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牛黨”擋不住創業者的“明路”
作者:李麗
這一年來創業開公司發生了一件大事
中國大力推進商事改革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4年底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表主旨演講,首次系統闡述了中國經濟的“新常態”。其中,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被作為“政府放權”的重要印記向世人推介。從整體上看,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無疑是有益于激發市場活力的。
李克強總理曾評價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國家工商總局和全國工商系統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在經濟下降情形下,就業不減反增,為應對經濟下行提供了特殊支撐。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長張茅在今年3月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記者會上講到:今年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放松政府對微觀經濟的管制,更好地激發市場活力;進一步推進登記注冊制度的便利化、市場準入管理模式的創新、“先照后證”的改革、政府公共服務效能的最大化,以及推進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到的“三證合一”工作,依法加強事中、事后的監管。
所謂“三證合一”,即“工商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組織機構代碼證“三證合為一證,是商事登記制度改革重要一環。
商事改革極大的調動了創業者的積極性
商事改革無疑為創業者起到了掃清障礙、加油助力的作用。創業創新正在成為當前中國經濟中最有活力的一道風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達到1292.5萬戶,企業用戶365.1萬戶,2014年新增企業 1.06萬/天,其中新登記注冊企業增長45.9%,形成新的創業熱潮。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新登記企業84.4萬戶,比去年同期增長38.4%,注冊資本(金)達到4.8萬億元,同比增長90.6%。
商事改革之所以能調動創業者的積極性,大體有三個原因:
1、資本制度改革,取消了最低資本限制,注冊資本由實繳登記改為認繳登記,讓創業更輕松;
2、先照后證改革,創業者可以先獲營業執照,再去補辦行政許可,讓好項目贏得發展先機;
3、年報公示改革,取消了企業年檢,改為年報公示,為企業減負。
北京市自2015年9月底開始全面實行“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模式
北京商制改革降低了注冊門檻,導致每日工商注冊登記量大增
北京市自2015年9月29日起開始全面實行“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模式。改革包括全市范圍內的各類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個體工商戶除外,除非轉變為企業組織形式)。同時給舊證換新證5年的過渡期,在過渡期內,企業未換發的證照可繼續使用,過渡期結束后一律使用加載統一代碼的營業執照辦理相關業務,未換發的營業證照不再有效。
商事登記制度是政府簡政放權的改革之舉。但是由于降低了注冊門檻,激活了市場需求,導致每日的工商注冊登記量大增,造成超負荷的辦理量。
北京在實施三證合一改革之前,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企業法人單位數自2010年至2014年4年間從14113個增長到21330個,增長速度平穩,工商注冊可以做到有條不紊。而北京在實施三證合一改革之后,注冊量迅速增長,在創業大環境下,在商事登記制度改革開始實施后,北京的創業者注冊公司的熱度迅速超過全國其他省市,以全國新登記注冊企業45.9%的平均增長率來說,北京的注冊工作就已超負荷,更何況北京現在面臨著比這個數據更高的注冊量增長。
行政主體難以跟上行政客體的需求,辦事機關人手已經遠遠不夠用。進而導致市場對行政主體改革效果的抱怨,這讓改革者有苦難言,而這種苦楚并不是僅僅只發生在北京。
在商改被中央決策層正式采納的至少五年前,廣州就低調開始了相關試驗
五年前廣州低調嘗試商改,商改后在新公司注冊高峰時期,從名稱核準、排隊登記到完成整個商事登記流程,差不多要2個月。2個月的等候期與改革前幾乎無異,這跟“與時間賽跑”的改革初衷大相徑庭。其實一旦預約號受理成功,從審核材料到發照,3個工作日就能完成,時間卻主要是被耗費在排隊預約上。
廣州試驗一年時已陷入企業注冊大排長龍、改革許諾屢屢失約的質疑聲中,足不出戶注冊企業的美好初衷已化為泡影。
商改致公司注冊量暴增,網上預約系統作為應急措施試點上線
廣州天河區企業數量本就雄踞各區之首,2014年1月起,全市商改降低創業門檻,其集聚效應愈加放大, 截至11月,天河新設立企業超過2萬戶,較去年同期增長58%。2015年廣州商事主體總量已幾近120萬戶之眾。如果將其與本地人口數簡單相除,則意味著在這座重商城市里,每10個廣州人中就有1個是老板,商改的價值可見一斑。
2014年廣州天河區在商改后,全區日均受理業務量從不足200宗攀升至650宗左右,翻了3倍。日均650宗業務中,近兩成是換領新版營業執照,三成多是新開設公司,余下近半是各種變更類登記(增加經營范圍在內的多種變更類登記,同樣與商改中降低門檻的措施有關)。工商窗口受理的業務量翻了3倍,導致排隊的商家從最初的擠滿辦證大廳,到后來嚴重時延綿街面200米,越來越夸張。
14年8月,網上預約系統作為應急措施試點上線,天河區工商分局每日分6個時段共放號400個左右,另開放珠江新城等7個下轄工商所受理業務,但同樣出現了“塞車”嚴重的問題, 輪候也只是從實體挪到網絡而已,預約日期也從最早提前10天,延長到后來的1個月。
黑中介混戰搶預約號,爽約占用資源
“大塞車”讓黑中介(黃牛黨)看到了商機,不少人以此招攬生意,承諾能夠做到后臺直接遞交材料無需排隊,行業內也流傳著“黃牛”壟斷預約號的傳言。其實根據天河分局的要求,所有申請者只能先通過網上預約,然后在指定日期提交材料,且必須同時附上預約憑證,否則后臺審查不予辦理,“黃牛”能“加塞”純屬傳言。
“黃牛”刷號、搶號的情況卻是存在,“黃牛”除了用人數及時間優勢搶號之外,還出現了非法使用黑客軟件提前進入系統拿號的情況。市局預約系統每天9點發放預約號,但8點30分就有50個號已被拿走。市工商局將這種非法獲取的預約號查出后全部作廢。與此同時也一再延長預約時限,以期緩解“黃牛”搶號的情況。而預約成功又爽約的情況仍頻頻發生,高峰期一天被浪費的號高達幾十個, 正規商家權益受損,“黃牛”影響非常惡劣。
廣州未能保持商改的首創優勢,80公里之外的深圳反倒后來居上
2013年3月,深圳市正式實施商事登記制度改革,降低了商事主體資格登記的門檻,極大地激發出民間創業熱情。該市光明新區行政服務大廳每天辦理企業登記注冊的人員由原來每天的6、7十人猛增至500多人,同樣引發了“黃牛黨”搶號牟利,一個排號被炒至2000多元。
深圳走得更遠、更大膽
深圳針對這種情況即時出臺嚴厲措施實施控制。
一是出臺網上預約制度。使得“黃牛黨”組織群體插隊搶號現象得以有效遏止,緩解了行政服務大廳緊張秩序;
二是消除搶號作弊風險。針對“黃牛黨”利用網上“搶號”軟件,進行野蠻預約,將80%以上的預約號搶走的情況,區紀工委組織協調市場監管局光明分局進一步協商研究,對網上預約制度進行完善,要求必須做到網上憑身份證號碼進行預約,除企業法人外,嚴格執行“一天一號一業務”的規定,并及時增設換證窗口,增加專職導辦人員,從根本上解決了“黃牛黨”炒號現象的發生。
三是推行便民利民實招。上述措施出臺后,“黃牛黨”開始將注意力轉向停車位,企圖通過霸占車位、堵塞停車場門口等形式增加群眾辦事難度,并對工作人員進行指責辱罵和惡意投訴,妄圖繼續非法牟利。對此,新區要求各單位駐行政服務大廳工作人員車輛一律不準停入服務大廳停車場,把車位騰出來用以方便群眾辦事。同時區紀工委積極協調公安局警務室警務人員開展集中整治,對在停車場和服務大廳無理取鬧的人員進行談話、訓誡并登記身份信息,使其切實認清錯誤。至此,“黃牛黨”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北京何時能邁過這個坎
改革是系統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往往會帶來新的問題,并非一蹴而就、一勞永逸。不但需要頂層設計,還需要改革執行層的細化和落地,需要顧及的細節太多,有些短期內或許就可以到位,有些就需要作一番宏觀統籌,或需要借助于市場的力量。在這個調整適應的過程中,可能出現很多問題,包括沸沸揚揚的黃牛黨炒號事件。
不少創業者已經有了創業的好思路,急需啟動注冊流程,快速拿到營業執照,轉而申請商標、微信公眾號,但工商注冊從預約到受理的時間,最長超過1個月,效率成了攔路虎,預約時間太長使創業者怨聲載道,難以接受,因此面對“黃牛”倒賣預約號更是氣憤難平。
在廣州、深圳“黃牛”事件后,這個問題如今也同樣出現在了北京商改初期,面對創業者焦急的心情,各種負面報道也層出不窮,但我們相信這始終只是一個普世的過程,如同一個新生兒誕生前的陣痛。
黃牛黨為什么能賣高價號?
“開公司嗎?一千包辦,加急一千五,遞完材料3天拿照。特急就加三千,今天遞(材料)明天拿(執照)。” 黑心中介打著種種旗號不停攬客……
在媒體報道此事期間,記者到北京市工商局朝陽分局,看到大門前盤踞著很多倒號的“黃牛”,他們貼著工商局大院的墻根站了一排,人數超過20個,有男有女,每當有人從他們面前經過,他們都會以極快的語速詢問,是否需要代辦業務,各項代辦中,企業注冊被提及最多。這些黃牛多數膽子不大,最多偷偷遞個印有聯系方式的紙條,但也有個別比較囂張的,高舉起了廣告牌。
以現在創業者的情況,都是因為業務需求注冊新公司,一般都比較著急。拖延時間一長很可能就錯過業務。錯失商機意味著減收,甚至虧損,這使創業者頗為無奈,為了解決問題被人宰割。創業者對于快的需求,無可厚非,但這也助長了有些人鋌而走險,非法高價出售預約號。
也許你不知道,目前有很多正規的代理公司在給創業者提供注冊公司的服務,而且是不收取任何服務費的,比如“公司寶”就提供這樣的服務,由于專業時效,辦理速度也非常快,有很多創業者都選擇了這樣的代理機構幫助自己注冊公司。
在這完全可以不額外花1分錢就能注冊公司的時代,“黃牛黨”就是鉆了信息不對稱的空子,找對了創業者著急的心理,賺一個是一個。也許有句話可以叫“沒有買賣,就沒有黃牛”。
當然,沒有借口
無論北京商改帶來的問題有多正常,我們都更應直面創業者的痛結,重視創業者需求,解決出現的問題。畢竟創業者們在享受目前的改革“福利”的同時,有著強烈的速度需求,希望減少排隊,增加約號數量,辦照能越快越好。
北京目前,工商局每周六都會加班審核文件,工商行政機關門口發小傳單的代理機構明顯減少,廣告牌也撤掉不少,在這逐步改善的過程中,徹底解決問題、提高辦事效率才是每一個人最關注的。
讓市場起作用
關于提高辦事效率的解決方案,一是簡化流程;二是增添審核人員;三是可以將部分審查工作,交給市場。在過去幾年,中央政府力推的簡政放權已將流程優化不少,而大量增添審核人員在短期內似乎也不現實,因此,將部分審查工作交給市場的方案便至關重要。
所謂的市場,便是登記注冊代理行業。行業能夠填補機關工作人員的短缺,能夠標準化注冊流程,將審核工作前移,這也能解決前文所述因激活了市場需求導致的行政主體無法滿足行政客體的需求問題。
但是,要將部分審核工作交由市場,確實需要行業內的企業更加自律。也需要創業者慎重選擇正規的代理機構,其實業內絕大多數代理機構都是很有職業操守的。
給自己一條好走的路
找正規的代理機構還可以幫你預防各種問題
比如,由于行政機關限于人手,無法仔細審核每一份工商章程,因此會建議企業最好統一使用制式模板,如何填寫是一個問題;
再如,公司經營范圍的表述與核定標準并不統一。同樣的經營行為,在上海的歸類范圍可能與北京就不相同。而世間經營行為千千萬萬,創業者自己也難以用簡短的幾個字歸納自己的所屬行業;
再有,每一個企業都需要注冊地址,但是,企業租賃寫字樓時,寫字樓究竟能否用于租賃,有時連房主都不甚清楚。因此,極有可能注冊走到審核的最后一步,卻又打回從頭再來。
這些問題的簡化解決方案目前在行政機關都是探索階段,而這個時候的辦理就使人工和時間成本更高了,與其自己花人工花時間去碰,還真不如找專業機構來運作,這不失為一條明路。
作為一名創業者,與其花時間抱怨強盜擋路,不如給自己找條明路,找正規的代理機構,什么號費?加急費?好處費?都不用考慮,還有可能得到更多創業上的專業協助,何必跟黃牛黨較勁,何必自己去觸碰,把時間和心思騰出來都花在創業上吧!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