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宏民:世上再無自媒體
回憶了一下最近自媒體領域的一些動態,今日頭條為搶自媒體人又講情懷又發錢、吳曉波瘋狂投資自媒體,自媒體交易平臺層出不窮...
這些、那些,讓我不僅感慨:
年年歲歲花相似,世上再無自媒體!
不知道你注意了木,微媒體聯盟從年初開始就不再自稱最*的自媒體聯盟了,而是換成中國最*的移動新媒體聯盟。這一改變緣由何在呢?我們得從自媒體這個經濟形態的源頭說起。
大概在2012年,媒體領域的發布渠道(生產力)大幅提升,新浪微博、今日頭條、微信公眾平臺等相繼盛行。隨后寫稿的人和環境(生產關系)也大幅改善,隨后就迎來了人人自媒體的“自媒體盛世”。
媒體的變革往往帶動著公關、廣告領域潛移默化的變化,他們是金主。隨著公關、廣告的合作意向逐漸轉變,大量的資金流入新興的自媒體領域。在利益面前,自媒體紛紛擺好姿勢,更加優雅的接收資金。
這個“姿勢”大抵就是摒棄、跳出傳統媒體,專門成立團隊去運作微信、今日頭條等自媒體平臺。比如大型團隊微媒體聯盟、Wemedia、小型團隊酒業家、B座12樓、十點讀書、餐飲老板內參...
注意!自媒體一旦擺出這個“姿勢”,就不在是自媒體了,而是一個常規的媒體公司。和人民日報唯一的區別就是,這些新興的媒體單位不印刷報紙,僅僅以自有網站和第三方媒體平臺為傳播渠道。PS,從法律角度來講,像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可以頒發記者證、有新聞采編資質的單位才是媒體,除此之外的騰訊網、速途網等都不能稱為合法的媒體。So,千萬不要隨意自稱媒體、記者。
所以,這種擺好姿勢的自媒體,應該稱之為新媒體單位。
他們和傳統的紙媒一樣,有法人資質,有“發廣告”的職能,去和企業談合作,提案、策劃、發布廣告,然后收費。這樣的單位怎么能稱為自媒體呢?
還是給自媒體留一個純潔的意義吧:
真的是一個人,有觀點去發布。
可以有助理,但始終是個人的觀點和個人的品牌。
也可以注冊公司,但仍是個人的觀點和個人的品牌。
也許有一天,所有的自媒體人都轉變成新媒體單位,那一天才是真正的“世上再無自媒體”!
-----
趙宏民,今日頭條、百度百家等自媒體人,關注泛互聯網領域資訊評論.曾任百度高級網絡營銷顧問,原微媒體主編,現任速途網絡上海辦總經理。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