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個成功的公關?
阿里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曾說,有人說“阿里公關特別厲害,抵得上幾個公關公司”,但這恰恰說明了阿里公關的失敗。
我仔細回味過這句話,這得是段位多高的人才會有這樣的覺悟。這種“覺悟”,和馬云說這輩子最不喜歡的就是錢完全不一樣。
什么才是成功的公關?如何做一個成功的公關?這是我這幾年時常會思考的問題。公關是什么?公共關系。簡而言之,這是一個試圖左右公眾情緒,以達到品牌和企業目的的崗位。
用盡一切手段,讓別人說你好。這并不容易。怎么才算成功?
控負面,百度、微博一搜干干凈凈,沒人說你不好,這樣的公關真替老板省心;一年一大會,半年一小會,和所有媒體保持良性關系,會花錢的公關也很厲害;最快時間平息危機,就算315也給你擺平,能扭轉乾坤的公關你能說他不成功嗎?
做到這些夠了嗎?好像功勞不小啊,但現在已經2019年了,移動互聯網起飛的那一天,我們就應該明白,很多東西都需要被重新定義了。
公關也是。
前幾年就已經有很多人在談公關和營銷的邊界被模糊了,很多事已經幾乎分不清到底屬于營銷還是公關。因為互聯網時代沒有邊界了。
某公司推出了一款新產品,公關幾乎沒法做到單純靠發新聞稿就over的地步了。他需要的是一個完整的方案,是否需要事件營銷?是否需要官微的互動?是否需要約幾個自媒體造勢?是否需要蹭一蹭競品的熱點?是否需要找100個大V試用?是不是需要投放小紅書、知乎、抖音?
再比如,企業發生危機,被大V在微博上投訴甚至上熱搜了。最傳統的PR怎么辦?撤熱搜、托關系刪稿、準備官方回應預案……2019年的公關應該做什么?一邊擬著官方回應的同時,有沒有另一套轉移公眾注意力的方案?甚至將原本的危機變成另一次PR?(參考馬蜂窩的8萬元打車去希臘事件)
看,branding、social、marketing、PR,已經變得沒有邊界了,你越來越難分清楚自己做的是哪個崗位的事。在這個時代,只會寫新聞稿的公關注定會被邊緣化,越來越多的公司需要的是能夠輸出基于社會化媒體的創意傳播方案和多媒體創作內容的復合型人才,甚至還要兼顧整合營銷的執行工作。
有人說,公關需要三頭六臂,還真是。網易的公關們在《PR是什么》這首歌里已經說的很準確了:
什么是PR?
核心是洞察
媒介和策劃
營銷人才必須具備公關化思維,公關人也必須開始轉向營銷思維。因為這個時代的媒介變了,所有傳播的方式也變了。當以往高大上的凱迪拉克也開始變得無厘頭起來,當你發現一支廣告變成“新聞”被大家在討論的時候,你還能說這支廣告單純只是廣告嗎?
當漢堡王和麥當勞在官微上互相“調情”,你能說這和公關無關嗎?
回到阿里王帥,他之所以說“阿里公關特別厲害”是失敗的公關,因為“忽略了阿里的戰略、產品、運營、服務,而把公司成功的印象歸根在公關的強大上,這不好,也不對。”
我始終認為,公關就是牌桌上打牌的人,企業的戰略、產品、運營、服務,這些都是你手里的牌,出牌的方式和時機有很多種,看你怎么組合和決策。你也不能自己和自己玩牌,還得精算對手出牌的可能性,才有可能最終贏下牌局。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