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永亮:超級產品幫助企業減少用戶選擇,提升用戶體驗
用戶在使用產品時如果需要他們做出選擇和決策的時候,往往會猶豫不決,因為用戶能夠選擇的產品實在是太多了。
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企業在進行產品創新時需要減少用戶選擇的機會,提升用戶體驗,打造出超級產品讓用戶不再選擇其它產品。
舉個例子,當你的老板中午忙于開會,讓你幫忙定個外賣時,你會發給老板30多家餐廳讓老板進行選擇嗎?
答案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都知道這樣做并不合適,但是具體哪里不合適呢?
首先在老板看來,你并沒有幫他解決問題,而是把問題又丟給了他,甚至營造著更加復雜的抉擇場景,他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進行選擇。
說到底,還是因為你沒有幫老板簡化流程,節約時間,
做產品亦是如此,如果你的產品太過于復雜,讓用戶使用起來費勁,那么他們就會想要逃跑。
如何讓用戶不再選擇,節約用戶的時間,是打造超級產品的重點。
總得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過程:
1)了解到用戶的意圖,分析用戶需求
2)幫助用戶最終做出選擇
從理論上來說,不同的場景對用戶的影響是不同的。
產品的存在不是幫用戶分析各種選擇,而是盡量讓用戶不再思考,持續沉浸在良好的用戶體驗上。
在簡單的場景下:產品可以避免用戶太過于糾結。
在復雜的場景下:產品可以輔助用戶進行選擇。
一、用戶體驗
其實在我們的大腦中有兩個虛擬角色,分別為系統1和系統2。這是由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寫的《思考·快與慢》里面的說法。
系統1作為一個無意識反應,它讓你在任何體驗中不需要分析和思考,這就是系統1的作用。
而當我們需要集中精力去做某件事的時候,這時候系統2就來操控你了,它是一個較慢的系統,需要你去主動用你的腦力去進行思考。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優先使用系統1去完成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習性,例如,吃飯、喝水、刷牙、這些都不需要我們主動的去進行思考,節省著自己大量的精力。
但是一旦需要進行思考時,系統2就會出現,例如,工作上遇到難題需要處理需要思考時。
所以企業在打造超級產品時,能盡量避免系統2的參與就盡量避免,讓用戶徹底沉浸在使用產品的體驗中,不要讓用戶進行思考。
舉個例子,在我們觀看視頻時,系統會自動推薦感興趣的內容,你要是喜歡就繼續觀看,要是不喜歡就直接劃走,這是最簡單粗暴的方式,讓用戶不需要進行思考和決策。
二、選擇太多的弊端
在如今的時代,消費升級,用戶可選擇的產品非常多,那么選擇多是好還是壞呢?
曾經有位心理學家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決定在路邊銷售果醬,并出現了兩種不同的展示方式,每隔一段時間就更換布置。
在第一種布置里,有6款果醬供路過的人們選擇,而另一種布置則有24款果醬供路人選擇,除了數量不同,它們的擺設完全相同。
結果顯示,盡管24款果醬吸引消費者的數量比6款果醬吸引消費者的數量來得多,但在購買的數量上,兩者就有著明顯的差距。在6款果醬的消費者中。購買人數為30%,而24款果醬的消費者中,購買人數只有3%。
所以在打造超級產品的過程中,讓產品功能選擇太多,反而會帶來副作用。
其實這個結果也很好理解,因為選擇太多了,用戶在產品上花費的時間比其它產品來得多,增加了他們的決策壓力,過多的選擇也意味著成本也就越高,好的產品就是給用戶恰當的選擇,不會太多也不會過于少。
就像很多餐廳,他們會在菜單里放置一些套餐,目的就是防止用戶在糾結時,幫用戶更快的做出選擇,不僅能夠省去很多麻煩,還能讓用戶感到實惠。
三、輔助用戶
當用戶面對重大選擇時,他們會非常重視,這并不是簡單的快速決策就能解決的事,而是需要經過仔細分析和深度思考來確保自己的選擇沒問題。
這時產品和企業該做的,就是為用戶提供較多的信息,輔助用戶進行選擇。
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得明白用戶的真正需求,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在輔助用戶的過程中,企業還得確保能夠節約用戶更多的時間,讓用戶體驗變得更好。
總結
選擇是一件讓用戶消耗精力的事情,如果產品能夠幫助用戶節約時間,也就是在為良好的用戶體驗做出努力,打造超級產品成為企業最重要的戰略方法,在如今的時代中無論是哪個市場都已經進入衰落或瓶頸期,增量市場早已不見蹤影,不過這也正是企業改變的好時機。
更多精彩文章,請搜索關注“艾老思”公眾h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