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魚Q3財報背后:存量時代的內容競爭
曾經是游戲直播行業“一哥”的斗魚,自從2018年被虎牙領先上市之后,其發展似乎一直是不盡人意,不但行業“一哥”地位丟失,而且在市值營收方面也與虎牙有了差距。
進入2019年后斗魚加快步伐奮起直追,據Q1財報信息顯示,斗魚憑借利息和外匯差額等其他收入首度扭虧為盈,隨后4月份,斗魚正式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開啟了其全新征程。
在上市后的第二個季度,斗魚財報也是驚喜滿滿,財報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斗魚營收為18.7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33.2%。凈利潤為2320萬人民幣。
11月27日斗魚發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斗魚Q3總凈營收為人民幣18.585億元,同比增長81.3%。凈虧損人民幣1.654億元,而上年同期凈虧損人民幣2.205億元。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利潤為人民幣7220萬元,而上年同期凈虧損人民幣2.142億元。
這是今年以來斗魚的第三次盈利,可以看出自扭虧為盈后,斗魚的“回血”速度很快,并在逐漸縮小與虎牙的差距。但未來能否再次成為行業“一哥”,這就看斗魚能否突破自己,降低對單一業務的依賴,尋求更多發展的可能。
一、Q3財報持續發力
1、用戶規模效益凸顯,廣告收入穩固攀升
此前在用戶規模方面一直都領先于虎牙的斗魚,并沒有因為用戶規模大而帶來更多的營利。但進入19年后,斗魚用戶規模效益凸顯,為斗魚的持續盈利創造了更多價值。
斗魚Q2的平均月活躍用戶數量為1.62億人,同比增長32.6%;平均移動月活躍用戶數量為5060萬人,同比增長42.5%;平均付費用戶數量達到670萬人,同比增長123.3%。
斗魚Q3的平均月活躍用戶數量為1.64億人,同比增長14.7%;平均移動月活躍用戶數量為5210萬人,同比增長26.1%;平均付費用戶數量達到700萬人,同比增長66.0%。
從斗魚Q2與Q3的用戶月活躍數量和平均付費數量可看出,斗魚的用戶規模效益正日益突出,后期如果在運營策略方面進行優化調整,那斗魚在付費盈利方面進一步取得進展并不是沒有可能。
此外斗魚除了在用戶規模方面持續保持發酵外,在廣告收入方面也保持著穩固的態勢。
據財報數據顯示斗魚在Q2的廣告和其他收入為人民幣1.64億,與2018年同期的人民幣1.35億元相比增長21.2%;Q3的廣告和其他收入為人民幣1.96億元,與2018年同期的人民幣1.16億元相比增長68.5%。
盡管與虎牙Q3總營收22.65億人民幣相比,斗魚Q3的總營收18.585億元并不是那么靚麗。但從平臺關鍵經營數據(斗魚的Q3平均月活躍用戶數量為1.64億,虎牙則為1.46億;在付費用戶上面,斗魚的用戶有700萬,虎牙有530萬。)來看,斗魚還是擁有較大優勢。
所以若是僅從當前兩者比較單一的營收模式(直播+廣告)來推斷,隨著斗魚不斷凸顯的用戶規模效益,未來超越虎牙也有很大的可能性。
2、運營成本降低,變現能力顯著提升
一直以來,斗魚在月活躍用戶人數上都占有優勢,卻一直處于虧損狀態,究其原因則主要是市場運營成本所致。
如果回顧前兩年各直播平臺的競爭策略,也許可以看出些端倪。
在前些年的直播行業中,各直播平臺為了發展生存將引流作為最主要的發展策略。當時還在成長期的斗魚與虎牙也是如此,它們都用重金簽約大主播來引流。
在紅利尚存的增長期,這個方法效率很高,自帶廣告效果的大主播不僅能吸引大量新用戶,同時也能確保穩定的現金流。但隨著流量紅利的消失以及許多直播平臺的離場,在游戲直播業只剩下了斗魚與虎牙這兩家頭部平臺進入了存量時代,所以在運營策略上也就產生了差異化。
斗魚繼續堅持大主播引流的策略,擁有最多的頭部一線主播,今年7月斗魚上市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斗魚與國內TOP100游戲主播中的50位簽訂了獨家直播合同,包括8位TOP10主播。
雖然斗魚頭部主播多,人氣旺,但由于此前都是以直接簽約的方式招募、管理主播,相對而言效率低下且在頭部主播面前議價能力較弱,所以導致了斗魚收入成本一直偏高,毛利率偏低,利潤空間小,運營費用高,凈利潤低。
虎牙則采取了扶持腰部主播的策略,更多依托公會,降低主播跳槽概率,流程化培育主播,靠分散流量降低平臺對大主播的依賴程度,在內容上也采取了更多元的舉措。
這種依托公會的策略會使主播對平臺的忠誠度會變高,用戶對平臺的忠誠度也會更變高,同時付費意愿和付費能力也就相應的提高,而且公會還分擔了平臺的運營壓力,從而降低了平臺的運營成本,提升了利潤空間。
今年以來斗魚對其原有的策略進行了調整,壓縮了原本巨額的市場運營成本,并且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公會體系。據Q3財報顯示,斗魚的成本運營率從年初的57.2%降至了如今的16.6%,與虎牙的14.9%趨近。
自斗魚優化運營策略以來效果也可謂立竿見影,不僅首度扭虧為盈,而且營收也連續三季度持續穩固增長,毛利潤也與虎牙逐漸趨近。
并且在Q3電話會議上,斗魚CEO陳少杰表示,“部分頭部主播合同到期后會要求平臺支付高額續約費,而斗魚會對主播的投入產出的結果進行綜合考慮,這種情況下我們會放棄部分主播,停止續約。”
從陳少杰的講話可看出,斗魚在運營策略方面還在不斷進行調整,以尋求更優的運營策略。如果未來斗魚能繼續保持它的規模效益,更好的運用運營策略,那它在營收方面肯定會有更大提升。
二、勢頭雖好,但道路并非坦途
斗魚Q3財報發布后,其股價隨后上漲,發展勢頭可以說是一片大好。但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斗魚并非坦途一片。
斗魚首先要面對的還是它的老對手虎牙。
虎牙與斗魚一樣都是依托游戲直播發展起來的直播平臺,它們都是“千播大戰”中的獲勝者。目前來看,無論是在市值上還是在變現能力上,虎牙似乎都是更勝一籌。而且虎牙已經連續7個季度單季度營收均超過斗魚,運營成本也低于斗魚。
斗魚雖然在用戶規模上擁有不錯的優勢,而且今年來經過不斷的優化調整在運營能力和變現能力上也提升了不少,但在收入和盈利狀況與虎牙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所以在存量時代,為了市場占有率,它們的競爭只有更激烈,而并非緩和。
不僅如此,斗魚除了要與虎牙等行業內部對手競爭外,還面臨快手等短視頻行業對直播市場的入侵,這是整個直播行業都要面對的,可能剛上市的斗魚要更有壓力一些。
今年7月,擁有超過2億日活量,4億月活量用戶的短視頻平臺快手正式宣布進軍游戲直播行業。
快手的這一舉動,對斗魚的威脅其實是很大的。因為斗魚與快手的用戶重合率非常高,快手進軍游戲直播,勢必會導致斗魚流失其大量用戶。
此外它們在游戲品類方面也具有趨同性。快手的游戲直播主要集中于手游,而此前被虎牙搶過一杯羹的手游市場,如今又面臨著被擁有龐大用戶數量的快手來搶奪,斗魚真的是腹背受敵,壓力巨大。
自快手正式進入游戲直播以來,就表現出了非凡的實力,先是公布游戲直播移動端日活達3500萬,超過斗魚與虎牙之和,后又買進今年LOL-S9比賽版權,公布直播總觀看人數達7200萬。
除了競爭力的日活量,快手還擁有全方位的生態體系,這就加強了其多元變現模式的探索,如周邊、游戲皮膚、游戲廣告以及相關的付費課程等。而這些綜合性優勢對于生態過于單一的斗魚和虎牙等而言,會更有競爭力。
如今的快手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短視頻平臺了,它依托自身內容基礎以及用戶流量,融入了許多新的業務,形成了如短視頻加直播、短視頻加電商、短視頻加音樂、短視頻加社交等融合模式。正在逐著力打造自己以短視頻為核心的生態圈。
那么對于以游戲直播為核心的斗魚而言,是否也可以借鑒快手的發展策略,打造出自己的內容生態圈呢?
三、強化內容才能鞏固護城河
在當下的游戲直播領域,對斗魚而言前有上市的虎牙,后有快手等短視頻領域殺出來的對手。從長遠發展來看,這種形勢對斗魚是非常的不利。所以斗魚必須要突破自己,尋找新的出路。
不過這一年多斗魚也在不斷進行多元化探索,著力打造自己的內容生態系統,這其中包括自制綜藝、發力垂直領域電商、舉辦大型線下活動等等。
在直播方面,斗魚不再迷信于大主播帶來的盈利,并開始了與以往不同的嘗試,如積極借鑒老對手虎牙一直都在堅持的工會形式,包括在著名主播的名字后面加上隸屬工會的標識等。從工會發展及經驗來看,直播市場中工會相較個人主播更能夠產生營收邊際效應。
所以重視工會,會成為斗魚進一步追求營收的一種表現。
不再迷信大主播后,斗魚為了挖掘新的用戶增長潛力,一方面在努力完善直播內容生態,補充泛娛樂和秀場內容,開拓更多的商業化渠道,比如游戲發行、自制內容付費會員等;另一方面也在加速布局海外,搶占一些海外市場。
此外斗魚還構建了一套通過在游戲分區,加強打造小額打賞的粉絲付費體系,以便增強用戶和主播之間的互動,通過主播們創造的直播內容,提升用戶的付費意愿,并且通過一系列互動功能和體驗,不斷提升用戶的消費水平。
在非游戲分區,斗魚則更新完善一些新的運營玩法,并通過加強與公會的合作,提升了該板塊的變現效率。
目前來看,從用戶規模到變現效率,再到最為核心的主播資源和內容版權,斗魚在多個關鍵層面均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且要遠遠領先于業內其他平臺的水準。
對于未來發展,斗魚創始人兼CEO陳少杰表示,“今后將繼續致力于構建以游戲為核心的優質內容生態系統,同時戰略性地提高各內容分區變現效率。”
所以未來,隨著內容生態系統和商業化變現能力的不斷升級,斗魚的行業影響力將會進一步擴大,未來也可能在資本市場得到更多的肯定和追捧。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