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浮世繪畫師筆下的職場生活,太真實了!
原標題:日本職場人的悲哀:一生懸命、名校效應、扭蛋玩具……
浮世繪 (Ukiyo-e)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的民間藝術。
在當時,浮世繪是一種很便宜的藝術品,就像報刊雜志一樣,一方面既是裝飾物,另一方面又傳遞故事和信息。
幾百年來,以美人畫、武士畫、風景畫等為主題,為日本世世代代留下影像記錄。
但由于西方文化、攝影技術等傳入日本,曾經使浮世繪一度失傳。
葛飾北齋 神奈川沖浪里 江戶時期 - 1832年
而對于日本新一代浮世繪畫師三巴屋(うきよゑもん)來說,浮世繪可以更為細膩入微地傳遞時下人們的生活現狀。
所以他的畫作多以現代職場生活為背景,特別能引人共鳴。
三巴屋曾經在工地打過工,后來進入電視臺工作超過 10 年,他兢兢業業,感到每一天都逐漸失去自我。
在巨大的壓力之下,有同事自殺結束生命,也有人成了癡漢。
在前輩提點開導之下,三巴屋決定重新提筆,追尋對繪畫的興趣。
其代表作品《Salaryman》系列真實記錄了屬于這個城市的光影與職場百態,不僅贏得日本上班族的好評,更讓世界各地的「打工仔」及「職場新人」深感共鳴。
一炮而紅,成為當代藝術的后起之秀。
上班族就是「現代武士」
職員就好像以前的武士,西裝變成了他們的盔甲,職場就是現代人的戰場。
每天上班都像出征一般,必須分秒必爭眼明手快。
為了工作而隨便打發午餐的現代武士上班族
從前的武士為了君主拼命,可能好幾年不回家,現在的上班族為了公司和老板賣命,即使前一天工作到半夜,隔天還是照樣上班,日復一日,雖然活著但毫無生活可言。
忠心耿耿的員工全副武裝備戰
「一生懸命」的民族精神
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也要一直向前,堅持準時到公司上班。
三巴屋認為,這反映了上班族對工作的堅持和忠誠,尤其能與日本民族「一生懸命」拼命努力的精神相呼應。
即使風雨再大也要使命必達
學歷至上的「名校效應」
十多年的上班族經歷,讓三巴屋觀察到職場的陰暗面,他也在畫作中,控訴日本職場的「名校效應」。
名校畢業的學生,能夠輕松升到管理層,反觀其他大學畢業,年紀、資歷更深、更有能力的人,卻總是因為學歷不足而不被提拔。
頭盔上印有職員畢業的學校
而且,因為日本有著強烈的階層文化,對上司必須要絕對尊敬服從,甚至要時時刻刻奉承上級。
所以他特意將兩位武士放在東大武士的下方,希望帶出現在日本職場上的問題。
宛如「扭蛋玩具」
三巴屋還將日本上班族比擬為「扭蛋玩具」,在公司為了顧全大局必須放棄部分自我,使每個人都變得一模一樣,像大量生產的扭蛋玩具。
因受到環境的壓迫,使身心變得扭曲,最后只有離開公司才能恢復自我。
上班時宛如被禁錮的扭蛋玩具
離開后的恢復自我
這些充滿諷刺的浮世繪畫作,讓我們在會心微笑的同時,不禁開始反思職場生活的真正意義。
每個在職場奮斗的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堅持選擇向現狀低頭是為了給未來,撐起一片天。
其實,現在的你也很了不起!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helloPD (ID:planetd)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