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玩具逛街时突然按下按钮的故事,丰满的妺妺3伦理播放,新婚人妻不戴套国产精品,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百度

微信團隊成員啃餅分享:《微信,是怎么過來的 (2010-2015) 》

舉報 2015-02-09


微信團隊的成員啃餅在他的公眾號里分享了《微信,是怎么過來的(2010-2015)》,以較長的篇幅闡述了微信這5年的變化和成功之道,我嘗試用輕單重新整理一下,或許大家閱讀起來會更爽。 

轉載:清單 / 不輕松的熊


這篇輕單,可能是中國互聯網近年來最好的「小成本測試」-->「尋找突破點」-->「大規模擴散」-->「謹慎商業化」的案例。


1. 2010:小成本探索

一切都從小成本試錯開始。


1.1 騰訊廣州研發部遇到了瓶頸,需要尋找新的產品思路

2010年后,騰訊廣州研發部的發展到了一個瓶頸期,因為郵箱的布局已經相當完善,閱讀空間也已到了強弩之末,團隊要發展,必須尋找新方向。團隊嘗試做一些新的產品,4個產品里,只有1個有移動端。


1.2 看到了 Kik Messenger,看到了新方向

2010年10月,Kik 發布,因其極簡的跨平臺架構,專為移動而生,幾乎不花任何力氣就在很短的時間基于手機通訊錄建立起自己的關系鏈,這對于很多web2.0時代的sns應用來說,是不可能做到的。張小龍看到了Kik,認為這是個正確的方向,于是他寫信給馬化騰,并定了要做微信。


1.3 騰訊迅速模仿 Kik,開發了微信

當時10個人的微信團隊在沒有任何經驗的情況啟動了這個試錯項目-微信,并且是三個平臺(iOS、Android、塞班)同時進行。小團隊文化使得廣研微信團隊在不到4個月時間里,迅速開發出第一個版本。


1.4 1.0版本發布時,內部看好微信的人并不多

雖然在11年初的春節期間,當馬化騰第一次使用微信并給出“體驗很贊”的評價,但,此時,廣研的很多同事卻并不看好這個體驗簡單到有些簡陋的手機應用。




2. 2011:尋找突破點

產品的上升期,需要有突破點。


2.1 張小龍把注意力完全投入到微信

這一年,張小龍把精力投入到了微信的產品上。


2.2 參考 Talkbox 加入語音功能

運營數月后,微信的用戶數據都不太理想,當時有一款通信 app 名為 Talkbox,功能是讓用戶在手機上用留言來聯系。微信也加入了這個功能,瞬間捕獲了大量的用戶。


2.3 壓縮用戶的流量消耗

張小龍判斷用戶對手機流量是很敏感的,所以他要求語音數據要壓縮到極小的容量,以節省用戶流量。


2.4 「尋找附近的人」功能

語音奠定了微信的基礎,但真正讓外界感受到微信強大的,是「附近的人」這個功能。當附近的人發布的時候,很多人有這樣的驚嘆:微信原來有這么多人在用啊!


2.5 「搖一搖」功能

在「附近的人」后推出的「搖一搖」,更是讓微信的地位無法在被撼動。



3. 2012-2013:平臺化擴散

突圍之后,產品將進入平臺期,需要有平臺化功能。


3.1 朋友圈是個必然的產物

文字、圖片、語音和群是微信作為通訊工具的基礎,附近的人和搖一搖則進一步拓展了通訊的范圍,向社交演進。這個時候,微信是移動端上網聊天的主場景,用戶在移動端的主要活動聚集地,它天然的適合做社交。


所以,微信有朋友圈是必然的,也將使微信更平臺化。


3.2 公眾號是個偉大的發明

在朋友圈,只能看到好友的分享,顯然這樣的社交是不足夠的,于是就有了公眾號,解決了信息來源豐富性的問題。



4. 2013-2014:謹慎探索商業化

在有了大量的用戶后,商業化的探索必須是謹慎的,微信花了2年的時間,一直在探索合適的商業模式。


4.1 微信商業化的三層架構

最底層是微信的社交平臺,它聚集了海量的用戶,這是商業化的養分;

第二層是開放公眾平臺,它連接所有的主體(服務和內容提供方),這是商業化的土壤;

第三層是業務,包括游戲、支付業務、廣告、O2O、電商、企業、硬件等,這是商業化的收成。


4.2 以產品的方式進行商業化

百度強于技術、阿里強于商業、QQ強于運營,而微信強于產品,這就必然導致幾大平臺走出不同的商業化道路,在微信的商業化決策中,一直還是以產品需求為導向的。張小龍和團隊討論任何的商業化項目,主題一直是圍繞著用戶的需求展開。


4.3 打飛機是個關鍵切入點

游戲是第一個商業化項目,也是目前最成功的一個商業化項目。2013年的飛機大戰打響了微信商業化的第一槍。


4.4 確保微信是用戶的

微信內的信息是和用戶相關的,不是系統推送的,這是張小龍定下的商業化準則。用戶打開微信,期待看到的是自己關注的信息,自己好友的消息,而不是系統推薦的不痛不癢的信息。



5. 總結:微信成功的關鍵


5.1 產品邏輯始終保持

連接一切,是微信一直以來的產品邏輯,不管是人與人的連接,還是人與公眾號、與信息等對象。微信最早的版本,分別有4個功能:對話、通訊錄、找朋友和設置,這4個核心功能,一直沒有變過。


5.2 有正確的方向

找準了方向,一直朝著正確的方向去打磨。


5.3 有足夠的團隊激情


5.4 小團隊文化


5.5 自上而下的激勵

馬化騰、張小龍等人對團隊的激勵尤其重要。


5.6 彈性工作制度

大公司里,彈性工作制度其實是很少見的。


5.7 用戶需求導向

微信的每一步,都是用戶的需求導向,并非市場或運營導向。



原作者信息: 這份輕單從微信團隊的成員啃餅在他的公眾號里分享了《微信,是怎么過來的(2010-2015)》整理而成。
http://goo.gl/WSVBry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英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錄后參與評論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江市| 吐鲁番市| 红桥区| 扬中市| 泸西县| 边坝县| 利辛县| 高陵县| 阿克陶县| 广宗县| 青海省| 武穴市| 杨浦区| 汉阴县| 福清市| 滁州市| 兰溪市| 油尖旺区| 家居| 调兵山市| 奉贤区| 西乌珠穆沁旗| 临潭县| 同仁县| 施秉县| 平乐县| 牙克石市| 绥中县| 马关县| 盐亭县| 万州区| 仙游县| 连南| 沧州市| 铜山县| 滦平县| 临泉县| 东光县| 苍溪县| 车险| 兰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