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見證滄海桑田:那些改變了世界的人們
來源: 威鋒網
本文經威鋒網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威鋒網
在信息時代,要論對我們日常生活改變最大的,莫過于硅谷的那些天才們了。喬布斯、蓋茨……這些人在奮斗的時候都想過什么?我們需要一些線索來引路。
攝影師 Doug Menuez 日前出版新書《Fearless Genius:The Digital Revolution in Silicon Valley 1985-2000(無畏天才:硅谷的數字革命 1985-2000)》,用他親手拍攝的照片回顧了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 。
Menuez 說:“因為史蒂夫和硅谷的其他創新先驅們信任我,我得以進入他們的秘密實驗室、會議室、辦公室甚至家中,持續 15 年。在這 15 年中他們創造的東西構成了我們今天的世界。那段時間里硅谷到處充滿著巨大的犧牲、掙扎和極致的創新,許多人付出了很高的代價。他們中有些人分道揚鑣、身敗名裂,有些人一夜暴富,然后又因為悲劇般的失誤一敗涂地。”
因為見證了太多人的沉浮,使得 Menuez 的書看點十足。那就請跟隨他書中的插圖和文字,回顧我們不知道的硅谷。
史蒂夫·喬布斯的歷史課(1986 年,加州,索諾瑪)
羅斯·佩羅給予喬布斯 2000 萬美元的那一天(1986 年,加州,菲蒙)
Susan Kare 構成了你生活的一部分(1987 年,加州,索諾瑪)
喬布斯在從新工廠回來的路上(1987 年,加州,菲蒙)
喬布斯假裝自己是凡人(1987 年,加州,門洛帕克)
Photoshop 發布前的歷史性一刻(1988 年,加州,山景城)
John Warnock 和 Chuck Geschke 信心十足,等待著 Photoshop 的發布。Photoshop 是一款里程碑式的軟件,完全改變了攝影技術和圖形藝術。在此之前他們倆推出了極具突破性的軟件 PostScript,讓個人電腦和打印機連接在了一起。這個耗費了兩萬工時的軟件看似只完成了一個不起眼的功能,但其實現難度和進步之大,堪稱 1436 年古騰堡發明活版印刷之后的第二次飛躍。這個二人組起初并沒有想過要用字體或是設計軟件來改革桌面出版業。
John Warnock 和 Chuck Geschke 的公司建立后幾個月,史蒂夫·喬布斯現身(當時是 1982 年,喬布斯正在蘋果 CEO 位上志得意滿)想要買下它。究其原因,喬布斯想為即將開發的 Macintosh 配備激光打印機,但他的團隊卻無法完成對應的軟件。喬布斯向兩人步步緊逼,但 Chuck 拒絕了,而喬布斯則回應說:“你們都是蠢貨!”后來兩人打電話給他們的投資者,后者催促他們與喬布斯合作做出點什么來,這個二人組才答應賣給喬布斯 19% 的公司股份。喬布斯投入了五倍于 Adobe 當時估值的資金,再加上 PostScript 五年的授權費。這一切讓 Adobe 成為了硅谷歷史上第一家創辦第一年就盈利的公司。
身著奇裝異服的 Russell Brown(1989 年,加州,山景城)
傳統技藝和全新技術(1990 年,加州,山景城)
約翰·斯卡利戰勝了他的羞怯(1990 年,加州,菲蒙)
在位于菲蒙的工廠里,蘋果 CEO 約翰·斯卡利正在媒體面前展現自己的魅力。1983 年,斯卡利戰勝了困擾自己多年的口吃成為了百事 CEO,然后得到喬布斯的信任加入蘋果。在講喬布斯逐出公司后,斯卡利讓蘋果從一家年盈利 8 億美元的公司成長為年盈利 80 億美元的巨頭。盡管成績斐然,他在硅谷總是飽受排擠,因為人們認為他解雇喬布斯是商人所為,而不是一位工程師。事實上,斯卡利一直十分努力嘗試去激勵團隊想出絕佳創意。
到 1993 年,斯卡利終于了解到盡管有著光鮮的外表,蘋果正在陷入混亂。它面對來自微軟的危險,絲毫沒有編寫操作系統和創新的能力。當一家科技公司擁有像 Mac 這樣的搖錢樹后,它就不可避免會對創新小心謹慎,因為這可能會讓搖錢樹死去。Macintosh 確實仍在盈利,但其份額在 Windows 的成長下開始下滑。與此同時,蘋果內部的一個小團隊開始摸索所謂的掌上計算設備。斯卡利認為它可以創造一條新的盈利渠道,因此對這個團隊的開發表示許可,最后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款 PDA,也就是 Newton。Newton 是一次充滿野心的賭博,因為此前世界上從未存在過這樣的一種產品。盡管 Newton 最后失敗了,它作為 Palm Pilot 和 iPhone、iPad 的前輩,證明了斯卡利的眼光。諷刺的是,斯卡利于 1993 年被解雇,但他留下了一個資金雄厚的蘋果。
辣媽也瘋狂(1993 年,加州,庫比蒂諾)
壓力太大了!(1993 年,北加州)
技術男克林頓(1995 年,加州,山景城)
蓋茨的野心(1992 年,加州,拉古納尼格)
工人做操忙(1998 年,新墨西哥州,里奧蘭珠)
擔憂人類未來的比爾·喬伊(1998 年,科羅拉多州,阿斯彭)
傳奇程序員比爾·喬伊還是大學生的時候就創造了 Berkeley Unix,還幫助過美國國防部編寫 TCP/IP 棧源碼,讓電子郵件能夠在核戰爭爆發的時候以最小阻力傳送。后來他成立了太陽微系統公司,成為了億萬富翁。喬伊還支持并幫助完成了 Java 語言,這或許是太陽微系統最重要的遺產。在取得這些成就之后,喬伊開始覺得毫無限制的創新可能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存。
2000 年,喬伊在 Wired 雜志上發表宣言,他對無限制發展的質疑震撼了科技界。喬伊會產生這樣的想法,部分是源于他和科學家 Ray Kurzweil 的一次會面。在傾聽了 Kurzweil 關于計算機獲得意識,人類將自己的大腦上傳到一個集體意識中的設想后,喬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論。他警告說,如果對二十一世紀的那些先進技術 —— 機器人、超級計算機、納米技術、基因工程 —— 缺乏有意識的控制的話,它們將會毀滅人類。在最近的十年里,喬伊一直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應對氣候變化的可擴展綠色科技。
使命(1998 年,加州,紅杉城)
NetObjects 公司 CEO 及合建者 Samir Arora 在一次重要的董事會會議前,用一段推心置腹的動人演講鼓舞他的員工們。作為一位懂得如何鼓舞人心的領導,Arora 自己就曾被喬布斯鼓舞過,1986 年從印度來到美國加入蘋果。對于計算機的未來,他曾在一張白紙上寫下許多意味深遠的預言。之后 Arora 快速晉升,直接為蘋果 CEO 約翰·斯卡利效力,幫助他開發了 Knowledge Navigator。
后來 Arora 創建了 NetObjects,旗下軟件第一次讓所有的人都有機會制作自己的網頁。這是一家與眾不同的公司,他們認為自己擁有一個使命,那就是讓網絡變得更加普及。NetObjects 擁有明智的產品理念,充足的資金,廉價的辦公室,還有一個愿意長時間苦干并接受極少薪資的專業團隊。不同于同時代的許多網絡公司的員工,團隊成員完全相信自己的產品,相信他們的努力會在某一天得到巨大回報。不過,不僅是諸如微軟 FrontPage 這些競爭對手,他們自己的投資者希望公開募股的意愿也帶來了巨大壓力。那一天,Arora 告訴他的員工們:即便以前的工作已經非常艱難,未來還有更大的挑戰。
入職儀式:戴氣球帽(1998 年,加州,紅杉城)
蘋果的孩子(1993 年,加州,庫比提諾)
夢已碎(2000 年,硅谷)
所有誕生并茁壯成長的事物最后都會衰落然后消亡,這是自然規律。硅谷的人們非常明白這一點,所以他們總是憂心忡忡,一直在討論這些問題,可幾乎沒人清楚終結的一刻何時到來。網絡泡沫的崩潰一開始就像一段慢鏡頭電影,從 1999 年年末到 2000 年顯現征兆,然后突然開始加速,影響的范圍從本地風投公司到華爾街,再到大型退休基金和那些小型投資者。到了 2001 年,數以萬億計的資金消弭于無形。災難就好像一片毒云降臨在每個人頭上,吞噬掉工作和夢想。但很快,“網絡 2.0”就出現了,崛起的是谷歌、Facebook、推特和其他那些能夠摧毀過去秩序,建立新道路的存在。
這些新生代涌入硅谷,創造無數應用。新的夢想太過強大,很難死去。盡管泡沫破裂的陰霾仍然縈繞不散,讓投資者們不愿為那些能改變世界的理念慷慨解囊,但年輕人們總是能找到更酷的解決方式。硅谷的那些有識之士都在說,新一波的創新潮正在到來,其能量會讓以前的所謂“數字革命”顯得蒼白無力。為了趕上下一波潮流,投資者無疑需要充滿熱情,愿意并渴望去犧牲一切,因為新生代做出的成績都已經被歷史所證明。從一開始,硅谷的先驅者們就已經意識到,要成功必須要經歷苦難。他們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義,而且還已經改變了我們的。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