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永亮:產品創新陷入瓶頸?試試這招準有用
我們在做產品創新規劃時,總會通過各種方法來獲取信息,比如尋找用戶痛點、用戶調研需求、旁人的意見,先做加法再做減法,想要做出一款好的產品,但想法很美好,實施起來卻很艱難,光是時間和人力的限制就讓企業分身乏術,還有條件不足和采集信息較少都成為了一大阻礙,因此在做產品創新時不僅需要規劃能力,還可以通過“標簽+場景”加上“心理+場景”的方法。
一、“標簽加場景”和“心理加場景”方法的定義
通常在產品規劃前期,企業早已找到定位和聚焦到用戶的痛點,為其提供解決方案,并打造產品的核心功能和賣點。例如天氣app的核心功能就在于預報天氣和報道天氣,在明確核心功能后企業還需要規劃其它輔助功能以增加用戶粘性,推動用戶的轉化率,這時企業就要開始做“競品分析”直接模仿競爭對手擁有的功能或強行認為用戶需要某個功能,但實際上用戶壓根不需要,當然模仿競爭對手這個方法雖然是有點用,但畢竟你是后來者,萬一給用戶感覺你只是個喜歡抄襲的主兒,那對品牌還是有些影響的。所以我們在考慮核心功能外的輔助功能就可以利用“標簽+場景”、“心理+場景”的思考方式,讓自身的產品更有邏輯性和依據。那么什么叫做“標簽+場景”和“心理+場景”
二、標簽+場景
標簽+場景是通過我們對用戶的基本認知后進行的場景化思考,思考用戶在某個場景下會需要哪些功能。就想某個減肥app針對需要減肥的用戶,首先分析出用戶的設計和行為標簽,根據用戶“減肥時”這個場景來逐一思考是否有新的功能點。例如用戶減肥時肯定是想吃一些小零食之類的,那可以考慮在app里面建立一個商城里面可以有一些低卡路里的零食,再考慮到女生特殊時期,那可以增加記錄大姨媽日期的功能,而且用戶在減肥時,肯定是要運動的,在運動的場景中設置打卡的功能和分享減肥心得,甚至可以組隊減肥。通過這些方式產品功能點,做加法后將產品功能進行羅列。
三、心理+場景
心理+場景的方法就是通過研究用戶在特定環境下的心理,然后針對每個用戶的心理狀態進行分析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過程如下:用戶+特定場景=用戶心理,還有心理狀態下對應的功能。
例如,天氣app,以報道天氣為核心功能,但用戶得知明天的天氣會下雨后,他們就會產生以下心理活動,這雨會下多久?那我明天該穿什么衣服?衣服會不會不干?要不要出門呢?待在家該做什么?那我們針對用戶想要知道下雨會持續多長時間這點設置天晴提示,針對衣服搭配問題,可以推送搭配衣服的活動推送,針對衣服是否會干還可以推出烘干服務,根據是否出門這點可以將出門的空氣質量如何告訴用戶,至于在家適合做什么,可以進行活動推送,就像購物或玩游戲社交app都可以。通過
以上方法思考產品的功能后,不斷的做加法,再根據市場增長率、用戶滿意度和執行難度將功能進行篩選和排序。
完成“標簽+場景”,“心理+場景”這兩個步驟后,肯定可以歸納出不同數量的功能點,后續再針對功能對用戶進行調養和篩選,并進行產品規劃的其它行為。
四、總結
在我們對產品進行創新時,必須擁有自身對產品功能規劃的思路和方法論,否則很容易被陷入迷茫,另外我們還需要及時收集到用戶最新的需求,再根據“標簽+場景”、“心理+場景”,這兩個方法去判斷用戶的真實需求和心理狀態。除了適當的加法更重要的是后期的減法,保持簡單、快捷且方便才能得到用戶認可。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