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文案“加減法”,讓文字更有靈氣!
來源: 廣告girl(微信號:guanggaogirl)
數英網已取得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要說我最喜歡的產品文案,當屬芝華士了。
這是一則芝華士的廣告。
假如你還需要看瓶子,
那你顯然不在恰當的社交圈里活動。
假如你還需要品嘗它的味道,
那你就沒有經驗去鑒賞過它。
假如你還需要知道它的價格,
翻過這一頁吧,年輕人!
——Neil French 作品
沒錯,這則文案具有深刻的洞察,他簡直是挑唆了兩撥人群,首先褒揚了那些芝華士的老顧客們,眼光獨到、魅力非凡;順便挑逗那些沒有能力經常買芝華士的年輕小伙,刺激他們攀比、購買嘗試的欲望。真是一箭雙雕,老奸巨滑。但“洞察”這只鬼,可能有人見過它,卻沒人能抓的到它。所以所有人都在講“洞察”,卻依然沒有人能講明白它究竟長什么樣。
更多芝華士文案:http://www.sh-jinniu.com/articles/17724.html
那么,有什么行之有效的辦法可以比較快速的把產品文案寫好嗎?也許這個“+、-”法則可以嘗試下。這個法則或許并不能代替洞察,卻可以讓文案更靈動。
一、產品文案之“+”法運算
1、加點“憧憬”
人們買產品有時候不是買的產品本身,而是產品帶給他們的美好憧憬。
比如2016年《宜家家居指南》里,是這樣介紹宜家廚房的:
【為未來的烘焙師】
雖然要多做清潔,
但沒什么比和孩子一起烘焙的時光更難得。
清潔、篩面、切黃油,
舔舔沾在模具上的糖霜--小小混亂,
滿滿幸福!
這樣一個美妙的廚房,誰不想擁有呢?動人的不是廚房本身,而是廚房帶給你的,美好的憧憬。
更多宜家產品文案:http://www.sh-jinniu.com/articles/16812.html
2、加點“情節”
讓人動心的產品很多,讓人最終決定購買的產品很少,有一大部分原因是他們在考慮:我要不要換掉舊的?我需不需要這個產品?這個產品買來有什么用,什么時候用?
加些產品可能用到的情節,就可以輕松回答消費者這些問題啦!比如日本的清酒廣告《東京新潟物語》,用一系列平面展現你什么時候可以喝,或者需要喝這些清酒。
開始工作了。
在東京的男生面前,
還從來沒有喝過酒。
在東京失戀了。
幸好,酒很強勁。
揣摩消費者的生活狀態,加入最貼近他們生活狀態的情節,更容易寫出彩。
更多《東京新潟物語》文案:http://www.sh-jinniu.com/articles/17172.html
3、加點“情緒”
一個人買的物品,可以代表這個人跟世界溝通,在他還沒開口之前,他身上的物品已經替他表達了出來,物品,可以是情緒的另一種表達。
每個人購買的物品,都希望能代表自己的觀點,因此在寫產品文案的時候,不妨加一些情緒在內,引起消費者的情緒共鳴,把產品打造成一個“知己”。比如,一家叫做“氧氣”的內衣品牌中有一則產品文案是這樣寫的:
【可惜美貌耽誤了我】
從小就練爬墻、上樹、翻陽臺的一身絕技,
再大的雷聲也從不入耳,
身為主角,出場自然要走路帶風,
如果非要稱贊我是帥破天際的少女,
我也只能謙虛的說,
我本來可以成為一位超級英雄,
可惜美貌耽誤了我!
情緒的表達和內衣超級英雄的圖案完美結合,把一個女漢子的日常寫的如此嬌憨可愛。氧氣內衣的其他文案也同樣精彩,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搜索學習。
更多氧氣內衣文案:http://www.sh-jinniu.com/articles/18610.html
二、產品文案之“-”法運算
1、減掉“形容詞”
賴志宇前輩說:當文字有了思想,就不需要華麗辭藻的裝飾。
讓人難以忘記的文字,往往不在于文字本身的奢華,而在于文字表達的價值觀。在新產品文案上,麥當勞這幾期推出的一些產品可謂做的很抓人,比如“史努比系列”。
【史努比黑白漢堡】
喜歡就表白,不愛就拉黑
沒有多余的贅述,只抓住“顏色”這一個點進行深入挖掘,可謂亮眼,且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之前麥當勞的“麻麻黑”甜筒系列也是如此。
【麻麻黑·友誼萬歲】
女人最好的朋友,
是比自己黑一點的那位。
麻麻黑,啪嚓黑。
注:以上文案均節選系列文案中的一則來做演示,如果喜歡的話,可以網上自行搜索這一系列。
2、減掉“負能量”
這里主要指兩種負能量,一種是吐槽競爭對手的不好;一種是吐槽大環境的不好。
第一種:吐槽競爭對手的不好 —— 一不小心就讓自家產品看起來小肚雞腸。
有些文案很喜歡在文中展現別人的不好,用以凸顯自己的好,實際上這并不是一個明智的做法,除非你的競爭對手跟你旗鼓相當并且擁有足夠的幽默細胞,來共同為消費者上演一場撕逼大戰。否則,一旦你的競爭對手對你不屑一顧,不予回應,你就變成了一個愛嫉妒的丑八婆一樣的難堪。所以這招還是慎用為妙,一不小心來個引火燒身就不好玩了。
比如雙十一期間的小獅子蘇寧,大張旗鼓的討伐京東,京東卻理都不理他,最后不得不尷尬刪除官微上那一系列挑釁的文案。還比如魅族的魅藍手機,暗指小米的不好之處,這一系列海報,把魅族整個品格都拉低了。
魅藍想要達到的效果是,讓消費者覺得自己的產品不卡、不慢、不丑、不小、不糙,還玩了一個很粗劣的文字游戲“卡、慢、丑、小、糙(小米造)”。可這樣的行徑,真是為人所不齒的,結果消費者腦海里的信息是:魅藍,卡慢丑小糙。真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招牌。
第二種:吐槽整個行業的不好 —— 這容易讓消費者聯想到你也在行業內,你也好不到哪里去。
自己看自己的產品,就像父母看自己的孩子,360度完美無死角。很多企業家覺得這世界這么黑暗,充斥著假、大、空,而我做的這個產品是誠心誠意的,是不參一點假的,是實實在在的,是來拯救這個世界的。
于是,天真的文案撰寫人就相信了企業家的話,文案就變成了:其他人都在騙你,整個行業烏煙瘴氣,只有我最清廉,最誠心。消費者會相信嗎?一條河都被污染了,你偏說自己在河上圈起來的那一塊是純天然的,我只能說:呵呵……
比如淘寶上有一個叫做“和士秀”的面膜。為了表現自己的清廉,就把其他賣面膜的都說成是萬惡的資本主義,吃你的血汗錢連渣不都吐。
【門店銷售的每個毛孔,都流著資本主義骯臟的血液】
毛利40%以下的門店無法生存,
你要相信我,即使銷售小姐總是很溫柔。
和士秀,無門店。
我要相信你?相信你才有鬼!
無門店還不是因為沒有錢,一個資本家說資本主義的骯臟,典型的五十步笑百步啊!事實證明這款文案除了僅供廣告人自嗨之外,也沒掀起什么大的波瀾。
文案的形式千千萬,吸引眼球的創新角度也千千萬,把握不好“負能量”的度,還是遠遠繞開雷區比較好。
3、減掉“科普”
還有一種文案常犯的錯誤很逗比:很喜歡給人科普。
所謂“去科普”,實際上就是去除“專業化”語言。告訴用戶他可以用你的產品來干什么,而不是你有什么。好吧,即使你想要告訴人家你有什么,也不要把產品的出廠信息實打實的放上去,而是要轉化成消費者可以感知的方式。
我們來比較一下兩款手機的文案:
【索尼:全新升級的智像2.0,更多極致創新影像體驗】
索尼說得如此清楚,如此正確,然而我的心還是被下面這一位勾走了,因為nubia是這么說的:
【Nubia:可以拍星星的手機】
你,更喜歡哪一款呢?
※產品文案的“+、-”法則,可以讓文案變得靈動有生趣,但千萬不要忘記最后要繞到產品的特點上來,如果僅僅是情緒的表達和文字的技巧,整篇文案很容易缺乏“獨特性”,需要在用好“加減法則”的同時,把產品的特點毫無痕跡的融入進去,這樣才能讓文看起來更加渾然一體,獨特而新鮮。
所謂獨特性,就是這篇文案只有放在這一個產品身上才合適,放在其他產品上總覺得不那么貼切。上面的文案案例中,其實與產品特點貼合最好的,當屬氧氣內衣了,準確把握內衣的風格特點,而貼切的描述擁有這款內衣的女孩的獨特性,是其他內衣想抄也抄不走的好文案。
再舉個例子,這個例子的產品設計非常“城鄉結合部”,但請忽略產品設計,來看看文案。
【蝙蝠包】
都說女人的真心話從不掛在嘴上,而是拎在手上,
如果你能讀懂蝙蝠包的內心獨白,
就不枉我們的設計師擰巴著眉毛,龜毛到0.01cm的糾結一場。
平整的四角對外宣揚著她們對于愛情和生活不將就不退讓的態度,
純色的格調又訴說著她們美好的向往和恰到好處的優雅,
你以為這樣乖乖當個淑女就夠了?
那側翼的舒展?是她們不經意表露的俏皮與善良,
這幾乎從不示人的一面,
是得多稀罕你,才會被你有幸遇到啊!
姑娘,你的真心話,那慢半拍的小子還不明白,
就讓蝙蝠包幫你說出口吧!
其實我還是想說一句:這個蝙蝠包,可以換設計師了……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