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永亮: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生存法則,產品創新為第一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互聯網企業開始對傳統行業進行入侵,俗話說,有“壓迫就有反抗”。不少敏銳的傳統企業開始注意到了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思維”是互聯網企業基本經營邏輯,是對互聯網行業系統化的總結,而互聯網+產品創新就會孕育出無限的機會,這將是全新的商業模式。
互聯網+到底是什么?
舉個例子:滴滴打車為什么會成為國內知名的打車平臺?這是因為它滴滴打車顛覆了出租車和用戶的連接關系。在過去許多人都有車,卻不能接活,所以我們必須跟出租車司機進行連接,出租車公司這跟政府進行連接并獲得執照才能跟用戶進行連接,過程極其復雜。我們使用滴滴時除了便宜外,更明顯的點在于,我們從以前的被出租車司機選擇轉化到我們去選擇它們,有了手機的連接后,你不僅可以隨時隨地打到車,還能看到車子離你的距離有多遠,如果覺得等待時間太久還可以取消再重新換一臺車子,這是我們以前從未有過的體驗。
滴滴打車改變了所有開車司機的連接,讓每個有車的司機都有機會接到活兒,從滴滴打車平臺中你會發現,它并沒有對車子進行任何的改動,它改變的只有連接關系。
所以說互聯網+指導著一個產品或傳統行業如何去做產品,改變產品體驗,改變它對待用戶的方式,改變它跟用戶的連接關系,改變商業模式,讓資源得到重新的分配,互聯網+是以后社會各界企業轉型或升級必須依靠的方法論。
在互聯網剛興起時,許多傳統行業的大咖對它鄙夷不屑,認為互聯網只是小打小鬧的存在,沒過多久就會沒落,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并改變許多行業,甚至沖擊到傳統行業,而互聯網對許多行業帶來的影響最本質的原因是什么呢?
這是因為互聯網把許多的東西連接在了一起,一個網絡價值跟它的節點數目主要看它價值指數級的變化,網絡將許多人連接在一起形成了力量,當一個網絡只有一個節點時,它是沒有價值的,通過不斷的積累第一億個節點,它說獲得的價值就不只是它本身,還有前面一億減一個節點獲得的價值,這就是價值指數的變化。
無論是互聯網還是物聯網,最核心的本質在于它們背后的力量都是連接。企業需要考慮產品如何才能加入到網絡的連接中,你的產品如何把東西連在一起,這個“東西”指的是一切,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企業,只有理解了連接,才能進行顛覆。
舉個例子:微信大家肯定都用過吧,為什么微信能顛覆運營商?這是因為微信改變了運營商和用戶之間的連接關系,它解決了每個人的連接問題,對于微信來說它用公眾號把大家都連接起來,這是中國互聯網中巨大的創新。
PC互聯網時代就沒有那么大的力量,因為PC互聯網并沒有把人連接起來,只是把電腦連起來了,電腦只是一個工具,它改變的只有信息傳播的方式而已。
手機互聯網就不一樣了,手機對我們來說是絕對的剛需,無論我們做什么,都離不開手機,哪怕在別人眼里這是一種病,絕大多數人依舊離不開手機。而且手機是移動的設備,它不僅可以把每個人連接起來,還能產生更多的信息。這也是微信比QQ厲害的原因,微信是真正的把人連接在一起了。
未來的趨勢是什么?產品創新的兩種思維。
1,站在現在看未來
2,站在過去看現在
現在的人很容易陷入一個誤區,覺得別人成功了,那我就可以借鑒別人的成功照貓畫虎的做同樣的事情,這就是站在過去看現在,這樣做確實挺方便的,因為有數據可以看,有案例可參考和分析,但大家沒想到的問題是,它已經是過去式了,已經被時代淘汰了。在你參考它過去式的時,人家說不定還在發愁怎么進行產品創新,所以在我們產品創新過程中,可以去借鑒參考別人的經驗但絕對不要模仿,一定要做未來的事情。
未來的事情也分兩種
1,要么把別人做過的事換一種方式去做。
2,要么做別人沒做過的事
也許你今天做了一件讓大家都不怎么看好的事,但明天后天做出來的事,很有可能獲得巨大的成功。
未來趨勢
有一個趨勢叫“萬物互聯”所有的東西將獲得語境感知,增強的處理能力和更好的感應能力,將用戶和信息連接到互聯網中。在我們做產品創新時,要盡量利用已有的產品,不要什么都從零開始,例如一個輪子,雖然你不能把輪子的形狀給改變了,但你可以加入智能的東西,像輪胎磨損感應,它可以和你的輪胎廠進行連接,一旦輪胎有什么問題就會被察覺到。這意味著許多的設備都可以進行智能化,都是可以連接的,而不但只是一個硬件,它可以變成一個互聯網產品。商業模式也會進行改變,就像輪胎,我們一開始賣的是輪胎,屬于一次性的商業模式,但可以轉化為提供服務的模式。以現在的趨勢來說,現在只賣硬件賺錢的機會只會越來越少,未來的設備中將都會變成連接,只有將用戶、廠家和客戶重新建立聯系,才能用連接去重塑商業模式。
用戶思維并不是客戶思維
對于許多傳統企業來說,轉型到互聯網其實并不算太難,只需要轉換一個概念,我們需要的是用戶思維并非客戶思維。
舉個例子:還是滴滴打車,在打車的過程中,出租車公司會向滴滴付錢嗎?打車的人會向滴滴付錢嗎?出租車司機向滴滴付錢嗎?在這過程中對于滴滴來說,這里面沒一個是它的客戶。但滴滴確實解決了兩個問題:打車是不是剛需?用戶打不到車是不是痛點?它解決了少數或多數用戶的剛需和痛點,跟用戶建立了連接。以前用戶和出租車司機是沒有連接的,但現在跟滴滴建立連接后,它有了許多的用戶,下一步就得往專車走了,再下一步,大大小小的出租車公司就得跟滴滴談談業務這塊了,最終無論是出租公司或出租車的人都會成為滴滴的客戶,當然這個的前提是它連接了許多用戶。
傳統行業的商業模式特別簡單,誰掏錢誰就是它的客戶,在它們心中只有客戶的概念,根本無法轉型,一次洗就把產品賣給客戶然后就沒有然后了。我就收客戶一次的錢,不為后續做任何準備。那對于客戶來說,哪怕我下次還需要這個產品,我也未必會選擇你們,反正我的選擇多了去,造成這個后果主要原因在于因為企業并沒有跟客戶進行連接。
什么叫用戶?有那些特征?
1,不一定向你掏錢。
2,一定要跟你有直接的連接。
3,要經常賣你的服務或產品。
4,要有定期的交流。
互聯網公司的產品很簡單,但商業模式復雜,特別是To C的產品,你得用一句話就讓消費者聽明白,所以你的產品得簡單易懂。互聯網行業和其它行業的區別之處就在于,你要通過快速的迭代和試錯還需要一定的灰度來測試用戶的接受程度。
在我們中國最厲害的行業莫過于運營商,它即擁有客戶又擁有用戶,你每個月交話費,買流量套餐,你是客戶。你每天打電話,發短信,上網都離不開它,那你就是用戶。按理說這么厲害的行業應該是所向披靡無懈可擊的存在,那它怎么就比不過微信呢?與其說比不過,不如說是被邊緣化,擁有了微信相當于免了短信的服務,這就導致運營商短信收入的下降,但對于運營商來說,還有好幾百億的收入,只要有用戶就還能做。這下微信可要放大招了,微信最狠的一點在于它用各自互聯網服務隔離了用戶跟運營商的距離。
基本上大家跟運營商之間也就沒啥用戶關系了,頂多就剩點客戶關系,有時連營業廳都不用去,直接網上充值。也許在某天大家連號碼都不需要了,直接用微信號來交流。通過現象看穿本質:誰離用戶最近,使用時間最長,粘度最高,誰的產品就最有價值?;蛟S有人會說,那運營商不給信號了,你啥也用不了,這里并不是說運營商毫無用處,只是它們在價值鏈中,是可替換的,利潤也從高額變成了薄利,變得對用戶來說沒以前那么重要甚至忽略了它的存在罷了。
當我們有了大量的用戶后,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對,沒錯,就是那么任性,只要你想得到的都能做,這就是用戶的力量。所以在做互聯網產品創新,我們重點不是賺錢,而是用戶,不要一味的想怎么樣去折騰才能得到客戶,我們需要做到的是“用戶至上”,沒有用戶的產品,都是空談。
產品差異性
在現在的市場來說的競品之間的差異化只會越來越小,根本無法做到純粹的功能創新,而且通用產品技術的堡壘基本消失,但一個產品出現新功能時,很快就會再次出現許多有同類型的產品,除非有申請專利的手段才能保護自己的創新的產品不被抄襲,否則產品的創新從技術角度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現在有太多產品將抄襲國外的產品當做是一種創新,在不了解我們國內市場的情況下,依舊照搬國外的產品,導致產品在國內市場認可度低,最終走向沒落。所以我們在產品創新時需要不斷的試錯,以用戶為主市場為輔,缺一不可。
好的產品創新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都能打動用戶的心,如果這一點都做不到,我們產品的創新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哪怕你外觀再好看,后臺功能再強大,打動不了用戶的心一切都將付諸東流。為什么要注重強調這一點,這是因為哪怕我們再怎么強調以用戶為中心,最終絕大多數人總是以公司為中心,通過想象用戶需求、想當然的用戶需要做出來的產品創新,最后的結果呢?在自我感動中苦思冥想,我到底哪兒不對了?
由于用戶的需求總在不斷的發生變化,企業就要隨時的調整產品,好的產品都是通過快速的迭代和試錯才會出來的。除此之外,我們也常常強調產品創新要專注和做到極致,這句話并不是強調非要給產品做加法,有時適當的減法效果反而更好。
更多精彩文章,請搜索關注“艾老思”號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