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煎餅這么貴?
首先澄清一下我不是來湊熱鬧的,因為不需要對社會沒有貢獻的品牌做任何廣告。此文本人懷著批判和自省的態度提出幾個觀點引發大家的思考。從試衣間事件到300名斯巴達被朝陽警方按倒在地,都是最近一兩個星期發生的關于某某品牌和某某某品牌的八卦。也有網友8出試衣間的橋段炒作成分太多,動作和表情完全沒有投入事情本身,而是更多的迎合鏡頭在各種拗造型。再略說說斯巴達說事情本身逼格太高或者太low皆可,用我們行話說這是個“一萬”,不管花了多少萬做好了可以去拿CANNS的,但是策劃事件的人是如何把幾個菜葉和勇士們聯系在一起的,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確實品牌的認知度得到了大大的關注,那么美譽度呢?還有我們就是這幫做品牌的老炮們會經常自問的一句話,讓消費者記住了什么?
開頭有點長,其實是來說煎餅的,為什么重點提了斯巴達,因為我順藤摸瓜查到了他們的7月12日和京城最貴煎餅聯手開了新品發布會,風格和昨天的事件一摸一樣,頓時萌生了斯巴達的idea是不是來自煎餅的老板?
說來說去,一個煎餅配一句文案,歪?這么貴?
1、場景置換,價格對號入座

早上我發微信問“馬姐”,京城煎餅攤一個煎餅賣多少錢?“馬姐”速速回復“4~5元”。但是我卻想到“歪?昨晚我吃的煎餅套餐26塊?”
那么我們來分析下最初的煎餅出現的場景“學校門口、菜市場、751門口、公交車站、地鐵站”等,經常和手抓餅、油炸臭豆腐、烤冷面同時出現,成為晚餐的絕佳組合。我們常常說M記是快餐,那么煎餅絕對是快餐中的快餐,快到連個小板凳都不提供。這里的畫面感是,手拿透明塑料袋包裹的吃了一般的煎餅說,便宜又好吃。那種從味道上和體驗上給消費者帶來飽腹之外更多的是滿足,這和吃了一碗鹵煮那樣的由里及外的滿足沒任何區別的。
后來京城出現了一家很貴的煎餅,歪貴?因為有店面、有嗨曲、有奔馳送餐、老板娘太美。請問,我們吃的是啥?還是煎餅嗎?慕名而來的人吃過后紛紛評價難吃,二次消費的人很少,但是煎餅還是出名了。
問個問題,煎餅應該賣多少錢比較合理?
2、占了便宜誰在笑?誰在哭?
最近一位投資人在朋友圈分享感謝互聯網感謝O2O,十幾塊錢買了目測至少價值過百的水果。但是分享的最后一句亮點居然是這樣的“更感謝投資人,居然有種自己的血汗錢被吃掉的感覺”。
笑完了之后,我又仔細的分析了這個邏輯,事實是這樣的。
消費者(笑)-投資人(笑)-PE(笑)-股民(哭),誰是股民?就是你我啊!
上升一個高度這是個經濟學的問題,感謝互聯網也要有端正的心態,經得起風浪,扛得住摔打,一邊微笑一邊哭泣。不需要感謝誰,都是自己的錢。
3、最后一個觀點,關于節操
偉大的奧格威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一切都是為了銷售”。這是在當時美國麥迪遜大道上每一間廣告代理公司要做的事情。但在昨天我聽了國際快餐品牌M記CMO的視頻分享“心有多大,品牌就有多大”其中的一句話打動了我,品牌營銷是否為社會價值貢獻了什么?
顯然老東家一句經典的話用于今天不那么先進了,當下大家都在講“互聯網+”但又有多少人不知道這到底在講什么,但一定知道和互聯網相關的項目容易拿錢,相關的股票漲得快,去一家互聯網企業拿點期權吧。
身為互聯網中的一粒芝麻,看到大家都奔跑起來了,我一直在反思,慢一點我們可能會更好。
最近有個關于煎餅題材的電影上映了,聽說票房不錯,但我還沒有去看。
哈哈一笑的同時,也想想能為社會做些什么?
和我一起說,我們愛煎餅。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