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抒情版》建筑師的求職信,設計師你服嗎?
一位青年建筑師的手繪式獨白視頻
上面這部視頻是《每筑建文》的趙姐去年為一位1983年出生的青年建筑師王松拍攝的。當初在微博上轉發的比較火熱,但是在微信上傳播的比較少,今天偷閑,拿來和大家共賞。也許會給你帶來一點自我反思~
視頻中的王松語錄:
10分鐘的決定,讓我這一生選擇了建筑設計。
13年的工作經歷讓我認識到,建筑設計的工作70%是溝通,你的工作是匹配各種層次的需要。
我想找個項目建筑師的活兒,我是個文藝青年、理科生,可以接受事物的不完美,希望新單位有種追求。
文章來源:e周刊(ID:iedaycn)
編寫:每筑建文&王松&于子小樣
首發:美筑建文
注:原視頻來自每筑建文的新浪微博朋友王松@wangsong_wangsong,一個1983年出生的青年建筑師。
一、自我介紹
先上一只喵星人,跟它對望一下再開場
一段不同尋常的自我介紹馬上上演
2012年以前我想當個醫生,沒成
聽物理老師說,學建筑可以畫畫,物理老師說可以畫畫,可以畫畫~
于是十分鐘內我就決定學了建筑
到今年(2016)應該是涉足建筑行業的第14年了
2007年大學畢業
設計課成績好無非就兩個原因
真愛+全力以赴
以后的經驗也驗證了這兩點,每個都不可或缺。
非常幸運,我順利得到了實習機會。
二、工作經歷
回頭再看,當時更多的積累,都不在工程和藝術這兩個維度
建筑從來都不只是建和筑
就像火鍋從來不僅僅是火和鍋
然后我到了上海
我很慶幸對我很重要的人每次出現的都很及時
這里的合伙人和建筑師手把手把我帶上商業設計的軌道
同事說建筑師要做的工作
溝通的質甚至決定了建筑的質量
后來我發現溝通所占的比例甚至超過70%
而溝通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各種類型的匹配
匹配政治野心
匹配擴張目的
匹配城市風貌
匹配欲望虛榮
匹配施工技術
匹配規范約束
匹配設計周期
這些匹配的程度決定了很多事情
我是在工作了1580天和偶爾幾個夜晚的工作中得到這個結論的
這期間參與的項目從100000平到100平,都是從概念到施工圖
工作之后的道路,走的遠不如大學的時候那么糾結
三、經驗總結
表面略顯混亂的內在,是老老實實的按部就班,這是建筑設計行業無趣的地方
項目開始后,有可能通向一個并不失序的未知,是這個行業有趣的地方
建筑設計行業就像下面這堆房子
處在下坡上
但是換個角度
它就是上坡
- END -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英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