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國際局勢,意味著國貨春天來了嗎?
本文是麥青Mandy計劃當中一本書新營銷書籍的部分章節,從品牌操盤手的實戰角度,撥開花式營銷迷霧,還原品牌增長真相。
核心導讀:
1 渠道“傾向”
2 影響“社會輿論”與“營銷內容”
3 對“出海品牌”是重要預警
4 驚醒用戶對國貨品牌的“品質意識”
作者|麥青Mandy
前兩天被一位營銷學教授問道這個問題——貿易摩擦對中國品牌營銷有何影響?
果然是學術界,關注的都是宏觀領域變化。而處在實戰領域的我們,可能每天埋頭忙碌于微觀的營銷執行,卻容易忽略宏觀大局對品牌的長期影響。
譬如,貿易摩擦。
但這個話題太大,無法一篇文章說清楚,這里僅針對目前網絡輿論所說“貿易摩擦后,國貨春天來了!”這個觀點,來分享一些實戰領域的感觸。
討論品牌的增長,顯然不能僅僅基于政治態勢、或者輿論情緒,還是要回歸到增長的本質邏輯。
如之前很多篇“大滲透品牌增長理論”的文章所說,品牌增長來源于2個大滲透:
1.通過營銷大滲透,滲透到更多顧客的心智
2. 通過渠道大滲透,讓更多顧客能夠購買到
從這個公式而言,確實貿易摩擦對國貨品牌有一定的機遇,但也不能太過于自信,因為品牌還是有它的內在增長邏輯,外在影響力只是一個促進劑而已。
貿易摩擦影響渠道“傾向”
從阿里京東等線上渠道的舉措來看,貿易摩擦之后,立即響應國家大勢,開始推崇國貨。
渠道的流量傾斜當然會有助于國貨品牌的渠道曝光,進而帶動顧客購買。
各個媒介平臺雖然沒有像渠道這樣大張旗鼓的支持國貨,但也逐步開始像國貨傾斜,畢竟這符合國家政策。
最關鍵的是,國家親自下場,也在各個領域當中去扶持國貨,進行民族品牌提升工程。譬如上一周,我在北京參加了類似閉門會議。
官方政策支持和渠道支持,當然會對國貨品牌有一定正面影響力。
貿易摩擦影響
“社會輿論”與“營銷內容”
貿易摩擦其實是一場心理戰。
貿易摩擦結合當下的文化自信,讓更多的顧客開始注意到國貨品牌,從心智上比以往更接受國貨品牌,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購買決策。
為什么僅僅是一定程度上呢?為什么國貨品牌不可過于依賴所謂愛國主義情懷?
因為情懷是來的快、去得快,而且顧客購買時的心態其實是非理性的,即便是理性的覺得要支持國貨,在做出購買決策時,還是會遵循“用腳投票”的法則。
其實,目前國貨品牌紛紛在掉頭宣傳“國風”“愛國”,普遍開始打情懷牌,某種程度上,讓顧客產生一定審美疲勞——過高的國家大義道德綁架,反而也會影響顧客對品牌的好感度。
▲長按圖片分享給需要的人
貿易摩擦對“出海品牌”是重要預警
當前不少國貨品牌其實也在出海。貿易摩擦對這類國貨品牌而言,也是個重要預警。
只有當我們的“品牌勢能”足夠強大、擁有一定市場份額的全球消費者時,才能降低貿易摩擦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我們長期以來比較擅長國內市場的接地氣營銷方式,但對于如何出海、如何做全球營銷、如何應對全球消費者的心,還是比較稚嫩。
所以,貿易摩擦對于想要做大全球市場的國貨品牌而言,確實是一個重要預警,從現在開始就要重視在全球市場的品牌建設。
▲長按圖片分享給需要的人
貿易摩擦驚醒用戶
對國貨品牌的“品質意識”
其實,我們已經享受了太長時間的全球化時代“紅利”了。
從上世紀80年代起,大量外資品牌涌入中國,一方面為中國消費者提供了優質的產品與服務,教育了消費者對品類的基礎認知,間接也影響了中國消費者對品牌的審美和“好壞認知”。
長久以來,中國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就是——國外品質好,國內品質差。
而現在貿易摩擦,讓部分中國消費者開始選擇國貨品牌,而選擇后的“品質落差感”也讓消費者不得不失望。畢竟中國近現代的國貨品牌,大部分都是“模仿式創新”,模仿國際大品牌的外形,但模仿不到精髓和本質。
品質的差距感,依然非常明顯。
即便是打著“嚴選、優選”的標志,依然和國際大品牌的品質有明顯差距——最關鍵的是,國際大品牌的價格也不見得貴。曾經國貨引以為傲是“價格屠夫”,其實現在價格優勢越來越不明顯了。
有時讓顧客非常不理解的是,日韓美國同樣一款平價產品,為什么比號稱是高端國貨品牌的品質還要優良?這當然不能解釋為“窮”,只能解釋為匠心精神與成熟的質量管理體系。
這背后當然是國人普遍的功利心——不是在做品牌,而是做生意;不是追求百年偉大品牌,而是在追求快速增長后的上市或倒賣。
所以,顧客的“品質意識”也在反推國貨品牌開始重視品質。
▲長按圖片分享給需要的人
另一方面,從競爭角度而言,國貨們都以為春天來了,國貨創業的人也就更多了,競爭壓力也自然增加。
以前大家還可以利用一下本土信息差、價格屠夫優勢、以及本土化品牌操盤模式,和國際大品牌競爭;但現在,大家都擁有差不多的本土化營銷和渠道能力。于是,如果想要競爭出頭,不得不開始拼大家都比較薄弱的“產品品質”了。
總之,理論上,確實國貨的春天來了,但春風到底能吹多久,還是考驗“品牌能力”。
未來能勝出的國貨品牌,應該不只是收智商稅的、割韭菜的、賺快錢的品牌,而更應該是高品質的、有自身獨特性的、有一定品牌文化內涵的、能夠帶給國人愉悅、自信、價值感的國貨品牌。
任重而道遠,同仁們一起加油!
▲長按圖片分享給需要的人
歡迎轉發分享,也歡迎轉載,如需白名單,可后臺聯系,或發郵件至mandy.li@seedunited.com ,或進入公眾號點擊最右側欄目【找我】微信號。
歷史文章:
End
麥青Mandy
北大經濟學碩士
實戰派品牌營銷與文化IP專家
“大滲透品牌增長模型”首倡者
前寶潔,現HBG品牌增長研究院院長
美妝博物館創始人,高校客座講師
著有《非傳統營銷》《活色主義》等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