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力”網絡公關經典案例分析及實戰技巧
引言:“共情力”公關其實就是依托于“人性”而產生的一種公共關系調整行為。整個公關過程其實就是一場讓品牌變得有溫度,讓企業變得更像“人”的過程。
一、經典“共情力”公關案例兩則及分析
“共情力”公關在當下市場中的運用非常廣泛,許多企業借此收益頗豐。
1、勵志共情案例:Nike與受傷的劉翔
2008年北京奧運會,劉翔帶著國人的期待,站上了110米跨欄的世界舞臺。隨后在他倒下的那一刻,群眾的期待變成了失望。在失望與不敢相信充斥著的整個空間里,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人生而有情,因而為人。突如其來的變故,讓眾多企業紛紛“放棄”劉翔,轉頭選擇新的品牌代言人,但Nike卻選擇依舊選擇支持劉翔。在當時,這并不是個明智的決定。
在劉翔退賽之后,Nike代言人依舊是劉翔,但所有關于劉翔宣傳海報上的文案都發生了改變。“愛比賽、愛拼上所有的尊嚴、愛把它再贏回來、愛付出一切、愛榮耀、愛挫折、愛運動、即使它傷了你的心”。這些話喚醒了群眾心中劉翔給他們帶來的榮耀,激發了群眾的不忍之心,同時也讓人認識到了Nike的勵志與拼搏。
案例分析:
首先,在整個案例中,事件由于涉及奧運,運動明星。因此,它具備很強的影響力,圍觀群眾基數也相當可觀。這為后續整個行為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其次,整個過程中,利用“勵志”與“支持”等內容,激發群眾的惻隱之心,帶動公眾情緒。一方面有效的斧正了當下的輿論走勢,另一方面也完成了“共情力”公關的“激發”階段。
隨后,劉翔作為國內著名的運動明星,他個人的形象標簽與運動品牌本身就非常契合。因此,將Nike與劉翔進行“關聯”,毫無突兀感。
最后,Nike的產品,本身也深受國人的熱愛,自身的品牌影響力也不容小覷。如果說“共情力”公關在這個階段起到了效果的話,那僅是在“激發”一環。因為后續的“關聯”與“回歸”,Nike在品牌日常運營中,已經將這方面內容,準備的足夠充分。
在該案例中,其實也側面解答了筆者在上篇所提出的問題“為什么很多企業做好了群眾情緒‘激發’之后,在轉化與收益的實際效果上,卻效果尷尬?”,沒有底蘊的企業很多時候只是做到了群眾“情緒激發”,在品牌與情緒“關聯”以及情緒“回歸”產品部分,并沒有擁有群眾認可基礎,從而導致整個行為收效甚少。
因此,無論運用怎樣的公關策略,品牌定位與產品體驗,都是不變的核心。
2、溫情共情案例:KFC圣誕炸雞店
2019年11月尾聲將至,12月的圣誕之月,即將開啟。
有這樣一家特殊的小店,又迎來了一年一月的開業時期,它就是KFC圣誕炸雞店。
①、李佳琪“拼命紅”篇:成功者背后的艱辛與努力
今年的炸雞店店長依舊是鹿晗,迎來的客人就是帶貨界翹楚李佳琪,不知道當李佳琪遇見KFC炸雞店時,他們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故事從充滿圣誕氣息的店鋪招牌中,拉來了帷幕。李佳琪一臉疲憊的進入小店,手中拎著一個四四方方的手提箱。當他隨意坐下之后,習慣的打開手提箱,里面是數不清的、各種色號的口紅,他在一邊比對著顏色,一邊記錄著什么。
故事從一桶炸雞的對話中,拉開了序幕。從一句“圣誕了,怎么還不給自己放個假”開始,將不放棄、不放松、努力進取的情感元素,迸發出來。隨著畫面斗轉,從炸雞店到李佳琪的直播間,再次回到炸雞店,這個情感的氛圍,渲染到了飽和。
當鹿晗問道:“你自己是什么顏色?”的時候,李佳琪一句“我就是那款拼命紅”,將整個正在“勵志、拼搏”群體的情緒,直接激發出來。
②、周冬雨“堅持”篇:每個普通人身上的堅持與信念
同樣的故事開幕,一個瘦弱的都市少女,手中抱著一臺筆記本電腦,匆匆的走進這家圣誕炸雞店。
炸雞與快餐,在我們無數奮斗的小年輕生活里,所構成的生活組成與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女孩匆忙的工作節奏中,炸雞完美的加入其中。
人們總是在奮斗的崩潰邊緣,不斷的自我安慰與自我修復,最后重整姿態,繼續昂揚向前。整個故事就是都市奮斗的青年,在壓力和工作繁忙的情況下的努力堅持與拼搏。當我們感覺到自己真的快支撐不下去的時候,迷茫與不知所措,接踵而至。
堅持不下來的時候,是否應該放棄?自己現在的堅持,到底是為了什么?我是不是該回去了?
一個個問題縈繞在耳,女孩在疲憊中,進入了夢鄉。在夢里,她看見了那個年輕的自己;看見了那個一群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也看到了那個喊著“上海,我去定了。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我都會堅持下來”的,野心勃勃的自己。
然后,她醒了。
一桶炸雞,一家小店,一個普通的姑娘,一幅再正常不過的都市奮斗畫面。
案例分析:
兩個故事的脈絡非常簡單,但兩個故事的內容,卻非常具備煽動性。因為這兩個故事,發生在我們所有人的身邊,同樣也是我們一直都在經歷的事情,“奮斗”與“堅持”。
故事選取時下熱度居高不下的帶貨主播李佳琪作為主角,為整個故事的傳播能力提供了堅實的群眾基礎。畢竟,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這屬于一種另類的跨界傳播。新鮮感與探索欲,會縈繞在所有觀眾的內心。
兩則故事都是通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或非常熟悉的內容,獲得群眾關注;隨后通過給故事添加“勵志”、“堅持”、“拼搏”的內涵元素,“激發”公眾情緒,從而引起情感共鳴。
在整個故事演繹的過程中,炸雞出現的頻率與時機,都讓人非常的舒服。因為在KFC縈繞的氛圍里,炸雞的出現,水到渠成。
對于很多人來說,他們不缺乏故事,他們不缺乏圣誕;他們不缺乏拼搏與堅持;但看到這個故事之后,他們突然發現,離故事中的角色,只差一桶炸雞的距離。情緒與品牌之間,自然的“關聯”在一起。
最后,回歸的時刻,就是企業實現營銷轉化和情感體驗的過程。整個廣告,營造出來的氛圍,很容易讓人們產生約三兩好友,定個閑暇時光,匆匆走進這家炸雞店,品一品當下“堅持”的味道。
二、常用的“共情力”公關的實戰技巧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共情力”公關具體表現出來的實戰技巧,筆者經過分析整理之后,主要分為以下幾類,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借鑒與參考價值。
1、情感:以情為本的“共情”手法
什么是情感?我們可以把它分為親情、愛情、友情三個方向,進行產品。
利用上述三種“情”進行公關的品牌手法,其實在我們當今的市場競爭中,出現的非常頻繁。
①、親情:以“團圓”、“感恩”、“健康”等內容為核心的品牌公關手法,都可以歸結于“親情”共情的范疇。比如思念水餃的健康與團圓,還有很多在春節期間進行的闔家歡樂祝福的品牌,這些行為都屬于親情共情的內容。
②、愛情:以“愛情”為情感激發的核心,從而塑造品牌價值的過程,就可以稱為“愛情”共情力公關。比如德芙的“do you love me”,到onlyrose的一生只愛一人。
③、友情:以“友情”為情感激發的核心,從而塑造品牌價值的過程,就可以稱為“友情”共情力公關。友情很多時候會被我們忽略,但其實它在我們心中所占的生活比重,一直都不容懷疑。江小白的走心文案中,常常會用友情的話題,來激發受眾的情感共鳴,側面也證明了友情的珍貴。
2、公益:用公益行為激發群眾的“感恩”之心。
在企業塑造品牌形象的過程中,公益從來都是高頻詞匯。很多企業都會將公益事業作為企業發展戰略中的關鍵一環。因為這是品牌拉近受眾的最好機會之一。
王老吉曾經的“豪擲一億”,其影響力,至今仍然延續。因為在公益事業的背后,其實激發了群眾的惻隱之心與感恩之心。在兩種情緒的作用下,很多時候,群眾會自發的對這些品牌產生自我保護行為。
3、懷舊:用特定的內容,給受眾來一場“記憶旅行”
什么是懷舊共情,就是人們通過特定的事或物,讓群眾產生難以名狀的情緒波動,這種行為就可以稱為懷舊共情。
這個市場中,利用懷舊特性進行的營銷行為,數不勝數。如,大白兔奶糖的冰激凌;各大影視作品中出現的小霸王游戲機;依舊帶有古老畫風的旺仔牛奶廣告等。當這些內容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其實我們腦海中的思緒已然飛到了那個印象深刻的過往當中,情感共鳴的產生,水到渠成。
但在利用懷舊內容激發共鳴的時候,需要注意,整個過程其實是一場“印象”的消耗戰。因為,人們在多次接觸“情懷”事物的時候,就會發生一種非常真實的現象,那就是情緒逐漸“無感化”。其實最好的懷舊就是偶爾拿出來看一看,但不去觸碰。
整個內容,其實都偏向于正面情緒激發。但人的情緒除了積極,有些時候肯定會存在消極。利用積極的內容激發積極的情緒,可以稱為情感共鳴;那利用消極的內容激發出來的情感共鳴,是否也可以稱為“共情力”公關呢?答案是肯定的。
恐慌:情緒的共鳴不僅只有正面還有“負面”
利用恐慌內容,激發群眾恐慌情緒,產生出來的情感共鳴,也是共情力公關的另一種運用。
當人們因為對于某些狀態或事物產生恐慌的時候,在“損失厭惡”的作用下,會自發的產生自我保護機制,具體行為就是努力消除恐慌。
但企業在利用恐慌情緒進行情感共鳴的時候,需要注意恐慌與恐懼的差別。人們在遇見恐慌的時候,第一反應是解決,消除恐慌。但面對恐懼的時候,卻是逃避。
總而言之,“共情力”公關其實就是依托于“人性”,而產生的一種公共關系調整行為。整個公關過程其實就是一場讓品牌變得有溫度,讓企業變得更像“人”的過程。
來源丨公關之家,作者丨小5
公眾號: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