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太60歲學畫畫,70歲辦個展,200多幅畫作被法國畫廊收藏
來源:墻藝術(微信號:wall-art)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個佝僂著身體,專心致志畫畫的老奶奶叫邵炳鳳,現今已經70歲了。
邵炳鳳
在開始畫畫之前,她當過農民,民辦教師、繡花工、會計,但她沒有接過一天正經的畫畫訓練。
然而時至今日,北京798的太和藝術空間為她做了個展,另有200幅作品全部被法國原生藝術畫廊收藏,對,驚人的200幅!
邵炳鳳太和畫廊個展開幕現場,中間的老奶奶就是邵炳鳳
其實,邵炳鳳開始創作完全是由于機緣巧合。
2006年,退休后賦閑在家的邵炳鳳帶著外孫來到南京,看望在南京藝術學院讀研的女兒女婿,當時他們住在江心洲小島的一個小院里。
女兒女婿去上課的時候,邵炳鳳就在家和外孫一起,用畫筆在紙上亂涂亂畫,畫些小動物,看起來就是那種頤養天年的幸福老年生活。
在外孫玩累了,睡覺去后,她也自己照著她和外孫的合影畫一畫。
當女兒女婿回家,看到邵炳鳳畫的信手涂鴉時,竟大吃一驚!他們覺得這些畫畫的太好了,而邵炳鳳還有些慚愧于浪費了他們的顏料。
女婿石榮強甚至感嘆,這不是瞎畫,這畫的太棒了,簡直和英國藝術大師大衛·霍克尼的作品一樣!
女兒畢可燕也認為,邵炳鳳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她的畫稚樸中帶有無形中變形的一位,即生動又安靜。
于是,女兒女婿把家里所有的照片都找出來,鼓勵邵炳鳳繼續畫下去!
“岳母的肖像畫作品意境很好,乍看人物有些木訥,但眼神里的天真和善良,表情中的渴望與熾熱,把國人的天性以輕松的方式,一絲一毫地展現了出來。”
邵炳鳳的作品深受她年輕時繡花手藝影響,構圖和色彩搭配非常奇崛。
她的畫涉及家庭、童趣甚至荒誕,十分富有樸素的張力!
并且,畫面中都隱隱蘊藏著恬靜、安逸、喜悅、幸福的情感,這是她內心的真是寫照。
她每次畫到一半,都會把畫掛在墻上反復斟酌、修改,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完成一幅畫時,那種幸福和開心無法言喻。”
邵炳鳳就這樣堅持了10年!
這10年間,邵炳鳳畫了數百幅作品。
“每每把岳母的作品放到網上或微信里,點贊、留言的,多不勝數。”
很多專業搞美術的人都感嘆,自己科班出身,卻還不如一個老奶奶隨手畫的好。
大家從不從專業角度對老人的畫進行指摘,就希望她能保留自己的那份質樸和純真。
從邵炳鳳開始畫畫,直到2013年,她的作品才真正被人關注,《藏畫導刊》發表了他的作品。
隨后《畫刊》《享悅藝術》等知名藝術雜志也漸次刊登了她的畫作。
不僅北京798太和藝術空間為她舉辦個人畫展,法國的原生藝術畫廊還一口氣收藏了她近十年間的200多幅畫作。
藝術家徐累在欣賞邵炳鳳的畫作
“她沒受過專業訓練,畫畫也不拘泥于技法,敢于我用我法,管它是洋是土,是民間還是學院,都散發著真實鮮活的氣息。”
而中國人民大學的夏可君教授則評價道:“她的畫里有未泯的童心,關注的日常的人與事,都有著照片的親切感,熟悉卻又被記憶的喜悅再次染色,并不戲劇化與做作。”
面對褒貶不一的評論,邵炳鳳始終覺得,開心就好。
“畫畫后我的身體好多了,以前頭暈頭疼,身體不舒服沒事愛躺著。”
“現在都好了,只是覺得時間跑得太快,轉眼一天,一星期,一月,一年,有那么多美好的生活景象,我都想把它們一一記錄下來。”
所以,自己喜歡的事情只要去做就好了,管它成與不成,依照自己的心意,首先要依照自己的心意,才能感動別人。
就像那句老話說的:難得心中無閑事,便是人間好時節。
更多作品
【 美發系列 】
【名人肖像系列】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