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么創造620萬瀏覽量、14萬粉絲的?讓流量成長的4大秘籍!
2014 年 9 月 12 日,名叫 Ali Mese 的自由工作者,發表了一篇描寫辭職創業如何毀掉生活的文章,短短一天之內吸引超過 100 萬人瀏覽,粉絲紛紛在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Medium 等各種社群網站搶著追蹤他。
Ali Mese 現在是一名自由工作者,擅長以病毒式傳播內容創造話題的他,毫不藏私,在 Medium 上公開他的秘籍,說明自己重復獲得龐大的流量與讀者,接著再將他們轉為忠實的訂閱者。他的結論并非憑空而生,也不是只有第一篇文章可以左證,這些經驗來自他從事網絡營銷、經營社群媒體以及客戶回饋的總結。
上圖為 Ali Mese 于 Medium 上所撰寫的部分文章數據,當然并非全部都是一鳴驚人的杰作。26 篇文章中有 5 篇瀏覽量達到 6 位數,其他文章平均閱讀量大致為 8300,整體數據可以說是相當亮眼。
這篇文章,獻給那些深信自己能在小小的房間、小小的書桌上,創作出比公司聘雇的正規寫手軍團更加受到青睞的內容。
這不是一篇指導文學創作或專業寫作的文章。而是分享一些業余者的心得,努力創造內容,在喧囂聒噪的世界里,吸引更多人的注意。但他也強調,質量好壞由許多因素構成,流量高不代表內容好。文章很長,分為四個部分:寫作準備期、專心寫作期、文章發表期、大量曝光期,最后還有作者 Ali Mese 針對「內容為王」的省思。對于零預算、低預算的部落格或網站主人,應該相當受用。
寫作準備期
寫作只是故事的一部分,振筆疾書前的準備功夫馬虎不得。
瀏覽量倏忽即逝,因此必須制造「二次機會」
網友閱讀你文章的同時,瀏覽器往往還有好幾個頁簽,很容易謀殺他們對你的注意力。這層聯系脆弱且倏忽即逝,隔天早上起床大部分人根本忘了昨天看過什么內容。所以你需要設計「第二類接觸」,建立「成長引擎」,構成與人們保持關系的第二次機會。比如說:
電子報
這是古老但也最有效率的營銷工具,他們是第一批會把文章分享出去的人,他們是你的忠實讀者。千萬別小覷電子報的力量,本文作者即是在流失 50% 的獨立訪客之后,才放上電子報訂閱表格,所以直到現在才收集到 32,000 個電郵地址,得不償失。
其他「成長引擎」
如同讀者閱讀之后可以訂閱電子報,你或許也希望他們能夠在 Facebook 按你的贊、成為 Instagram 的粉絲、加入會員、或者實際購買產品。所以就要特別留意,是不是有把這些按鈕或鏈接放在該放的地方,促成「第二類接觸」的機會。
雖然文章不太可能篇篇都是上乘佳作,然而切記強化「成長引擎」,以獲得更多關注者、粉絲甚至客戶。
決定以企業或個人形象「出道」
「我」、「我們」,前者代表個人,后者象征群體。在發表文章之前,就先考慮好要以何種形象呈現在眾人眼前。Ali Mese 說,自己剛開始沒有想及這個層面,即以「我」開頭,但是久了會逐漸產生自己愚蠢又傲慢的感覺。彷佛自己話太多了,聲量太大了,個人品牌不是壞事,但要考慮清楚,確定哪種風格更適合自己。
別因技術問題壞了大計
一一檢查自己的部落格主機能否承受突然涌入巨大流量?電子郵件訂閱表格是否真能正常發出郵件?網站是不是遵循響應式設計,在任何裝置都能得到最佳閱讀體驗?這些技術性問題是最不該發生的錯誤。
專心寫作期
寫作風格指南
以最簡單的方式傳達最深刻的要旨
有些人為了加深讀者印象,句子總是寫得又長又晦澀,導致編輯得不斷加注「這是什么意思」,讀者也難以讀懂,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很快就會放棄。Ali Mese 建議:
每個句子不要超過 25 個單字:如果超過,就將它拆成兩個小短句。(注意:這是英文的狀況)
每個段落不要超過三行:這在寫作上并不專業,不過在連 140 字的 Twitter 都讀不下去的年代,段落還是盡可能短,但是保持完整明確的意思。
撰寫文章,就像成立新創公司
為了營銷而寫的文章,都應該鎖定特定的讀者與問題,就像成立新創公司都是為了解決問題一樣。開始寫文章之前,都該定義一個具體的問題,收斂文章的焦點。比方說,如果你身在自助發行音樂的產業,你可能得問問自己,音樂人面臨哪些挑戰?以此為出發點,寫下你的真知灼見。
美妙的三重奏:長文、數據左證、替讀者消化知識
要怎么收獲先怎么栽,1000 到 1500 字的長篇寫作,帶來的回報也是巨大的。如果能夠加入經驗分享,更可以讓擴散數飆升 45%,倘若還不滿足,添加數據實證或者冷知識,也有加成效果。
缺乏「學習」性質的文章,與帶有「學習」性質者,數據落差不小。
文章本體菁華
完美組合 = 勾住好奇心的標題 + 秒殺目光的圖片:
偶爾試試看把文章圖片拿掉,后臺數據會掉得很驚人。而標題含有「如何」、「為什么」往往能夠產生流量,屢試不爽,清單式的標題也不相上下。釀出一個絕世好標,選出一張吸睛圖片,如果兩者都能做到,簡直就是吸流量的最強武器。
開場白務必精彩生動:
「你居然想成立一個主打生活風格的公司,實在很智障」坐在對面的投資者怒斥,我彷佛可以看到他眼中怒火燃燒。
Andrew Wilkinson 的文章如此開頭,扣人心弦,叫人無法不繼續往下閱讀。一篇文章的開頭應當是最需花心思琢磨的部分,當讀者被標題或圖片吸引進來,讀到的卻是沈悶無聊的第一段,馬上又會跳走。不妨試著以令人訝異的科學研究結果、詭異的細節、或者帶有個人色彩的故事作為開場白。
本文注意事項
留給讀者喘息的空間:在適當的地方放上具有視覺吸引力的東西,例如影像或影片,避免太多文字壓陣,讓人知覺疲勞,放棄閱讀。
別放太多令人分心的連結:若有引用,當然得加上原始來源的連結。但若整篇都是連結,或者在文中插入一堆延伸閱讀、相關閱讀,只會讓人難以不耐,頻頻跳出。
高調結束:行文到了尾聲,你的讀者也疲憊了,你需要把句子與段落弄得更簡單卻精辟利落,無須多加揣想就能讓人心領神會,好好總結你的內容。時時刻刻記得珍視你的讀者,別讓他們覺得自己是被標題殺人法騙進來的傻子。
文章發表期
「求分享」的藝術
不用覺得不好意思,誠摯的邀請讀者,如果覺得這篇文章不錯,記得主動分享出去。有時候人們不是不愿分享,只是他們沒有分享的習慣,適時「善意提醒」,如果內容確實精彩或受用,大家是很樂意當個傳播者的。
在黃金時段送出電子郵件
發送電子報最適宜的時間,端視你的讀者、時區與產業等等因素而定。不過整體而言,Ali Mese 認為無論地理位置在哪里,即將迎接周一的凌晨 0:00,是最佳遞送時間,因為那時人們正在收心,期盼看到一點新鮮事物。然而你還是得為自己的內容量身打造,如 Mailchimp 的電子報服務公司,提供流量成長的工具,讓你可以測試同一封信對兩組不同讀者的反應差異。
上圖是 Ali Mese 的親身案例,一樣的信件在兩個不同的時間發出,開信率分別為 38.4% 與 10.8%,充分說明發信的時機有多重要。
萬箭齊發,制造高潮
如果你計劃在周日傍晚 6:45 發送電子報,那么隔一會兒之后,也在社群網站上發出相同的文章。在所有營銷管道同時且連貫的發布內容,可以達到最強效果。
利用爆紅內容,以不同形式展現在不同平臺
假如某篇文章成功締造巨大閱讀量,不妨嘗試把它們按照不同平臺特性,轉化成不同形式,比如制成簡報傳到 SlideShare、圖片放到 Instagram 或 Facebook,信息圖表放到 Pinterest、或者制作影片傳到 YouTube。
大量曝光期
最后,Ali Mese 談及如何與媒體合作「借力使力」,讓文章價值達到最大化,整理幾個要點如下:
列出目標名單:把跟你的產業相關的媒體或新聞網站列出,找到編輯的電子郵件,或者他們的 Twitter(可能不適用臺灣),整理成一份名單。
沒有 traction,就沒有再散播的可能:媒體渴盼的,無非就是文章內容表現出色的證據。如果 Google Analytics 顯示疲弱,那么你也不用妄想愚弄編輯,期待他們把這篇乏人問津的文章刊登在網站上。你可以「讓子彈飛一會」,等待幾天,耐心觀察數據,假若有些驚喜出現,截圖并且繼續下一步驟。
寄信給編輯:希望編輯刊登你的文章,請避免以「我是 XXX,我發表了一篇文章??」而是直接秀出實績與結果,像是標題可以下「這篇文章分享率有 42%,信中附上截圖,也許您有興趣刊登?」內容則是「我的文章吸引了很多讀者,請查閱我隨信附上的數據分析截圖。我希望能夠投稿到貴站,期盼您的回復?!?/p>
分享率若真的有 42%,那別著急,媒體會自動找上門:如果文章真的「瘋傳」,稍安勿躁,不久就會收到媒體主動詢問轉載的請求。
獨家協議:有些媒體會要求您簽署獨家刊登協議,這您就要自行斟酌了。
自主決定于媒體刊登的時機:倘若你的文章非常受到歡迎,那么也許可以考慮別太快應允媒體轉載的請求,免得媒體平臺瓜分原生流量。但還是要思考,因為有時媒體傳播的效率的確強大很多。
關于「內容為王」的思考
Ali Mese 對于「內容為王」,有這番體悟:
我經常讀到人們把「內容為王」掛在嘴邊,但我從沒搞清楚過這句話的意思。
身為千禧世代,活在一個眾聲喧嘩的世界里,我知道,抓住人們的注意力愈來愈難,我也開始意識到,成為一個杰出的敘事者,是我的當務之急。
2015 年,我認為我們真的得在一次一次與人交談的過程之中,精進自己的表現,變成更好的敘事者。
我們必須抓住核心要點,才能與智能型手機競逐人們的目光。
內容真切為王,你可以運用一個簡單的故事或文章,擄獲百萬人的注意力。
不要低估自己,也不要找諸如「缺乏營銷預算」的借口搪塞。
在你小小的房間內,那張小小的書桌上,你可以吸引遠比公司聘雇的寫手軍團更豐碩的果實。
內容為王,而你就是王的主宰。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