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BrandZ?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發布
2015年1月27日,中國北京——WPP集團和華通明略公司今天發布了第五屆BrandZ?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名單。互聯網巨頭騰訊首次成為了中國最具價值的品牌。剛上市的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則緊隨其后,位居榜單第二。這兩家公司超越了自2011年開始就一直占領榜首地位的中國移動。
2015年的排名由全球領先的市場研究及品牌咨詢機構華通明略和WPP集團共同推出。今年的結果清晰地顯示了科技品牌和與科技相關的零售品牌價值的迅速增長??萍脊疽呀洺蔀榱伺琶械闹髁ζ放啤?萍夹袠I以1,069億美元的估值超越了金融行業,貢獻了100強總價值的23%,成為最具價值的行業。
私營品牌(也被稱作為市場導向型品牌)的價值增長優勢較為明顯。自2013年以來,市場導向型品牌價值增幅達97%,而國企品牌的增幅卻下滑了9%。五年前,國企品牌占據了榜單前五位的所有席位。然而今年的前五名中,有三家都是市場導向型品牌 – 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以騰訊為首,這三個品牌價值的總和(48%)幾乎代表了榜單前十名總價值的一半。騰訊單獨一家公司的價值同比去年增長了近一倍。
中國100強品牌的總價值為4,642億美元,自2011年起,增幅達59%。這個增長速度已經超越了BrandZ?全球最具價值品牌100強(+41%),同時也超過了巴西最具價值品牌(2011年-2014年下降40%)和拉丁美洲最具價值品牌(自2012年起,只增長了3%)的增長速度。
另外,2015 BrandZ?最具價值中國品牌的兩大股票投資組合遙遙領先中國股票加權指數“MSCI中國”的市場表現。這樣的結果印證:1)高價值品牌能創造豐富的投資收益;2)品牌為了實現“有意義的差異化”、借以構建品牌價值而做出的投入在股市上獲得了巨大回報。在2010年7月到2014年10月之間,MSCI指數的股價上升了4%,而BrandZ?中國品牌100強股票投資組合則上漲了32%。
零售、汽車和科技是增長最快的行業
阿里巴巴的加入使零售業成為過去一年里成為增長最快的行業,去年的增幅高達3,827%。即使不計入阿里巴巴的價值,該行業在各品牌不斷創新的推動下,品牌價值也同比增長了64%。新加入的長城汽車憑借其較好的SUV銷售業績,使汽車行業品牌價值增幅達141%??萍夹袠I也因其消費者對品牌創新的積極響應,增幅達78%。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和各項政策變化導致了一些行業的下滑,其中包括:酒類、服飾和金融行業。
未來五年趨勢
第五屆BrandZ?最具價值中國品牌榜單展現了一種長期趨勢:市場導向型品牌(無政府背景的私營企業)的興起和國有企業的增長逐漸放緩。在過去的五年中,我們可以看到50強中的市場導向型品牌增長了278%,而國企品牌只增長了6%。目前,市場導向型品牌(47%)和國企品牌(53%)幾乎各占100強品牌總價值的一半。
雖然國有企業在排名中仍然是重要的貢獻者(同時在中國經濟中也扮演著主要的角色),他們的表現凸顯了國有企業目前在中國市場面臨的日益激烈的競爭。
隨著中國企業不斷提高他們的營銷策略和執行力,中國品牌與國際品牌之間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消費者越來越看不出兩個同類品牌之間有什么區別。消費者根據品牌提供的價值選擇品牌,而不是依據品牌的起源(其企業在中國的歷史)。五年前,中國與跨國品牌在BrandZ?品牌力指數(BrandZ? Power Index衡量一個品牌在其類別的競爭地位)中相差26分之多。而如今他們的分數幾乎相等。
今年調查報告的其它主要趨勢包括:
科技和零售業的融合
隨著消費行為的改變,零售商們正在采用更多的技術去迎合這些消費者們的習慣。例如,零售商們與科技公司合作,提供數字化產品和服務、移動支付解決方案和在線離線(O2O)商務解決方案等等。
中國品牌在全球不斷的崛起
聯想(+62%)和中興通訊(+53%)超過半數的營業額都來自于海外市場。
蓬勃發展的創新和創造力
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環境、更聰明的中國消費者和他們不斷增長的對創新的需求,促使品牌做出一系列的應對措施。科技和零售的相互結合充分地體現了這一趨勢。
WPP集團全球零售業務The Store公司歐洲、中東、非洲及亞洲首席執行官David Roth表示:“2015年標志著BrandZ最具價值中國品牌排行進入第五年。它讓我們清晰地看到這些品牌是如何在一個日新月異的時期變得更為強大。那些對高速發展的技術和消費者行為有深刻認知的企業,通過不斷的創新,實現了品牌價值的提升。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行業里,品牌建設、創新投入和與消費者的互動將是取得品牌經營成功的關鍵因素?!?br/>
華通明略全球BrandZ?總裁王幸表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接受中國的品牌,是因為他們認為這些品牌是具有活力和價值的,而不僅僅只是他們的知名度?,F在最大的問題是品牌必須要做些什么才能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未來的成功將取決于對消費者行為和需求能否深刻理解。以及能否通過整合技術,提高品牌體驗,發揮中國特色,提供有意義的差異化作為切入點?!?/p>
欲了解有關排名及分析的完整信息,請下載完整版報告: http://magazine-prod.s3.amazonaws.com/
TOP 100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