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壘》涼涼,從觀眾的反應可以看出,流量明星不再是主流
《上海堡壘》大爆了,自爆的爆,這部號稱用時六年,投資3.6億的“科幻巨作”成為了當月上映電影中不一樣的煙火。
論票房,在上映三天后,面前破億,但跟投資成本來看,投資者注定賠錢陪到褲子都沒得穿咯,輪口碑,豆瓣評分3.5,貓眼5.9,淘票票5.8,雖然好片的評分都不一定會高,但三個平臺的評分都低那絕對是將爛片發揮到極致。
要知道,這部電影在上映前可是宣稱要超過《流浪地球》的。瞧著浩浩蕩蕩的陣勢,結果瞬間打臉,在電影上映后,觀眾的評論逼得官博連發四條微博,質疑爛片的評價,再后來導演發長文道歉。這架勢怕是哪部電影都沒經歷過得待遇。不過片方也不必太過于自慚形穢,觀眾也不必太過于怒氣填胸。
相信多年后,大家都不會覺得《上海堡壘》這部電影是爛片。
一、打造爆款的方式
不少看了《上海堡壘》的觀眾認為《上海堡壘》關上了中國科幻電影的門。
這說詞太過于小題大做了,因為它壓根就不算是科幻片,反而《上海堡壘》這部電影無過且有功。它的第一個功勞,就是告訴大家用流量明星“帶貨”這條路已經行不通了。
俗話說,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我們大中國可謂是人才輩出,在各個領域都能思考中許多天花亂墜的商業模式光怪陸離的商業模式,目的就是為了圈錢,在影視行業中有一種“潛規則”的模式,那就是:流量明星+IP=爆款。
在這一默認的模式下,中國迎來了各自千奇百怪的爛片。說到爛片,《孤島驚魂》必須擁有姓名。
2011年,這部號稱懸疑,驚悚恐怖的電影,直接刷新了觀眾對爛片的認知:原來,這世界上居然有如此爛住天際的電影。
但那時的觀眾,對于驚悚片電影這種類型的,那是相當的好奇,最終這部投資五百萬的電影賺得盆滿缽滿。投資方倒是笑得合不攏嘴。
從此開啟了流量時代。
其中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將IP+流量發揮的淋漓盡致。這四部《小時代》電影,在兩年內接連上映,低俗的劇情加上明目張膽的炫富,告訴我們,這就是青春?。∵@四部電影有個特別穩定的共同點就在于,它們的電影評分均在5分以下。
但有了流量光環的《小時代》系列,最終將以17億的票房攬入囊中,成為中國最賺錢的電影之一。
嘗到甜頭的郭敬明選擇趁熱打鐵趕緊召集吳亦凡、范冰冰、陳偉霆、楊冪等演員,推出了新電影《爵跡》,這部電影比起《孤島驚魂》有過之而無不及。我想導演可能是想告訴大家,集齊十大面癱演員及五毛特效的電影是怎么練成的。它的出現讓當年所有爛片電影瞬間自信心爆棚。
這不僅讓我想起,同年吳亦凡主演的《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里》相比于同樣題材的青春愛情電影,它跟《初戀這件小事》之間相差了一百個《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看大媽跳廣場舞都比看它有意思多了。
無奈人家吳亦凡是頂級流量的佼佼者,電影還是一舉拿下3.37億的票房。
流量的誘惑,讓不少導演躍躍欲試,于是出現了鹿晗主演的《盜墓筆記》,看完這部電影簡直不敢相信這是南派三叔寫的,這還是當初寫小說的南派三叔嗎?總得來說這部電影就是作者在消費粉絲的熱情。無奈南派三叔有許多的小說粉絲外加頂級流量鹿晗,很快票房在廣大粉絲是追捧下,四天就破五億,六天破其億,沒過多久就突破10億票房大關。只是從此南派三叔寫的電影是否還有人買單呢?
不過這種模式玩久了,觀眾也是擁有智商的,“IP+流量”的模式,不再百試百靈。
2017年夏天,《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影版來了,它來了,它終于來了,它帶著大IP+明星來了,這次的主演楊洋+劉亦菲,微博熱度遲遲不退,貓眼和淘票票想看人數早已破紀錄,加上電視劇的熱度余溫,仿佛這是部穩賺不賠的電影。
于是電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滿懷信心的上映了,最終虧到楊洋粉絲通過鎖場的方式也無法追上它涼涼的速度,不僅如此還讓兩大主演獲得票房毒藥的稱號。
2018年吳亦凡的《歐洲攻略》同樣涼涼,可惜了梁朝偉這種實力派演員。
但是就這種程度的虧損,怎么可能輕易動搖投資者放棄“IP+流量”帶來的巨大誘惑,要知道這種模式一旦成功了,那可是好幾個億好幾個億的往兜里收。
怎么樣才能讓他們死心?
唯有像《上海堡壘》一樣虧的連褲衩都不剩,才能讓投資者清醒,讓他們明白“IP+流量”的模式已經忽悠不了觀眾了。
二、實力才是硬道理
對于流量明星來說,只靠唱歌跳舞和顏值來吸引粉絲不是長久之路,他們必須轉型,總不能步入中年了還當小鮮肉吧。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流量明星投身到電影行業中,有的確實只為圈錢,但更多的想尋求突破。
例如,李易峰的《動物世界》、張藝興的《一出好戲》,黃曉明的《烈火英雄》,他們都成為了流量明星轉型成功的案例。
實在無法參透演技的奧秘,那就用接地氣拉近跟觀眾的距離,例如吳亦凡成功用《大碗寬面》“洗白”了自己。
為了轉型成功,不少流量明星不惜放棄光鮮亮麗的形象,甚至可以扮丑來尋求突破。
但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和真正刻苦用心鉆研演技的實力派演員相比,半路出家的流量明星演技迅速被秒成渣。
既然都是要花錢看的電影,觀眾肯定選擇實力派演員了,至少實力派演員能讓觀眾感同身受一起融入到劇情中,不會出戲。也不會有粉絲問“你知道我的愛豆他有多辛苦嗎?生病了還在演”。
所以盡管這幾年行業混亂,但還是有一股趨勢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那些曾經不為人知的實力派演員,開始吃香了。
因《喬家大院》一時名聲大噪的倪大紅,肯定想不到自己會在2019年憑借電視劇《都挺好》徹底走紅,導致身價暴漲,甚至成為人們所喜愛的表情包。
沒想到中老年演員還有逆襲一把的機會。
相對于《喬家大院》,《都挺好》他們的優勢都是跟家庭有關,很現實的反映當代人的生活,另一個來自于時代,現在早已不是只看臉的年代了,更重要的倪大紅將一個要喝手磨咖啡的老頭演繹的非常好。
還有雷佳音,代表作雖然很多,但總是不溫不火的,因2017年《我的前半生》而聲名大噪,今年的《長安十二時辰》多少人是沖著他主演而看的。
除此之外還有《人民的名義》里的“達康書記”,《我不是藥神》里的“黃毛”,《驢得水》里面的“張一曼?!?/p>
原本,這一一實力派演員,要資源的沒資源,又無法依靠顏值出位,只能勤勤懇懇的演戲,本以為這輩子也就這樣了,還有“咸魚翻身”的機會。
這一切都靠同行的襯托啊
就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對比,流量明星和實力派演員之間的差距越發明顯。
可惜總有一些投資者,還未看清眼前的趨勢,只顧著參考“數據”,因此流量明星不管涼涼多少次,仍然有戲可接,時不時在電影市場用“演技”幫助觀眾認清現實,原來我是在電影院看電影呢。
好在今年的《上海堡壘》成功砸醒了一大半投資者。
它讓投資者看清流量明星光靠流量已經撐不起票房了,它讓投資者深刻認識到,流量明星不如實力派演員,好歹啟用后者的性價比比較高吧。
《上海堡壘》后,如果還有投資者想花大價錢投資流量明星,那只能說,他是個“慈善家”。
三、新的行業趨勢
當爛片橫掃市場時,不少人覺得中國電影怕是要完了。直到《上海寶磊》的出現,我們最終明白了爛片出現的真諦,沒有它們的壓迫,又怎會有今天的中國電影市場。
最終,《戰狼2》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秒殺,以口碑為主的時代即將來臨。
從那時起,無論是暑假檔、春節檔等關鍵日期的票房冠軍,都離不開口碑兩字。
2018年春節檔,看似毫不起眼的《紅海行動》成功逆襲,而電影《捉妖記2》和《西游記女兒過》遭遇滑鐵盧。
暑假檔,《我不是藥神》憑借口碑刷爆朋友圈?!稅矍楣ⅰ窉煅蝾^賣狗肉消費粉絲,最終高開低走。
2019年春節檔,《流浪地球》好評如潮,《新喜劇之王》和《神探蒲松齡》僅毫無波瀾,暑假檔,動畫片《哪吒之魔童降世》截止今日已取得37.04億元的傲人成績。而《上海堡壘》連當一天的票房冠軍都拿不下來。
沒有爛片的對比,就不會有那么多人意識到,一部好的電影是多么的珍貴,從觀眾到演員再到制作人,才會用心去對待好的電影。
爛片告訴我們,成功是需要用心去鉆研用時間去沉淀,你用什么方式去對待觀眾,觀眾就會以什么樣的形式去回饋你。
因此,中國電影在現實改編、戰爭、科幻、動畫等各個領域中都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突破。這其中爛片的存在算是貢獻了一份功勞。
我相信從此以后許多人拍電影的初心是只為做出一部好電影,能從質量上嚴格把關,審核劇本、演員、制作等。
就像吳京在拍《流浪地球》時,本來是以不要片酬拍電影的,最后變成了電影出品人。原因很簡單,投資者覺得這部電影不是大IP明星班底,肯定火不了,于是半路撤資了,這才便宜了吳京。
其實無論是《紅海行動》還是《流浪地球》它們都沒有刻意的迎合市場,也沒有鋪天蓋地的宣傳,只是簡單地做自己想做的而已,然后就逆襲了。這就說明,在觀眾早已厭倦了“IP+流量”的模式,爛片營銷打造爆款的時代徹底結束,讓爛片虧到投資者心痛,才是對他們最有力的打擊。
總結
流量從來不是原罪,重點是看你怎么去使用它。
相信在不久的未來。
會有越來越多追夢的,干死圈錢的 。
會有越來越多做事的,干死胡吹的。
會有越來越多踏實的,干死素餐的 。
會有越來越多有夢想的,干死吸血腐朽的。
更多精彩文章,請搜索關注“艾老思”公眾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