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短片:灰色童年
在剛剛過去的六一兒童節,
很多人又一次懷念了童年。
懷念童年的美好、單純、快樂、無憂無慮,
疼了有人問,哭了有人哄。
但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的童年灰色無光。
童年,成了他們一生中最痛苦的回憶!
短片中6歲的孩子,在本該最憧憬六一的年紀,
卻說不想過六一兒童節,想長大,長得高高大大的……
16歲的少年,在本該陽光快樂的年紀,
卻一臉愁苦、痛苦萬分地說自己不想成為父母的孩子……
26歲的女孩,在本該享受青春芳華的年紀,
卻因得知自己是母親親生女兒而絕望……
我相信每個人會不禁問,為什么?怎么會這樣?
短片中揭曉的答案,讓人心碎。
真的好想擁抱他們每一個人,大聲告訴他們:
“孩子,請堅信你值得被愛!”
閃送公益短片《孩子請堅信你值得被愛》
1
“媽媽,為什么你不喜歡我?”
原來她想長大,長得高高大大的,是想逃脫媽媽的打罵。
短片里孩子說:
長大就有力氣跑遠一點,這樣媽媽就打不到我了。
這個愿望天真得讓人心疼。
小女孩說自己很乖,被人問起身上的傷,都會說不小心摔的。
真的是乖嗎?不,是恐懼!
也許母親不只一次恐嚇過她,
說出真相意味著又要挨一頓打。
身體的疼痛之外,小女孩還承受著精神摧殘。
可能在她小小的年紀里,她還不知道這也是一種暴力。
她信中寫到母親經常罵她笨、說她是倒霉貨,
她卻自信滿滿的否認。
“我一點也不笨,我發現,如果她這樣喊我“姜—梓— 露”,那我就安全啦。
如果是“姜梓露、姜梓露”就槽糕了。
“挨打不要大聲哭,要憋著。”
我們相信她很聰明,
但是不愿意看到一個孩子聰明的體現是對大人行為的察言觀色。
因為這種聰明的背后,
是長期遭受虐待的孩子自我總結出來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生存經驗。
明明應該是被最愛人呵護的年紀,卻要極盡智慧對抗最愛人的傷害。
對于這段經歷,小女孩表現出超乎超人的平靜,
也許是經歷的多了,使她有了超越年齡的成熟和強大。
但是,在強大的內心也有個聲音足可以讓孩子崩潰,憋不住想問:
"媽媽,你為什么不會喜歡我?
為什么我是你的倒霉貨,不是你的小寶貝?
為什么你和小美的媽媽不一樣?
媽媽,我好希望你能親親我的臉蛋,摸摸我的頭告訴我,我是你的小寶貝。"
不僅是短片中的她想知道為什么?
全世界數以萬計的孩子也想知道:
為什么我的媽媽不喜歡我?這樣對我?
檢索“兒童虐待”出來的結果,不忍猝讀。
2
但是,除了身體上的暴力行為,
其實還存在一個非常嚴重的暴力,
對孩子進行摧殘,即隱性的暴力操控。
“我到底怎么做你們才能滿意啊!”
短片中少年絕望說出:
“我就是個廢物、沒出息、沒用的東西,
你們就當沒有我這個兒子好了!”
看到這里我相信很多人沒有責怪,
只有心疼。他承受的痛苦不比身體虐待的痛苦少。
“隱性暴力最常見的一種表現,就是用攀比的思想來壓迫孩子,
以別人家的孩子來和自家孩子進行各個方面的比較。
還有就是幾乎把孩子當成一部積分的機器,
用各種各樣的數據作為標準來對孩子進行考核。”
正如少年訴說的:
“我的大腦像墻上的鐘表,一圈一圈轉,
我不能停、不能累,不能落后,不能比別人差。
不然,我就是白癡,廢物,沒出息的東西。”
對于他來說,不夠優秀,就不配擁有父母的愛。
父母的愛是有KPI指標的,他們的行為告訴孩子:
“你不會無緣無故被愛。除非你很優秀,只有優秀才配我們愛。”
所以他要不斷逼著自己優秀。
一定要優秀,而且還要優秀很多很多,
不然還是不夠優秀。所以,付出很多,甚至拿命去搏。
可現實是,無論他們怎么拼命努力,
都很難達到父母的優秀標準,最后崩潰絕望喊出:
“難道我考不了第一名,就不能成為你們的兒子了嗎?”
做父母得明白一個道理:
對孩子的愛,不是評獎,不要因為他優秀了,
就把你的愛作為獎勵給他,
同樣也不要因為他沒做到你期望的優秀就收回你的愛。
優秀可以衡量其他,但絕不能作為衡量你愛他多少的標尺。
因為,優秀不是被愛的原因,是被愛的結果。
3
“我絕望的是我居然是你親生的”
很多童年創傷,在孩子的成長路上,會讓他們受盡折磨。
短片中女孩,童年遭遇身體暴力,
成年遭受精神暴力,
雙重暴力讓她本該吐露芳華的青春歲月里,對抗暴力傷害。
但是凝視深淵的她,也不慎掉入了深淵。
讓她她精神支撐倒塌的是,得知自己是母親的親生女兒。
很多人會匪夷所思,但是對于女孩來講,
她所遭受的一切內心深處都有一個自我安慰的理由:
“我不是她親生的,所以我才會被打被辱罵,
如果是親生的,不可能這樣做,哪有母親會對親生女兒如此對待!”
正是這樣的安慰或者說是借口,讓深陷痛苦之中的她有了一絲寬慰。
可是,肯定答案,徹底粉碎了她安慰自我的理由,
讓她的可憐悲慘無所遁形,這對于驕傲的她來說,是致命打擊。
因為你要面對的是,你的親生母親不愛你的事實。
“她開始失眠、焦慮,不開心。心里好像被棉花塞住一樣,堵的透不過氣。”
羨慕小時候憤怒時會想辦法發泄,可長大后卻壓心里。
失去了憤怒能力的她,也失去了生機。
完全陷進了童年陰影的泥沼,失去感知快樂的能力。
還好她始終沒有放棄自己,拾起破碎的心,重建信心。
自我治愈的過程很艱辛。
她清楚記得舌尖融化出草莓味的冰淇淋,
內心有一絲絲的開心。
這點快樂微不足道,但是對于女孩來講,
心里的苦越多,只要一絲甜就能填滿。
她重獲感知快樂的能力,
就意味著她的信仰——堅信自己值得被愛,已經扎根了。
希望女孩,用余生體會世間的美好,
感受他人的愛意,世界的溫暖,當然也要賦予他人善意。
4
閃送傳遞善意,聚愛成光!
當然,閃送短片的目的不是控訴有些父母,
而是呈現孩子的真實想法。
希望一些家長可以反思自己的行為,社會正義的力量可以阻止悲劇發生。
其實,六一國際兒童節,源于一個悲傷的故事!
兒童節設立初衷是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
保健權和受教育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
閃送回歸兒童節設立的初心,
希望在國際第69個兒童節,
盡綿薄之力,聚集到這個世界的愛意善意,
給所有灰色童年的孩子一束光,照亮他們接下來的人生路,讓他們知道:
“你并不是沒人愛,還有我們,我們愛你”。
加油,孩子們!
我們知道,原生家庭給你們的痛苦,
花再多時間也難去釋懷。但你們的人生,不應該淪為原生家庭的犧牲品。
往前走,原生家庭只是來處,不是歸途。
我們希望,孩子們臉上掛滿笑容,而不是淚水!
童年,應該治愈他們的一生,而不是用他們的一生來治愈童年。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