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人裝B指南2.0版: 附實用高頻詞匯
來源: 時代周報
你很懂媒體嗎? 或者,你想變得很懂媒體嗎? 再或者,你想看起來顯得很懂媒體嗎?恭喜你,來對地方了。今天就教你如何迅速偽裝成一個媒體內行。
傳媒業瞬息萬變,雜志界又多了幾家燒錢新貴,門戶中也多了點新鮮血液。隨之而來的是,“如何偽裝成一個媒體內行1.0版”也隨之升級換代,2.0公測版閃亮登場,讓你瞬間逼格高漲,求職面試hold住老板全部滿血通關。
1、內容、渠道、設計、受眾
記住,這四個詞的次序千萬不能搞混了。“內容為王”這么多年下來都沒被新媒體打垮,至于受眾什么的,完全就是被前三項帶著跑的嘛。如果誰滿口“受眾需求”之類的,那丫一定只是個產品經理。但是要記住,在評價完傳統模式之后,一定要加上TA在新媒體界的表現,嗯。
2、如果報紙死了,那么它首先死于便攜性(紙質,開面大),其次死于印刷成本(沒有牛X的廣告部根本印不起),最后死于內容生產方式(日常新聞在信息流上完全就滯后了嘛摔!)
如果有人一定要你舉出喜歡的媒體,也只能喜歡某幾個方面:比如《東方早報(博客,微博)》和《新京報》的視覺和副刊、《南方都市報》的深度周刊、《經濟觀察報》和《南華早報》的大引號。有本事你們也跟《紐約時報》一樣,搞個大新聞(被墻掉了)的同時還搞個能動的(the snowfall)啊!
3、這兩年往雜志里砸錢的人越來越多,新刊跟韭菜似的,一割一茬,不過看看版權頁,都是些熟悉的名字。
媒體圈里干活的大佬基本就那么二三十個:有林楚方的地方就有輕新聞,林天宏永遠在拉人非虛構,石扉客的法政刀法日臻化境,許知遠的人文情懷賣不完,李虎軍甩不掉科技背景,苗師傅就老死在三聯窩里吧……別看招兵買馬聲勢浩大,幾十P的封面一個比一個勁爆,新瓶舊酒罷了,人才是重點。
4、有明顯的好惡區分,比如堅定地粉康泰納什而黑現代傳播,堅定地粉《新知》而黑《三聯生活周刊》。
不管是做哪類媒體的,永遠要對兩財四南表示適當尊重。三十年之后,還是有人會在泛利大廈樓下或是廣州大道中289號門口淚流滿面的。
另外,四南指的是《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南方人物周刊》和《南都周刊》,不是《南都娛樂周刊》,雖然這兩個用的是同一個刊號,打了擦邊球。另外,跟小時候一樣,多記住點喜歡的名篇名段,不會吃虧的。
5、不要以為媒體事故只有《南方周末》致敬事件,更別把在人人網上看到幾千萬次的《南方周末》整肅拿出來說,太low了。
哪怕說不出《冰點周刊》被閱評幾次、《21環球》是因為什么停刊的、《南都》事件中跟陳益中一起被抓的是誰、錢鋼現在去干嘛了,說說胡舒立另立門戶之后《財經》是怎么撐到現在的也行啊。如果能輕描淡寫地說出《Lens》停刊后換了新東家和IBT悄悄破產這兩件事就更好了。
6、要成為一票記者的死忠粉,當然前提是你的審美品味比較正常。
如果做經濟,就跟TA侃陳中小路和譚翊飛;面對人文領域的,可以提袁凌或者是楊瀟;法政線的可以粉劉長和季天琴;死跑突發的一定要記得孔璞和張書舟(不能說小黨);特稿圈子的要崇拜曹筠武或者蔡崇達;專欄作者里永遠懷念毛十八和富大人。
科技圈子要小心,也許提了方玄昌會有記者跟你掐起來;歷史界的也許可以適當對李鴻谷萬年不變的行文風格打個負分。最后切記,千萬不要在任何醫務工作者面前提到柴會群。
7、大部分時尚雜志都養得起最頂尖的記者團隊,所以當你抱著GQ或者時尚先生回家的時候,一定要跟別人強調:我是為了那幾十頁的報道才買的,太值了。
另外,別以為看過《尋路中國》就算看過《紐約客》了,那是兩回事。哪怕在圖書館你看的是過期一個月的紙質版,在微博上PO一下封面再評論兩句,也比大多數看中文版《普利策特稿卷》的記者的逼格高一點點。
8、適當的業界八卦資源是扯淡中的加分點。
常用的梗包括:夫妻關系(媒體圈里記者編輯夫妻檔很正常,關鍵是另一半是誰)、微信簽名(誰相信你是直的啊)、選題操作(不是《打鐵記》這種大家都看的)和個人喜好(鄙視南瓜和烏鴉的帝國黨)。
9、談錢傷感情。
提到稿費時,一般走向謾罵征稅標準和嫉妒一年稿費20+w的稿王這兩種極端。當然,可以漫不經心地問一句車馬費的分賬方法,但不要在財新和《第一財經周刊》嘗試。
10、對門戶網站,永遠只談三點:標題黨、UGC和交互性。
標題黨用來證明淺薄本質、UGC證明受眾結構、交互說明審美品味。p.s. 雖然網易的原始啟動資金來源有點硬傷 ,但不妨礙它成為目前國內最優秀的門戶網站。另外,全媒體實在太燒錢,況且國內沒有一家真正能幾條腿走路的全媒體。
11、科技博客很火,微信公共號更火。
提到前者的時候,記得不要把魏武揮的“揮”寫錯了,并提醒別人:曾航已經換工作了;提到后者的時候,必須要fo的號如“壹讀”、“世相”、“濾鏡菲林”、“羅昌平”、“財經記者圈”、“非虛構寫作”、“新聞實習生”,這些就不談了,千萬記得每天點掉新內容,即使你沒空仔細讀全文,至少翻到末尾的閱讀數,大家都知道的千萬別漏掉。擇時要對“石扉客-法政觀察”這個骨灰級的注銷號表示默哀。
12、因為GoogleReader已經死了,所以要把Instapaper、Zaker、拇指博客、果殼網和知乎日報放在一起,并對外宣稱這是你目前了解世界的方法。
對外宣稱只喜歡做Web app的雜志,但在“報刊雜志”欄目中至少塞下五排,并每周更新雜志封面,以表現你有一定的閱讀量。如果別人問你用不用kindle,你的回答應該是:“之前用,不過已經花了兩個屏了,正準備買新的呢。”
13、提到infographic,大方向是:交互圖表高于平面圖表;英文媒體遠高于中文媒體。
先贊揚connectedchina,再贊揚snowfall,再贊揚《第一財經周刊》和政見團隊,并對方可成遠走美帝讀博表示些許惋惜。至于動手做的話……Po主的R軟件已經裝好了,Visualizethis也在看了……
14、如果出身名門新聞學院可以適當得瑟,不是名門也沒啥關系,不讀新聞更沒關系,靈活運用以上十三條內容基本就沒問題啦。
但如果別人張口就說“新聞無學”,即使是為了幫你,也可以考慮跟丫打一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英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