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藝術名作變成了帶貨KOL?
2019年4月,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推出PSA特展。這個只活了34年,最會畫藍的藝術家中國的首展,這一抹代表他內心世界的藍色,你不想看看嗎?恨自己不在魔都怎么辦!卡樂美找到了5位杰出的畫家,與1整個文藝復興時代,將名畫場景融入生活場景中,用地毯作為畫布,再現畫作的藝術感,跟著頁面畫廊一起,在這段特殊藝術的展覽之旅里,不知不覺找到地毯中的杰作之美。
“畫廊感”的頁面,開啟藝術展覽之旅
說起對藝術的創意造作,莫過大師與名畫。于是展開了一個這樣的腦洞:當這些色彩結構復雜的名畫,應用到地毯上會是一種怎樣的形式?以藝術為中心,去傳播杰作之美在家飾上的點滴體現,相信藝術可以豐盈人的生活,讓人們對家居生活有新的啟發。
01、第一個為顏色注冊商標的藝術家:伊夫·克萊因,在1960年命名了一種名為IKB International Klein Blue,他丈量了藝術的多種可能。形成了其標志性的“人體測量學”。將碧海藍天拉入他的畫布之中,以靜謐的氛圍贏得了廣泛的應用。如這款以克萊因一圓,仿佛飛機在空中留下的殘影,又像是游魚在碧海中蕩起的連漪。靈感來自于克萊因不拘泥于傳統的精神,設計出結合方圓的地毯,值得細細品味。
02、印象派的重要代表:埃德加·德加,他總想創新,不再使用黑色油墨,而是使用有顏色更具液態的墨水,在他之前,從未有人使用過這種技法。靈動的舞蹈款,“以靜制動”,畫面感十足,以輕奢的金色線條,俯視的角度是少女們的裙擺,使整個空間都浪漫起來。有趣的是正如德加一樣,在此之前也從未有過名畫與地毯的藝術展。
03、立體主義畫家:羅伯特·德勞內,他發展了新印象派的新風格,通過對色彩的解構研究來維持個性的畫作。以德勞內最著名的抽象組畫《圓盤》為靈感,轉移在了地毯上,致敬無可復制的經典。
04、特立獨行的幾何癡迷者約瑟夫·亞柏斯,曾說過:“藝術并不是一件物品,藝術是一種體驗。”就像卡樂美品牌設計的作品-麥田的思考,當百變的幾何元素組合成地毯,讓新鮮與創意感源源不斷的在家居空間涌現,簡約不失格調。
05、被譽為美國最偉大的抽象派藝術家:馬克·羅斯科,也是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生前最愛的藝術家。并用馬克·羅斯科的書作為蘋果園區的墻面圖案,以此激發靈感。馬克曾說:“我的畫傳遞的是一種全人類共有的情感。”在色彩的處理上表現情緒,不是一件易事。卡樂美以馬克的理念設計了彩虹之光,以地毯為載體,體味空間的遞進,情緒的深思。
讓地毯也來一次文藝復興,找尋遺失的洛可可
18世紀的法國藝術充滿了矛盾和分歧,在路易十五時期因受到蓬巴杜夫人推崇,使其成為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的藝術風尚。洛可可風格延續了三百多年依然綻放出璀璨光華,以今論古,穿過時間與空間,呈現華奢之美。
名作變成地毯會發光
地毯毯面選用了卡樂美專利的尼龍材質,呈現流光溢彩的效果,360°的展現每一角度不相同的美。設計師負責創造新奇的事物,并讓大眾能夠接受;藝術家用其獨特的想法讓作品發光發熱,打開現代與古典美學的不同可能;這兩者結合就產生了一種有趣、奇異又不斷變化的化學反應。
油畫是藝術生活也是
家是生活出來的,它需要的是溫度、舒適和輕松的感覺。將自然色彩和靈動抽象的藝術圖案,用現代工藝和諧融入到室內空間。柔和舒適的色彩中,蘊藏著俏皮輕快的感覺,不同元素的加入又是另一種感受。相信自己,每個人都是打造藝術家的“藝術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