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社群為品牌成長賦能?
小編注:內容來源于黃安琪在活動行線下沙龍分享,部分精華內容整理。
關于黃安琪:現任某互聯網巨頭公司的營銷教練,她在4年的時間帶領團隊完成女性主題相關的活動100+場。
一、社群的核心,一個好的社群本質是什么
核心的價值觀到底是如何牽引用戶對社群有更高的黏度,我們自己運營的社群中有一個例子,這個社群叫LEANIN,大家可能沒有聽說過,LEANIN最早是受到這本書的感召去設立的,85%的人通過這個社群參加活動獲得積極的成長。價值觀是這個社群的一個牢牢的吸引點,雖然我們可能沒有非常強調,但社群的核心價值觀讓用戶非常認可,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是:女性互助,導師文化,女性領導力。
希望鼓勵女性在自己職場上能夠更加向前一步,努力追求自己,成為一個領導者或管理者,而且能夠平衡家庭和事業。鼓勵每一個女生追求自定義的成功人生。
社群一定要讓他的粉絲和用戶產生真實的連接,這個連接除了線上的完成還要有線下活動的互動,就像今天在座的各位,一個簡單的破冰游戲,活動行的品牌好感度就增加很多。
我們的社群會從幾個維度跟大家交流如何把核心價值觀念貫穿到每一個環節:
1. 社群人員
大部分95%都女性,她們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這樣的群體喜歡活動一定是比較偏專業或者是高尚的活動。最早我們是以10個人在咖啡廳的小組慢慢成長起來,我們推崇的是一種圈子,10個人一起去探究問題,這10個人可以持續一直發生互動,感興趣的人可以加入到運營的圈子,以最小為單位可以讓圈子人彼此去連接,彼此互助。
2. 活動與內容&社群氛圍
我們非常鼓勵大家分享和互助,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是自愿者的形式,我是利用上班之外的時間來做社群的運營和管理,包括所有的活動都是自愿者用自己上班時間之外的時間去做。讓大家認識到一個分享和互助的文化,讓每個人感受到成長和快樂,這是一種氛圍的打造。
3. 人脈平臺
在場各位來到這里除了學習肯定是為了多認識朋友,對于社群來講,人脈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讓三觀一致的人進行連接,那么這個社群就是失敗的,不能讓用戶因為某一個人的存在而對社群好感度提升。大家一定要理解,我的分享只是個例,一定要捕捉到核心,我們成長是最小的圈子,一定要理解文化獲得成長,收獲分享和互助,你始終是在里面獲得成長,這樣人們才會持續地留下來并投入時間。
在會員達到1000人時,我們進行了一個小小的統計,我們去了解他們為什么要加入這個社群,發現共性的是學習、成長、交流、分析,恰恰跟我們的目的去中心化學習社群,并不是說誰是創始人或者是秘書長去領導這件事,而是我們只是一個發起者讓里面所有的用戶和共建,有一個學習的平臺和機會,讓他們成為被別人關注的焦點。
4. 社會創新
當我們緊盯著女性的層面,一個女性在不同階段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比如說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希望加入社群是獲得成長找到一個更好的工作,希望比較牛的人推薦工作,如果工作3—5年之后,肯定是希望自己能夠拼命地成長,在某一刻自己能夠成為管理者,到了30歲之后有了家庭,這時候的需求就是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或者是在職場上如何打破天花板,變成一個高層的管理者。我們針對不同階段的女性有不同活動的內容,產品一定是多樣化的,如果一直都是圈子,想學習的人就沒有課程。
比如說一個35歲的女性,需要知道的是如何平衡家庭,處理兩性關系,處理親子關系。需要照顧到不同的年齡層,并且讓不同階段的人彼此連接,比如說20多歲不可能跟45歲的大姐需求一樣,但是我可以把她當導師,我們的導師文化貫穿始終,講究的是每個人在職場里都需要一個導師,我可以變成年輕女性的導師。
一個社群的核心就是要有核心文化和價值觀,如何關注你的用戶以及關注用戶的需求,做互聯網就是以用戶為核心,以用戶場景提供她想要的服務。
二、作為社群的線下活動如何玩?
如何做線下活動,這個組織在深圳沒有人是全職的,在這4年多做到超過150場活動,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比如說在2月份請了洛杉磯副市長給我們做一個講座,我們只花了20多天的時間,硬生生把自己下班之后的時間把這個活動做成,當時效果還不錯。
你為什么要做一場活動,比如說活動行為什么要做這個活動,肯定是為了品牌的曝光。你們為什么要來參加,比如說小米、魅族做線下活動的時候會對用戶的關注點和企業文化融入到里面。現在做一個活動一是發揮初心,我加入進來一定是通過努力幫助更多的人獲得成長,如果不能達到這個目的,不能為做活動而做活動。這個時候應該如何平衡?我覺得大家可以記在自己的腦子里,如果你是發揮初心,很熱愛這件事情,做出來的東西一定很不一樣。
我們只有30多個志愿者,如何來做這件事情,我們的初心是為女性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有標準化的流程,今天有一個人來我們這學習想做活動,一定是告訴她套路,做一個活動一定要先拉項目組,有經驗的人可以做項目經理,擅長主持可以做主持人,擅長運營可以做運營,你如何把這些人組織在這里,你能不能撬動這些資源,招募志愿者。
我們是靠時間的累積,我自己在公司3個人可以做十幾個人的事情,但是作用志愿者團隊,在團隊組建的時候一定有清晰的職業分工,一個人負責外聯的場雇,一個人負責宣傳,如何把這個活動推薦出去,在什么渠道發布,一個人負責文化,一個人負責設計。這些跟我們在公司里是一樣的。
比如說在采購物資,我們在做物資時的物料,我們的會員會問我們在哪里買的,比如說我們的袋子自己的美感不允許自己做出丑陋的東西。當你有一天能夠獨當一面掌握一件事的時候,能有一個更高的標準,對細節的掌控,可以把自己的標準和要求貫穿到每一個細節和環節中。
由于每一個新進來的人不懂,也會告訴他們重點環節應該投入在哪里,不能說你不懂策劃就死磕策劃,你可以找一個懂的人幫助你。
這是我們現在有的活動板塊,剛剛講了要去了解在每個生命階段的用戶需求,考慮他們需要什么樣的內容,不是單一地提供女性創業、女性讀書,而是組合式的活動。
三、如何把社群和活動結合提升品牌的口碑
今天很多人對這部分比較感興趣,大家可以一起來探討一下,活動和社群如何結合?
活動跟社群一定是組合的,如果說單單只為了做活動,剛才有一位同學說做活動并沒有變成我的用戶或者是粉絲,這兩者并不是割裂的。如果說你有一個權限把兩個東西都屬于你,活動可以為社群帶流量,貢獻用戶,社群如果運營得好可以給我貢獻資源,或者是再引流再參加活動。我們的社群很多贊助和場地都來源于社群的用戶,他們贊助我們是給“娘家人”做這件事情,并不會在意經濟利益的回報。
每一個人都參與了很多活動,你們肯定也加入了微信群或社群或者是學習組織,你處于什么樣的層次?對于我來講,對學習型的社群非常感興趣,到后面可能會希望變化志愿者或者是助教,是因為我希望跟它發生深度的連接,因此對會員進行了不同的分層,只有分層后才知道重點精力分在哪里。我們的重點精力是放在粉絲和鐵粉,把這些粉絲填會員申請表,即使現在沒有收取會員費,但是我們會嚴格要求他們填寫長達十幾項的表格。我在2015年參加了這個活動,之后變成了會員,最后變成了工作人員,現在變成了核心的工作人員,對這個組織如何發展,如何對它進行戰略設計,你要有一個清晰地框架才能引領你的用戶。
比如說今天舉辦了一場活動,你們參加了活動后我要領導你們加群或是報名表,跟我產生更加深入的聯系,不斷地推進這個用戶成長,最后可能會變成核心的工作人員。
當然只有用戶是不夠的,做成一件事情肯定有很多資源的連接,我們是如何撬動他們?我們有一些很優秀的導師,要跟他們進行連接,肯定不是用錢去連接,我們是沒有收入的組織,要吸引或者是邀請一個嘉賓要用我們的文化和價值觀打動他,讓他認為這也是他想做的一件事情,她作為一個前輩幫助年輕女性避免他們走彎路。對于一些合作伙伴來講肯定是共贏,給他們提供資源置換。對于我們的會員來講,如果單純說是微信群,我們的微信群屬于黏性很高了,丟一個問題在群里都會得到回答,非常無私的回答。首先是要鼓勵文化的基礎,鼓勵有一些人變成分享者,比如說我們做一場活動會邀請一位美學老師對美學進行分享,邀請他們作為我們的KOL。
四、一個有生命的社群是如何實現的?
現在我們做了4、5年,可能有一天換了一份工作更加忙碌,沒有時間兼顧,這樣是不是很可惜,如果有一個這樣好的社群,如果讓它不斷地長大。比如說你們今天在深圳,你們的朋友在廣州、北京也有這樣的組織能夠讓他們參與到其中,用一句話形成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013年北京有城市社群,2014年深圳、上海和廣州有城市社群,后來慢慢在二、三線城市也開始覺得可以發起這樣的社群,用現在比較流行的話“下沉”。
我們當時同樣做女性社區或者是學習型社區被別人返潮,2016年我們就開始反思,如果各個區域還是在零散地運營就走不到現在,2019年因為各自職業的忙碌無法再進行運作,因此2016年底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有一批人全職做社群品牌。北京這個團隊做全國品牌,在全國各地做特色化的活動,除了在線上運營的平臺,小程序、公眾號、官網過程是未來會做APP,現在已經發展到40—50人的團隊。
一個組織要存活,也會考慮商業化的問題,也從基金的角度考慮,也對社會資金進行募集,目前該是公益性的角度。我們目前還是做品牌的項目,比如說女大學生的活動,讓他們從學生過度到職場女性知道我們。
面對職場女性也會發布白皮書,希望在職場女性這個圈層里關注她們的發展和生存狀態,她們的心聲也能被企業看到。在創業這個群體也在做女性創業大賽,就是輻合不同領域的女性。我們也不光是為女性考慮,男女之間是平等的,彼此之間能夠互相考慮,互助。
五、人性美好之光
最后,想講人性的美好之光,這句話是經常一群工作人員碰在一起,為什么會覺得在里面待這么久還不愿意離開,而且這個社群為什么運行了這么久還有人做下去。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始終保持一顆純正的心,在社群里所有人心都很純凈,彼此之間不計較時間的付出以及金錢的回報,對我來講更重要的是,社群是我的B線,A線是職場線,在這兩條線跑的時候,兩條線相互進步和相互連接。兩者之間互相沒有沖突,能夠幫助我,讓我的職場走得更順,這才是飛速成長的三年原因。可能是這個原因才能讓我一直死心塌地地不求回報做事情。最早我只是會做事,到后面是能管事,而現在是做什么事覺得沒有困難。一方面是情懷,你自己不摻雜利益的情懷;二是成長,不忘初心才能不斷成長。希望大家能夠在未來幾年走得更順,可以逼迫一下自己,除了你自己的職場之路是否還可以發展自己的副業,找到自己的初心,找到一個能讓自己發光發熱的平臺,或者是可以進行創業。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