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產品:企業被市場所淘汰,其實是用戶體驗“太痛苦”的反饋
什么是超級產品,能夠為用戶帶來好體驗的產品被稱之為超級產品、
那么用戶體驗到底是什么?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碰到過這種情況。
舉個例子,打開一款產品的界面就是五彩斑斕到亮瞎你眼,使用起來又磕磕絆絆,特別費勁。
而另一款產品有著簡潔的頁面,并在你使用產品時,讓你心里對產品下一步的界面有所心理準備,能夠讓你一眼看懂。
為什么兩款產品差距會那么大?
可能大家會武斷的認為,肯定是因為后面的產品更加認真的做產品,當然,認真只是一個因素,產品體驗會影響結果,顯然,這二者之間的區別并不僅僅是認真那么簡單。
真正的區別在于,這款產品是否是為用戶著想的超級產品。
一款超級產品會符合用戶的認知,讓用戶一眼看懂,一用就會,不費勁,不麻煩。
那么用戶使用產品的認知是如何形成的呢?
他們在看到產品的一剎那,對于產品的認知就開始了。
舉個例子,京東大家肯定很熟悉了,假設一個用戶需要購買筆記本,它給用戶的認知如下:
認知:在用于進入產品的首頁后,看到的顏色、形狀及頁面以簡潔的白色為主。
感覺:從用戶的角度將頁面模塊進行加工,讓頁面看起來井井有條。
吸引:在頁面中帶著動態的筆記本廣告,能夠吸引用戶的注意力。
記憶:當用戶回憶起筆記本的相關知識后,就能想到該筆記本的模樣。
決定:在參考一些配置和價格后,用戶會認為這款產品的性價比很高。
行動:最后用戶點擊了廣告圖,迅速完成了付款流程。
結局:用戶購買到自己想要的筆記本,而商家也收到了錢。
在這個過程中發生得很快,快到用戶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早已被“套路”。
這是因為在他們打開界面時,動態的產品給用戶留下來深刻印象,由于人類天生就有惰性,常常因為懶于思考做決策,所以好的用戶體驗,就是解決用戶需求幫用戶省力。
當然,想要打造出讓用戶有好體驗的超級產品,企業應該做到這幾件事:
1)產品界面結構清晰,突出重點,讓用戶能夠看明白。
2)不要讓用戶有太多的選擇,減少他們選擇的壓力。
3)讓產品簡單易操作,用戶能夠快速得到反饋。
讓我們再回到文章開頭的兩個案例。他們給用戶帶來的體驗感為什么會有那么大的差距。
1)認知
很多時候用戶之所以會因為一件事崩潰,很有可能是因為這件事毫無邏輯,太過于混亂,一切都要從源頭開始捋清楚。
而在進行分類整理后,產品內的功能有了層級關系,讓用戶有章可循,整個界面看起來整潔有序,讓人賞心悅目。
秩序之所以需要遵守,就是因為它符合認知,好理解。
2)記憶
舉個例子,在老式飛機的駕駛艙內,他們并沒有考慮到使用者的感受,讓每個按鈕看起來沒多大的區別,如果不是經過長年訓練的駕駛員根本記不住。
而類似這種情況的產品還有許多,例如,PS,雖然它的功能極其全面且高效,但新用戶學習起來就是一把辛酸淚,在他們哈沒學會之前根本無法體會到產品的精髓和價值。
于是市場上出現了一些簡單的P圖軟件,它們大幅度地降低了用戶的學習成本,輕松進入垂直市場。
而一些有說明性的圖像也是如此,在用戶的日常生活中早已養成了固定的記憶與習慣,一旦打破習慣,就會帶來抗拒的情緒。
3)決定
在沒有選擇的時候,用戶就不會考慮太多,反而選擇越多,用戶需要判斷的時間也就越多,也正是因為選擇太多,最終只會導致用戶選擇競品。
尤其是在同質化嚴重的產品內,用戶很難判斷與抉擇,只能看哪個產品能夠幫助用戶抉擇,幫助用戶節省思考的時間,那用戶自然樂于使用。
4)行動
人的懶是與生俱來的,如果可以的話,絕大多數人能不思考就不思考,能不行動就不行動,尤其是復雜的行為。
其實科技的發展也在不斷地在做減法,把復雜化逐漸變得簡單
以前大家需要知道什么信息都會去圖書館查資料,現在只需要上網就可以看遍全世界。
以前聯系靠寫信,現在朋友間的聯系全靠社交軟件,連電話費都省了不少。
這就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歷代來的超級產品為用戶體驗帶來的飛躍。
用戶討厭復雜的操作,更討厭復雜又沒意義的操作,舉個最經典的事件,“如何證明你爸是你爸”,這話題一度引來全民熱議,人們一邊倒的在怒罵這種無用的行為,浪費用戶的時間就是在降低用戶的耐心。
對于產品而言,誰能為用戶解決復雜操作,誰就能為用戶帶來良好的用戶體驗,誰就在為用戶創造價值,誰就是超級產品。
正如艾永亮老師所說:一款能為企業帶來高利潤的超級產品,它的價值就在于它能幫用戶創造多少價值。
總結
企業打造超級產品的目的是以最低成本實現最高利潤,在打造超級產品的過程中,每一個步驟都得幫用戶節省時間,一旦你們做到了,在用戶看來,產品用起來輕松愉悅,用戶體驗完美。
而那些還未打造超級產品的企業,最終死于高額的營銷推廣成本,直到它們被市場淘汰后,用戶還是不懂它的產品。
更多精彩文章,請搜索關注“艾老思”gz號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