一些交互。
主辦方的權威度
如果想做一場好活動,但沒有把個人IP或者品牌建立好的話,基本上沒人愿意會參加。
打造差異化
避開主流都在講的內容,打造差異化,吸引更多用戶的關注
場地選址
交通便利,環境舒適
3.如何用活動行辦一場好活動?
下圖是我們根據活動周期總結出的推廣手段,在活動的各個階段活動行都有相對應的功能助力推廣。
很多主辦方只是把活動當成一個發布的平臺,其實有很多實用的功能,下面重點幾個最受主辦方喜歡的功能:
報名表單
報名表單,獲取用戶畫像 ,幫助主辦方更好的精細化運營用戶,提前了解用戶預期
渠道碼:
監測渠道ROI,廣告投放不在盲目,實時數據監測,渠道優質與否一眼而知。
優惠碼
針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票價來設定。用一個收費票的票價來設置,不同的人群,可以給到不同的優惠碼。
置頂卡:
幫助主辦方更好的獲取活動行的流量,引發更多的關注與報名。
另外給到主辦方一些建議:
①關于標題:
字數:無限制,避免過短或過長
直接——與活動內容緊密貼合,直接告訴參加者自己能 獲得什么
醒目:通過數字,短長句,短句吸引用戶注意力
亮點:多去戳用戶痛點/癢點,在標題中用關鍵詞體現出來
②關于封面圖:
包含要素:活動標題,時間地點,logo,嘉賓照片(若有大咖),
嘉賓: 姓名和頭銜(頭銜≤3個)
原則:背景簡約干凈,色調風格與活動主題調性一致,避免堆積過多文字
若有主副標題,區分要明顯,
嘉賓照片要高清,儀態大方,表情自然,有親和力/權威感為佳
③內容模塊:
添加適宜人群(你的活動適合哪些人參與)
④活動亮點提煉
通常3—5條
與同類活動相比,你的活動有什么特色之處
賣點在哪兒,給用戶選擇你的理由
⑤添加往期案例/活動評價:
真實:能體現活動的獨特價值點,呈現形式清晰美觀。
多用往期活動圖片/往期活動 評價截圖。
重點部分框線標出
4.用體驗感加深用戶的記憶點
專屬感:利用嘉賓胸牌等打造活動中的專屬感
科技感:活動中加入科技感元素,提升活動逼格,引發參與用戶好奇,并傳播,比如一些科技活動中,現場人臉 識別簽到。
參與感:活動現場增加互動環節,增強用戶的參與感
社交感:創造場景和便利條件,讓參與用戶能夠認識到更多的人,比如在活動中設置名片墻、洽談區域等方法。
沉浸感:2019活動產業最火的關鍵詞之一,未來將有更多的主辦方在選址時傾向于劇院式,為用戶營造沉浸感的體驗,讓參與者有更好的觀感。
以上是這次沙龍活動的精華內容整理,希望通過這些內容能夠給各主辦方在辦活動這件事上一些實實在在的幫助,在某一點上給大家啟發。「紙上談來終覺淺」這些經驗需要主辦方在實際操作中應用出來,才能發揮真正的價值,預祝大家的活動越做越好!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