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創意人,手藝人還是生意人?
做為一個創意人,你是否有大把的idea閑置在大腦和電腦里?你是否覺得市場上有很多的創業機會等你出手?你是否覺得某某行業如果用上你的idea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你是否對現有的某些品牌和服務非常不滿?你是否認為你的創意將發揮更為巨大的市場價值?如果回答yes,那么恭喜你,你現在正處于創業前的躁動期。
不過對于創業,你真的準備好了嗎?再問問自己幾個問題:
你創業是為了實現夢想還是賺更多的錢?
你能接受努力工作而可能虧損嗎?
你對將要創業的行業了解多少?
你有合適的合伙人或資金儲備嗎?
你有成熟完善的思路和盈利模式嗎?
你做過基本的市場或網絡調研嗎?
……
如果想不清楚,有一個最簡單的問題,你要轉型成為生意人嗎?在公司里,你的創意是手藝;在市場上,你的創意是生意。
注冊,店面,裝修,租金,水電,工資,管理,客戶,會計,稅務,電商,產品研發,測試,供應商,物流,還有你在公司里其實并沒有深入接觸的營銷和媒體,這些絕不會比創意有趣,但他們是你每天要花很多時間面對的。
如果你全都準備好了,由衷的欽佩你,加油!如果沒有準備好,再想想。別忘了,你還有門擅長的手藝,憑借它,你可以養活自己和你的家人,別糟踐嘍。
一、咨詢、廣告、公關、互動和社媒公司的互殺模式在一定時間內還將長期存在
這山望著那山高,是職場人的通病。別妄自菲薄,也別妄自尊大。廣告業還在成長。但你不成長,不僅廣告門檻這么低的行業不要你,其它行業也不一定要你。別總說誰搶了誰的蛋糕,現在是搶錢時代,誰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和創意,誰就拿到自己的那份蛋糕,很公平。以前傳統廣告的蛋糕太大,現在勻一部分出來,很正常。
分流是好事,對自己不堅定,對行業沒信心,對未來沒規劃的人,對任何行業,流失了都是好事。競爭空前激烈,企業永遠有對更好的營銷方案的需求,它自己不一定能搞定,所以好的創意人不會閑著。也不要單純的把廣告行業的收入和互聯網行業相比,沒有可比性。但是別忘了, 很多互聯網公司,也靠廣告賺錢呢。
二、轉型是個偽命題
為什么一下子跳出那么多公司講師談轉型?互聯網的沖擊,大家都看的清楚。傳統公司慌了,病急亂投醫,當然也有一些亂七八糟的講師趁火打劫。線上要往線下沉,線下要有新思路,并不是電商要革店鋪的命,電商不是也開體驗店嗎?說到底拼的還是體驗和服務,實體店你自己服務沒做好,就慌不擇路走電商更是死路一條。
有點扯遠了,這是打個比方,你廣告做的吊兒郎當,轉型去digital,social做好的可能性也不大,關鍵你的心太燥,沒想清楚呢。所以想轉型的兄弟先想想清楚吧,奧美的TB老人家也說:這不是大事兒。Social和digital的沖擊,是好事,洗刷掉的是一些不堅定的,不進步的,不專業的的人,長期來看,有利于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三、光有匠心怎么行啊?
Newbalance的“致匠心”做的不錯,可為什么made in china的產品版本比英美產的做工差那么多呢?所以啊,還得有匠技。世界第一長壽企業,日本的金剛組(用傳統的技藝修繕寺廟)到如今1400多年了,中間經過數次危機,靠著精湛的技藝頑強的活了多少朝代。靠的是“匠的精神,職人技”,千萬別有心無技啊!
四、傳統是一條永續的河流
動不動談顛覆,革命的,都是文革思維。傳統不是僵化不動的,秦漢是傳統還是唐宋是傳統啊,還是明清民國啊,非得割裂的看嗎?內地不是還到臺灣去看延續的傳統文化血脈嗎?廣告業也在發展,一定要跟digital對立嗎?說現在是內容為王,原來不是嗎?“好廣告讓爛產品死的更快”,講的就是內容啊,好的H5,好的social同樣能讓爛產品死的更快。
好廣告應該象魔術,我知道你在表演,你演的還真棒,我還拍手,轉身去買你變的那產品。買了之后,體驗完了,自己也變一個,發到朋友圈或網上,樂呵樂呵,又讓品牌看上了,UGC再來一次,這個美。
五、廣告變了,評價好廣告的標準也變了
廣告的樣貌變了,她的內核也變了。不要再用傳統的眼光看待所有的媒體。創意人要有全媒體思維,不是跨界思維,因為其它行業你根本就不熟,別自嗨了,還是先把全媒體的大小周天打通了再說吧。把你的核心idea提煉的棒棒噠,然后在不同的媒體上化身為最適合這個媒體演繹的版本,激發每個媒體的威力,發揮每塊屏幕,每張版面,每個頁面,每個段子,每個活動,每個軟文的獨有威力,這所有的核威力之前,是你的coreidea,再之前,是你的核心策略。
要形成這些,你不能全部依賴大數據。大數據當然是好的,但那是電腦的搜集和歸納,你還要靠你的市場敏銳度和洞察力,你的調研,你作為用戶的感受。否則,阿里影業投拍的電影怎么會賠了呢?數據顯示會賺多少億來著~所以啊,用大數據算命,準確度并不比龜甲和獸骨高多少,這中間多少蝴蝶效應飛過,你算的出來嗎?
來看看apple在本次戛納創意節上的戶外金獎作品(現在大街上也有,我就不放圖了)就是一些大家用iphone拍的照片,這有什么了不起嗎?
戶外媒體是沒有什么了不起,但它的內核變了。它是UGC或PGC的,是用戶生成的內容,是二次傳播,是榮耀,是用戶的攝影展,它是屬于用戶的,蘋果出錢。所以它已經不是常規的戶外了,它是互動也是溝通:這是某某拍的,我也要拍啊!它是平面的,但她的內核是互動的,是campaign的,是social的,它是傳統的,但它是新的傳統,它出生了,成長,散發威力,自信而偉大。
傳統評價好廣告的標準:
1、相關性
2、 獨特性
3 、沖擊力
4、 延展性
5、 人性化
但這個時代過去了,就算你五個都達到了,在現在也不一定算好廣告。它還要:
好玩;
娛樂;
參與感;
是一次游戲;
是一次狂歡;
是一次媒體主動報道的新聞事件;
要能讓大家傳,瘋傳;
要能成為營銷案例;
當然最好讓銷量爆發式上漲。
這,太他么難了。
找找幫手。個人推薦創意人都應該通讀的一本書:K.K的《失控》。它會幫你提升創意的高度深度和廣度。
還有兩個緯度再參考一下,一個是《引爆點》里的三條法則你拿來評價一下自己的idea:
1、個別人物法則(也許是帶鹽人,KOL或者專家其他什么人)
2、 附著力法則(也許是傳播內容有粘性)
3、 環境威力法則(也許是圈層,特定的渠道或媒體,活動)。
另一個,說《引爆點》過時的《瘋傳》,它有六個法則:
1、你是否鑄造了一種社交貨幣?
2、它是否具有讓人口口相傳的誘因?
3、它是否能激發你的某種情緒?
4、它是否具有某種公共性?
5、它是否具有實用價值?
6、它是否是一個超級棒的故事?
(不是為書做宣傳,但你看了肯定不會懷孕)
都拿來評價一下你剛出爐的idea, 還是那么芳香可口甜蜜誘人嗎?答案NO,回爐重做。答案yes,你也許正在塑造未來的廣告形態。
六、戛納變了嗎?
戛納就像一個世故的法國人,勢利而彬彬有禮。它早已不叫廣告節,而以“創意節”取而代之。這個名稱涵蓋的范圍更廣,更fashion。當然它還是所有創意人的節日,不過它不一定讓你進去。戛納精明的知道:更多前沿的,超級酷的創意,并不在廣告公司的電腦里。它們在那些引領時代的公司里,比如googleX等等。是的,我得承認,那些驚世駭俗的產品和觀念,才是真正更有創意的。不過廣告創意人也不要氣餒,也許有一天,你也會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七、廣告不是考古學
與其緬懷過去,不如再一次,讓廣告成為先鋒的存在。比如七夕節,據考證,是37年前由臺灣廣告人陳和協先生倡議的。為的是提振七月商業的低迷氛圍。可是現在,城頭變換大王旗,節日們都是電商造的。廣告創意人,只有發揮的比互聯網人更出色,更努力,才能將話語權奪回來!
更加不要再看《廣告狂人》這種劇集了,受不了這個反差的刺激啊。所以不如退而結網,將自己的知識體系打造的更完備,了解最前沿的行業和跨行業知識,切中不同圈層的用戶insign,挖掘不同代際的不同溝通打法,打通全媒體的任督二脈,最重要的是不僅有匠心,更有出眾的匠技,不管你的具體分工是什么。
你變或不變,廣告業還在那里。讓廣告業因您而變吧!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