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個品牌聯合制作了一支“視覺效果超酷”的H5
通常,H5都是由1家品牌產品,并只代表自己,從來沒聽說過,能有這么多品牌聯合在一起,制作項目的?這H5究竟是什么來頭???咱們還是來先睹為快吧!
掃描二維碼,立即體驗!
(數英App用戶需點擊放大二維碼后,長按識別)
這H5要怎么操作?
可能有些朋友,直接打開H5就懵逼了,這H5怎么用呀?使用方式很類似于,蘋果手機的 Assistive Touch(輔助觸控)的操作方式,通過觸控按鍵,來進行APP氣泡的添加和刪除,在調出的APP列表里,還有搜索界面,可以查找,你想找的APP。
氣泡之間也有著非常真實的物理還原效果,你可以通過拖拽,搖動手機的方式來體驗,這就是H5的所有操作和效果了。
這支H5效果很特別,但它要做什么用?
效果真的很特別,也非常出乎意料。但是,這么做有什么用,看的我是一頭霧水?
其實,H5想表達的是一個類似“屏幕時間”的概念,簡單說,就是用可視化的方式來直觀呈現你使用各種應用的時間比例。
一個屏幕中,應用所占用的時間
屏幕時間的二維效果圖
你應該注意到了吧。H5當中,所有氣泡是有大小的,同樣的APP,大氣泡代表時間投入多,小氣泡代表時間投入少,整個屏幕的氣泡展示,就視覺化呈現了一個人的習慣、特征和行業,這也是設計者的初衷。
不同人的不同屏幕時間
如果從概念本身出發,每個人的“屏幕時間”,應該是自動進行生成的,而不是手動設置的,這樣才會更加的逼真和可信。
道理雖然如此,但受限于目前技術的限制,所以,H5還無法調用每個手機的數據信息。最后,才只能以這種方式來展示。
不同人的不同屏幕時間其實,咱們是沒必要糾結這些問題的。而應該看到的是,原來H5是能呈現如此逼真和復雜效果的,這確實是讓人腦洞打開的實踐和想法。
屏幕時間示意圖
這支H5是誰做的?
看到這里,小呆也終于發現了,這支H5雖然涵蓋了多個品牌,但并非是任何一家出品,而是由一人作為自發項目,獨立制作完成的。
雖然,H5在完成度方面,還有很多問題,但當我得知,這支H5是由1人完成的時候,我還是有些震驚的!
必定,一支H5涉及到了策劃、設計、原型、開發、上線等等多個環節,而且這所有的環節,還都能做到如此的深入,這可就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了。
就實現方式來說,這支案例的技術涉及到了 Processing、Cinema4D、After Effects、Houdini等工具,而主要的工作量集中在了代碼開發,而非設計圖的繪制。
小站之前也分享過作者另外一個H5項目——《國內1000名知名設計師,一起被做成了一支H5!》
說到缺點么,主要還是完成度方面,就一支作品而言,這其實更像是一個DEMO,而非一個完整作品,沒有具體的結束與開始的感受,體驗很不完整。
不過,雖然很多人覺得看不懂,但是,H5還是會有一種很驚艷的觀賞體驗,大家更驚奇的是,原來H5還能實現如此復雜而真實的效果,如果稍加故事化,或者內容化,這支H5就會非常有意思了。
看來,只用營銷的標準看待H5,還是太過于狹窄了,他的很多延展性,還有待于被發覺,這次的自發項目,就有這樣的一個啟示。
分享這樣的技術腦洞給大家,也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同時,這支H5也讓小呆感慨,這個行業也真的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很多大神都在悶聲做研究呀!真是長見識了!
好了,這就是小呆這期的分享了,讓更多人看到好的創意作品,讓更多人看到作品背后的價值,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讓你有所收獲,歡迎關注小呆的H5小站!歡迎大家留言與我互動~
注:本帖所有圖片來源于公眾號:壞打印機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 H5廣告資訊站(ID:H5-zixunzha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