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全國朋友圈第一個樓盤廣告的頭腦風暴全過程
地產商正在積極嘗試朋友圈信息流廣告,從上海到北京。大浙房產移動事業部與坤和集團營銷團隊悄悄開了一場經驗總結會——坤和?和家園,是微信朋友圈第一個信息流樓盤廣告。
來源:軟文研究所
作者:梁細清
一
年初,微信朋友圈出現了第一波信息流廣告: 寶馬、Vivo手機和可口可樂。微信用戶好幾億,但這些廣告并不是普投,而是精準化定向推送。
因此,收到哪一條廣告,就成為許多人自我對應為何種身份(“土豪”、“中產”或“屌絲”)的自嘲。
后來,卡地亞、英菲尼迪、積家、海飛絲等都跟進了。當然,廣告費不菲,幾千萬,至少上千萬。大多數房產商是投不起的。萬科投過,但不是具體哪個樓盤,而是整個萬科的品牌。恒大也投過,但投的是“恒大冰泉”。其它就沒地產商什么事了,更沒有樓盤廣告。
不久前,微信決定讓這種廣告可以分城市投放。對此,最興奮的是地產商,畢竟房子是不動的產,區域屬性太強,不需要像快銷品或奢侈品那樣在全國范圍內投。
但是,從微信宣布可以分城市投放,到第一個樓盤廣告推出,差不多用了一個月時間。其中一個原因是,微信相關部門對于廣告的審核非常嚴格。地產商們的廣告“野蠻”慣了,即使有心投放,廣告稿也經常被半路打回去重做。
微信朋友圈第一個信息流樓盤廣告,出現在杭州,是一個叫做“坤和?和家園”的樓盤。
和家園實景
二
全國很多地產商都在搶“第一”。搶著成為微信朋友圈第一個信息流樓盤廣告。畢竟,“第一”本身就是個話題。
為什么杭州的坤和?和家園搶到了?
首先是反應能力,在微信宣布可以分城市投放當天,坤和?和家園的營銷團隊就開始策劃。當然,這不算什么,因為大家都想到得這么做,不是只有他們一家。
這種廣告,需要微信總部的相關部門審核。大家都在搶時間,誰能成為“第一個”,就取決于誰的稿子能最快被通過。
微信總部的規矩很多。樓盤沒領出預售證?不能做!40字以內的文案沒有吸引力?不讓做!圖片太暴力或太平淡?都不行!點進去以后里面的頁面文字太冗長?還是不做!……
地產商可沒見過這架勢:你有沒有搞清楚,我是出錢的,你說要符合廣告法規我認,但廣告創作,憑什么要我聽你的?!
但微信還是很拽地不理會。所以,很多樓盤還沒開始投放廣告,就和微信部門“鬧掰了”。
這樣一來,杭州的坤和?和家園,“一不小心”就成了全國第一個微信朋友圈信息流樓盤廣告。畢竟,杭州房地產的各項法規向來比較嚴格,“第一個”出現在杭州,也不奇怪。
和家園實景
三
廣告內容怎么做?
和家園是個百萬方級別的大盤,房產品種類很多,但我們還是打算只主推十套別墅,來體現整個樓盤的品牌形象。
銷售實踐得出的結論是,此前買和家園別墅的人,第一關注點在于院子的大小,而是不是房子本身。
所以,此次朋友圈廣告的重點要落在“院子”上。
這種廣告形態包括以下內容:
1、主屏上的40個字;
2、主屏圖片;
3、主屏頭像;
4、點擊進去的詳情頁。
朋友圈第一個信息流樓盤廣告
首先要解決是“40個字”。這種廣告形態是全新的,未必是傳統廣告公司所擅長的。
大浙房產移動事業部總監郭曉雯說,這個事情最好還是找劉德科。劉德科這個人不好打交道,答應寫的稿子能拖你半年,今年他在做電視節目《房產我來說》和微信公號“德科地產頻道”,寫稿拖延癥愈發無可救藥。
郭曉雯說,到他家樓下圍堵他。于是,在他家樓下的咖啡館里,花了三個多小時時間,頭腦風暴出了那關鍵的“40個字”。
劉德科建議的一種思路是——要追熱點,但手法要高級,不能簡單粗暴惡心人。
和家園的投放日期是9?3閱兵前一周,那將是愛國情緒爆棚的時間點。他的邏輯是,李清照他爸李格非有一句話說,“園圃之興廢,天下盛衰之候也”(他貌似很愛這句話)。房子造得好不好,是太平盛世的一個象征。所以,當時擬定的“40個字”是——
祖國,我的鑰匙找到了。
打開門,院子變大了好幾倍。
你有多久沒去和家園了……
這個文案其實是把主旋律表達得很文藝:
讓“祖國”這么宏大的詞與鑰匙、院子這么具體的東西,形成語言的戲劇性。“祖國,我的鑰匙找到了”,這句話其實對應的是風靡上世紀80年代的一句詩——“祖國,我的鑰匙丟了”。這樣的改寫,是為了引發對愛國情緒的共鳴,說得主旋律一點就是:我們比過去更有“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當然還有住房自信。
討論手稿,這人字寫得真差
為了保險起見,又討論了另一個“40個字”方案。不繞彎,不追任何熱點,直切“院子”主題,差不多就是大家在朋友圈里看到的那幾句。
四
“點擊進去的詳情頁”,我們的共識是采用“微信公眾號的文章頁面”,而不是“H5幻燈片”。
“H5幻燈片”看起來更炫更熱鬧,這種形式剛出來的時候非常吸引人,但現在大家停留在手機屏幕上的時間越來越寶貴。現在,“H5幻燈片”基本上已經淪為“自娛自樂”的工具而已。
對于廣告投放決策者來說,H5幻燈片的最大好處是,直觀上看不出點擊量,就要壓力比較小,省得被老板責備——如果采用“微信公眾號的文章頁面”,萬一點擊量過不了“10萬+”,壓力會很大。
相比之下,“微信公眾號的文章頁面”,內容清晰明了,顯示速度快,不需要像“H5幻燈片”那樣,滑到下一頁時需要半秒到1秒鐘的等待時間——別看只用半秒到1秒鐘,在手機屏幕上多數人根本沒有耐心為你花上半秒鐘,等待你的廣告。
采用“微信公眾號的文章頁面”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直接為和家園的微信公眾號增粉。此輪增加的粉絲,除了少數房地產業內人士,大部分是真的對和家園有興趣的人——否則,看完廣告就完事了,沒有必要加關注。
在第一時間與這些新增粉絲進行互動,是維護客戶關系的重要一環。
和家園實景
五
在城西的那家咖啡館里,我們還討論了后續的“配合打法”。
首先,在朋友圈信息流廣告推出后一小時,就要立即出輔助微信稿,目的是為了給那些暫時沒收到和家園廣告的人造成壓迫感,要營造這樣一種感覺:沒有收到和家園廣告的人,是因為身價不夠……
所以,第一條預先設計的輔助微信稿是:《據說,身家上億的人都已收到這條推送,你暴露了嗎?》
大多數人的心理是:不管身價有多少,他/她總是希望可以在朋友圈收到和家園的廣告。
有些人會質疑,我根本買不起和家園的別墅,為什么也收到了和家園的廣告?所以,我們預先做了另一條輔助微信稿:《你一定有一個億萬富翁的朋友——和家園朋友圈廣告答疑》。
事實上,廣告的邏輯就是這樣:即使能夠精準地目標客戶群,也不能放棄對非目標客戶群的輻射。
道理很簡單,如果一個富豪買了一套房子,他身邊的朋友或陌生人,不知道那套房子的昂貴價值,那他的感受會變差。
比如你穿一件巨貴的名牌,但是根本沒有人認識,多少心里會失落——當然少數人并不在意,但目前中國大多數富豪是這個心態。
所以,高端樓盤的廣告打法,是必須把一部分錢“浪費”在大批量的非目標客戶群身上。以前可以用鋪天蓋地的報紙,現在,微信朋友圈動輒幾百萬的廣告曝光量,無疑是更好的選擇,而且投放費用更低。
巧合的是,在和家園在浙江范圍內投放當天,化妝品品牌蘭芝也在全國范圍內投放。大浙房產移動事業部團隊快速應對,第一時間推出話題性微信稿:《和家園大戰蘭芝 你是土豪還是土豪的女人?》。
為了進一步提升和家園別墅的權威觀感,我們又迅速跟進,選擇在全國最大的泛財經類個人自媒體“吳曉波頻道”上投放微信軟文:《院子外要有人間煙火》。
這篇微信稿講了白居易、蘇東坡、陸游等六個杭州歷史名人的別墅故事,主要是為了傳導這樣一種價值觀:真正美好的別墅生活,不是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虛假,而是那種“大隱隱于市”的真實,要聽得見院子外的賣花聲。
六
投放效果怎么樣?
此次和家園的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廣告,總曝光量309萬次。曝光量不等于是推送量,而是指推送以后手指滑動朋友圈后確定跳出來的數量。也就是說,那幾天剛好沒有打開朋友圈的人,雖然被推送了,但是并不計入曝光量。
點擊一共是22.5萬次。其中,圖片點擊10.9萬,“詳情頁”閱讀量11.6萬。如果你在手機屏上把圖片點擊開來,說明你對內容已經產生了一定的興趣。打開“詳情頁”,更是對廣告內容有更濃的關注度。
互動是6.6萬次。其中點贊1萬,評論5.6萬。只要用戶在該條廣告下點贊或評論,和家園的廣告,就會在投放期的那兩天持續保留在第三條或第五條,甩都甩不掉,造成多次閱讀,而且持續更新的評論會讓多數人再看幾眼。
另外,還有一個小常識是,微信朋友圈的點擊率不同于微博,一只手機就算點開一百次,在顯示點擊量時也只能算一次。
和家園在投放之后,有客戶下單了三套,業內開玩笑說,“拾墅”變“七墅”。當然,這幾個客戶不是因為此次廣告而臨時起意買一套別墅,畢竟別墅是超大宗消費,購買周期比一般房產品要長;但是,客戶的反饋是,此次廣告增加了他們的好感度。
和家園別墅實景
七
以上是我們的一些分享,未必完全正確,但希望對同行或購房者有所啟發。畢竟,新事物值得我們嘗試,不然我們就真的老了。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