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折上市后的房多多,未來依然曲折
2011年,畢業于蘇州科技大學房地產專業的山西人段毅,孤身背著一只雙肩包,承載著“改變房地產業”的夢想,不聲不響地來到了南方重鎮深圳,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也不知道是英雄所見略同,還是心有靈犀,就像幾年后拼多多的誕生一樣,同年他創辦了一家房地產互聯網交易平臺,叫“房多多”。
美東時間2019年12月4日,房多多發布了上市之后的第一份財報,看起來業績亮眼,狀況喜人。報告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房多多的營業收入為1.32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48億元),凈利潤為112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8030萬元),同比增長71.9%,總市值直沖10億美元。
于是很多人開始叫囂,房多多必然會成為互聯網地產公司中的獨角獸,SaaS策略應用中的王者,就像段毅當初的夢想一樣——改變整個房地產行業。
我有一個夢想
像很多年輕人一樣,出生于1977年的山西人段毅天生就有晉商骨子里的商業基因,同時想著改變世界,或者可以先從改變一個行業開始,更何況,他可是科班出身,大學學的就是房地產。
帶著這個沉甸甸的夢想,2000年段毅畢業之后先后在房地產行業打拼多年,8年后,他贏來了自己的“重生”。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畢業感悟中,段毅說:“中歐于我,意味著兩個字:重生。在這里的學習經歷和戈壁之旅對我是一次重塑?!?/p>
我們猜想,這段話應該是畢業多年之后說的,因為他說自己在這段學習經歷中遇到了自己的創業伙伴,一開始是李建成和曾熙兩人,后來的兩三年里,累計已經有7位中歐的校友受到段毅的“感召”陸續來到了房多多。
瓜子二手車有一個口號——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一開始,段毅也有類似的設想,他想打造的是一個互聯網房產的“直買直賣”平臺,邀請地產商、業主和購買房產的客戶共同入駐,只向業主收取0.3%的“保證金”,這筆費用遠遠低于傳統房產經紀2%的過戶費用。
彼時“互聯網+”的“颶風”席卷華夏大地,憑借嶄新的賣點和噱頭,房多多很快在市場中殺出了一片天地。根據其合伙創始人之一的李建成透露,2014年的時候,房多多上的交易額已經達到了2000億的巨量。
要知道,在當時,萬科的銷售額也不過2100多億,互聯網房企先行者鏈家也剛剛跨過2000億的門檻。所以,大家都說房多多是一匹黑馬,橫空出世,直接從名不見經傳一路殺到了這片紅海的中心。
然而,創始人段毅的夢想還沒看見蹤影的時候,因為市場的壓力,“直買直賣”的模式已經難以為繼,房多多不得不向行業規矩低頭。這一點并不意外,九成九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是這樣的結局。好在房多多并沒有就此止步。
今日房多多已經足以傲視群雄,熟讀《清教徒的禮物》的段毅,還一直在思考著如何將自己創立的企業一路帶上山頂。房多多到底能走多遠,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但是能有現在的成績,我們不得不把目光轉向它的另外幾個重要成員,他們無一不是段總在中歐曾經的校友,其中就有來自騰訊的技術大神李建成,還有一位是被王石盛贊的前萬科副總裁肖莉。
山西人“挖墻腳”往事
盡管段總說中歐EMBA是自己的重生之地,但是憑一人之力還是無法扭轉大眾的觀感,甚至參加過各種商學院和“總裁班”、上過各種“BA”的成功人士自己都直言不諱:“去了其實就是去鍍個金,最大的價值是認識了一大群人,積累了一些重要的人脈”。于是大家心照不宣,你情我愿,各種BA的報班依然生意紅火,場場爆滿。
不過現為房多多聯合創始人兼COO,段毅的“雙料校友”,同為蘇州科技大學房地產專業畢業的曾熙,的確和老學長是在中歐認識的。段毅是1977年的,曾熙是1980年生,2000年他們在中歐MBA會師,次年就共同創辦了房多多。
如果說他倆的“姻緣”已經前定,另外一位重要成員的加入則可以說完全有賴于“EMBA”牽線搭橋的功勞,他就是曾經在鵝廠廝殺過的技術強人李建成。根據為數不多的履歷顯示,李建成曾經是騰訊總部研發中心的總經理,也曾供職美國UT斯達康深圳研發中心的掌舵人。妥妥一個技術領域的頂級牛人。
李建成是華中科技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好巧,2000年他來到中歐深造,就遇到了當時已經蠢蠢欲動的段毅,根據房多多招股書披露,李建成正是在2011年加入房多多的。
還有兩外一個“杠把子”也同出于“EMBA”,她就是助力房多多沖上納斯達克的功臣,前萬科副總裁肖莉。
肖總曾是王石的得力干將,王總還夸過她是“與人打交道的專家”。但邀請肖莉到來,主要不是為了跟人打交道,而是跟資本打交道。
作為一家互聯網企業,融資是每一個企業的生命線,這一點業界黑馬房多多也不能例外。2014年的時候,段毅團隊第一次有了“上市”的準備,直到2019年才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大家就可以知道,他們的“沖市”之路并不平坦。
IPO一波三折
2014年,為了謀求海外上市,房多多專門成立了一家外商獨資的子公司——深圳市房多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因為要想在國外上市,必須要使公司財務符合美國的的財務評定。“社交專家”萬科“一姐”肖莉就是這時候被請到房多多來的,雙方的目標都很明確——幫助房多多上市。
此時的房多多已分別獲得了天使輪600萬元,A輪6000萬元和B輪5250萬美元的融資,人們都以為他們上市,不過是時間問題。不過,這時候時機確實還沒有到,因為公司營業狀況多次處于虧損狀態,房多多在2014年的IPO申請沒有通過,上市的訴求未能如愿。
2015年,房多多有了一大筆進賬,獲得2.23億美元的C輪融資,公司估值已經達到了10億美元的量級,但是此后,就再沒有大量資金進入了,留給房多多上市的時間似乎已經不多了。
兩年后,2018年6月,關于房多多將在香港上市的傳聞已經在業界傳開,但是到了年底,事情又發生了變化,變成了他們將在同年12月在美國上市,此時坊間流傳,房多多的估值高達40億美元。
正如大家現在知道的,這次IPO依然沒有成功,直到今年11月1日,房多多的納斯達克之行才變成了現實,不過并沒有達到傳說中的估值數十億美元,而是近十億美元。
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依然不平坦
段毅曾經被問過:“創立這家公司,初心是‘淘金’還是‘建成一座城’”?以他當時閱讀《清教徒的禮物》時的心境,應該是帶領眾人爬上“山頂之城”,這是他當初的夢想。
從新財報的數據來看,段毅的夢想似乎在一步步走向現實,上市之后的房多多已經實現大規模的盈利,第三季收入1.32億美元(約合9.4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七成以上,凈利潤1120萬美元(約合8030萬人民幣),遠遠高于市場對它的預期;他們最看重的活躍經紀商戶量也在大幅增加,已經達到22.7萬,前三季度累計35萬戶,同比增長26.2%;閉環交易總額511.2億元,同比漲幅74.8%。
如果僅僅盯著這一堆數字看,房多多似乎功成在望,未來可期。但長久擺在他們面前的那個問題依然擺在那里——護城河在哪里?
衡量一家優秀企業的指標,最主要的有九個:領導者、團隊、現金流、企業文化、商業模式、系統、執法、治理結構以及溝通。
經過幾次的戰略調整之后,房多多把房產經紀商作為自己的核心客戶,使命是幫助經紀商簡單做生意,讓經紀行業充滿夢想。盡管這個口號看起來有些眼熟,但在此我們也不必苛責;只是“成為經紀商戶做生意第一互聯網平臺”的愿景似乎距離他們還很遠。
且不要說鏈家和安居客答不答應,此前市場就出現過大量的模仿者。說白了,房多多就是地產互聯網交易平臺,連接買家和賣家,不管是所謂的“SSaS”也好,開發APP、邀請經紀商戶和地產商加入也罷,這都不是什么獨門秘笈。
近幾年,就有好屋、吉屋網、愛屋吉屋等一大批跟風者紛紛入局。這門生意本質上不過是一場資本的角逐,你能做,憑什么別人就不能?
所以,盡管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依然曲折,房多多雖未來可期,不過說是“成名在望”一朝登頂,為時尚早。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