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這一屆的年輕人都戒不掉奶茶?
天氣熱,來杯冰奶茶吧
天氣冷,來杯熱奶茶吧
肚子餓了,來杯奶茶墊墊肚子吧
如果說當代年輕人在高壓力快節奏的生活中最缺不了什么,奶茶說第二,恐怕沒有什么敢說第一。
當代年輕人對奶茶可以說是愛的瘋狂,所謂“頭可斷,奶茶不可斷,血可流,奶茶不可流”,奶茶也成為新一代的國民飲品。
這不,日本東京原宿站前將開設名為「東京珍珠奶茶Land」的主題公園,屆時各種珍珠奶茶店將入駐于此,而且還會有各種和珍珠奶茶有關的美(hei)味(an)料理!!!
一時間熱搜吃瓜群眾表示十分羨慕島國百姓了!
日本人對珍珠奶茶的熱愛可謂是極致。
日本節目“松子不知道的世界”在五月底推出一整集的珍珠奶茶專題,節目上的嘉賓不但介紹不同店家的珍奶,大推“珍奶可以取代正餐”、“還可以解渴”、 “應該融合成為日本飲食文化之一”等說法 ,還在Facebook、Instagram、Twitter、YouTube各大社群網站宣傳,成功推動這一波珍珠奶茶熱。
能把營銷做得如此自然而成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奶茶營銷的成功之處在于,路人緣極好,畢竟沒有人能拒絕糖與奶的單純快樂。
都說時間就是生命,那么對于日本年輕人來說,生命誠可貴,奶茶價更高。為了吸上一口奶茶,他們心甘情愿在漫長的排隊中蹉跎掉自己的時間。
日本人對珍珠奶茶的熱愛不僅只是排隊購買而已,網絡甚至吹起一波放手喝珍奶(手放しタピオカ)的挑戰,也登上日本推特熱門話題。
所謂愛到極致便是癲。有些日本人民,難以抑制對珍珠的喜愛,吃啥都想嚼兩口珍珠,愣是搞出了一堆黑暗料理:珍珠奶茶泡飯、拉面、珍珠啤酒、珍珠麻辣豆腐…………
我國的年輕人們對待奶茶這件事情上,也不甘示弱。奶茶亦或者成為了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也有不少人戲稱,自己已經得了一種不喝奶茶就會覺得“腦殼疼”的病。
對于當代女孩(和少部分周杰倫般的男孩)來說,奶茶是一種可以帶來絕對快樂的萬能飲品。下午茶的時候喝一杯,看電影的時候喝一杯,就連加班更要喝一杯來提神打氣……
遇到心情感到沮喪,工作壓力大的時候, 更不能缺少一杯奶茶來“續命”, 沒有什么問題是一杯奶茶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杯,而且是加奶加糖……
于是乎,奶茶已不僅僅是一杯飲料,而是化身成了社交圈的網紅…….
多次創下排隊記錄的喜茶,乘著喪文化的東風而爆紅的喪茶,以“占卜能力”著稱而在短視頻平臺大火的答案茶,在茶行業中崛起的一點點和奈雪,以及跨界奶茶飲品界的王老吉….
資本大量的涌入奶茶市場而主推行業更快的發展,新品牌也層出不窮的充斥在消費者們眼前。
擁有廣大受眾群的奶茶,即使被人詬病存在健康問題,但是奶茶本身的營銷手段,加上社交網絡的話題性引爆,人的從眾心理自然都會為奶茶風潮添磚加瓦。
粉絲經濟效應
《2018新中產白皮書》提到,對于新中產階級來說,家電已成為一項決定生活品質的重要標準,奶茶和咖啡則是他們生活不可替代的必需品。奶茶也從“輕奢消費”轉變成了“大眾消費”。
奶茶本身自帶社交屬性,消費者們在社交媒體上秀出自己愛喝的飲品照片時,對于品牌來說,是一種效果極佳的傳播行為。
消費者們一旦愿意自發的為品牌宣傳,這就意味著,他們已經成為了品牌的粉絲,彼此之間將產生一種情感上的粘性。甚至還會為了維護品牌的形象而與有損品牌的言論進行對峙。
偶像力量加持
除了我們熟知的周杰倫捧著奶茶變胖的樣子外,其他很多明星也是珍珠奶茶的狂熱追隨者。
比如日本歌手三原慧悟是珍奶愛好者,他不但為了珍珠奶茶作曲,去年在臺灣開唱時,他還申請了一項世界紀錄:挑戰喝完全世界最大杯的珍珠奶茶。最后在全場歌迷的幫忙之下,一起喝完一杯超過600公升的珍珠奶茶,成功創下新的世界紀錄。
同樣的造勢方式在韓國也一樣。每當有韓星到臺灣開演唱會、錄制節目,臺灣的承辦方都會直接送上珍珠奶茶招待。很難說是出于有意還是無心,畢竟珍珠奶茶太深入日常生活了。但總之珍珠奶茶作為一個整體是逐漸被帶火了。
玩轉口碑營銷
消費者在接受新事物之前,通常都會去詢問周圍人的意見或者上網搜索相關的評價,這表明了他們很容易受到他人消費行為和言論的影響。
當我們在逛街的時候,如果看到某家飲品店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注意力也會隨之也被吸引過去,并萌生出一個念頭:生意這么好,應該很好喝吧?在心理學上,這種行為被稱之為“羊群效應”。
大多數人都將“大排長龍”跟“好口碑、好品質”劃起了等號,而奶茶的價格相對較低,大多數人都愿意嘗試看看。再加上長時間的排隊,讓產品附帶一種稀缺價值,從心理上也給用戶帶來更大的幸福感和儀式感。
誠然,奶茶已經成為年輕人的必須消費品,同時也是年輕人對世界表達態度的一種生活方式。生活已經那么苦,還是喝杯奶茶讓自己甜一下吧!
沒有什么事情是一杯奶茶解決不了的
不行,
那就奈雪喜茶一點點coco一芳鹿角巷koi快樂檸檬厝內小眷村各來一杯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