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出行的破局之路在何方?
網約車,真的“飽和”了?
近日,網約車市場的 “飽和” 話題再度引發熱議。多地陸續發布網約車風險預警,提醒從業者謹慎入局,這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市場現狀呢?
從數據來看,網約車市場的“過剩”現象已愈發明顯。以東莞為例,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市網約車數量超過5.77萬輛,考取網約車駕駛員證的人數更是超過13.48萬人。隨著司機數量的不斷攀升,訂單量卻未能同步增長,導致單車日均接單量和營收雙雙下降。2024年下半年,東莞網約出租車單車日均訂單量約10.5單,而單車日均營收也不容樂觀。
廣州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2024年下半年廣州市網約車單車日均訂單量約12.5單,日均訂單大于10單(含) 的網約車中,單車日均載客里程約 125.93公里、單車日均營收約359.72元。與2023年同期相比,無論是單車日均訂單量還是單車日均營收,都出現了下滑。這表明,在網約車市場蓬勃發展的背后,行業競爭日益激烈,“過剩”危機正悄然逼近。
網約車平臺數量的不斷增加,使得市場競爭愈發白熱化。為了爭奪有限的市場份額,各大平臺紛紛使出渾身解數,價格戰、補貼戰此起彼伏。這種激烈的競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給消費者帶來了實惠,但也嚴重壓縮了平臺和司機的利潤空間。
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司機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訂單量的減少意味著收入的降低,許多司機不得不延長工作時間,以維持生計。而平臺為了降低成本,也在不斷優化運營策略,這使得司機們的工作環境和待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T3出行,在困境中徘徊
在這場網約車的“飽和”危機中,T3出行的處境尤為艱難。作為網約車行業的重要參與者,T3出行自誕生以來,便備受關注。它由一汽、東風、長安三家車企聯合蘇寧、騰訊、阿里巴巴等共同出資打造,強大的股東背景為其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后盾。然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T3出行卻面臨著諸多挑戰,陷入了發展的困境。
T3出行從一開始就選擇了B2C模式,希望通過自營的網約車平臺,用專用車和專屬司機來打造安全、優質的出行服務。在這種模式下,平臺對車輛和司機擁有更強的掌控力,能夠更好地保證服務的標準化和安全性。然而,這種模式的高投入卻成了T3出行難以擺脫的枷鎖。車輛的購置、維護,司機的招聘、培訓以及管理,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盡管T3出行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張,注冊用戶數和日均訂單量都實現了快速增長,但高昂的運營成本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卻讓其難以盈利。
面對高德打車等聚合平臺的崛起,T3出行也試圖通過接入聚合平臺來拓寬市場。在高德等聚合平臺的強勢競爭下,T3出行的用戶開始逐漸向這些平臺轉移,自身渠道的用戶數量急劇減少。更為尷尬的是,盡管T3出行也加大了自身App的聚合能力,增加了與直接用車不相關的業務,但受限于用戶規模,這些努力似乎都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T3出行在黑貓投訴上的投訴已經來到17859條,涉及用戶和司機。有司機認為,T3平臺亂判責扣錢、也有司機認為T3出行亂罰司機血汗錢;也有用戶投訴T3出行存在亂收費、多收費等問題。服務質量的不穩定,不僅影響了用戶的出行體驗,也對T3出行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損害。在網約車市場中,良好的服務質量是吸引用戶和留住用戶的關鍵,T3出行若不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將很難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多線出擊,T3的突圍嘗試
面對困境,T3出行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積極采取行動,試圖通過多線出擊來實現突圍。
(一)年輕化戰略,精準定位需求
T3出行敏銳地捕捉到了年輕用戶群體的需求,推出了年輕化戰略,致力于打造適配年輕人的超級 APP。通過對年輕用戶出行痛點的深層思考,T3出行在APP中陸續推出了“一鍵吃喝玩樂”“寵物專車”“定制車廂”“預約單派車”等功能。這些功能不僅滿足了年輕用戶個性化、多元化的出行需求,還為他們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適的出行體驗。
比如“一鍵吃喝玩樂”功能,將各類打卡地顯示在打車頁面,省去了用戶查詢攻略的時間,讓出行變得更加輕松有趣;“寵物專車”則解決了年輕用戶攜寵出行被拒載的困擾,讓他們可以和心愛的寵物一起享受出行的快樂;“定制車廂”中的靜音車廂,為社交恐懼癥的年輕人提供了安靜無打擾的乘車環境,滿足了他們對私密空間的需求。這些貼心的功能,讓T3 出行在年輕用戶群體中贏得了良好的口碑,也為其吸引了更多的年輕用戶。
(二)自動駕駛,布局未來賽道
在自動駕駛領域,T3出行也展開了積極布局。它聯手蘇州高鐵新城、整車企業、科技公司等30余家合作伙伴共同發起成立了國內首個自動駕駛生態運營聯盟——鰲頭聯盟(Auto-union),試圖整合自動駕駛行業各方資源,加速自動駕駛的商業化運營。T3出行還計劃打造自動駕駛大模型,通過海量數據的積累和分析,提升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與輕舟智航、蘑菇車聯等公司的合作,也讓T3出行在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和應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目前,T3出行已經在部分城市開展了自動駕駛網約車的試點運營,用戶可以通過APP預約自動駕駛車輛,體驗未來出行的魅力。
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不僅可以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還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務,成為T3出行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撐。
(三)人員招募,擴充運力與多元服務
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出行需求,T3出行還啟動了大規模的司機招募計劃。在廣州、深圳、杭州、南京等80個運營城市,T3出行提供了超過12萬個靈活就業崗位,為社會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除了擴大司機隊伍,T3出行還推出了一系列舉措,提升司機的待遇和服務質量。通過升級“司福計劃”,為司機提供意外險、受委屈關懷項目等福利,讓司機感受到平臺的關愛和尊重。
T3出行還打破年齡限制,招募銀發司機,為老年群體提供了再就業的機會。銀發司機們駕駛技術嫻熟且可靠,更注重安全駕駛,他們的加入,不僅豐富了T3出行的司機群體,也為用戶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服務選擇。通過擴充運力和提升服務質量,T3出行希望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未來可期,還是鏡花水月?
T3出行的多線發展戰略,無疑為其在網約車“過剩”時代的突圍帶來了一線希望。然而,這一戰略能否真正幫助T3出行走出困境,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從年輕化戰略來看,精準定位年輕用戶群體的需求,確實為T3出行開辟了一條差異化競爭的道路。年輕用戶群體對個性化、多元化出行服務的追求,與T3出行推出的一系列創新功能高度契合。然而,要想在年輕用戶市場中持續站穩腳跟,T3出行還需要不斷優化這些功能,提升服務質量,以滿足年輕用戶日益挑剔的需求。同時,如何將年輕用戶的短期關注轉化為長期的用戶粘性,也是T3出行需要思考的問題。
自動駕駛領域的布局,雖然具有前瞻性,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技術的研發和完善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投入,而且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應用還受到法律法規、社會認知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盡管T3出行在自動駕駛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但要實現大規模的商業化運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這個過程中,T3出行需要不斷加強與合作伙伴的協同創新,共同攻克技術難題,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人員招募和運力擴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T3出行的運營壓力,提升服務能力。然而,隨著司機數量的增加,如何保證司機的服務質量和穩定性,避免出現服務質量下滑的問題,是T3出行需要重點關注的。此外,如何平衡司機的收入和平臺的運營成本,也是T3出行需要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只有讓司機獲得合理的收入,才能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服務質量,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好的出行體驗。
網約車“過剩”時代,T3出行面臨的挑戰是全方位的。多線發展戰略雖然為其提供了突圍的方向,但要想真正走出困境,還需要T3出行在技術創新、服務質量提升、運營成本控制等方面下足功夫。未來,T3出行能否突出重圍,實現可持續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