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員工停下手中的活去回應微信時,此時其智商會平均下跌10個點
來源:虎嗅
虎嗅注:每天點開微信幾十次甚至上百次的你,會不會同意本文觀點?本文來自連線網站,由網易科技編譯:
毋庸置疑,短信和其它社交數(shù)字媒體是當下熱門的商業(yè)產品。但這些產品是否有如其宣稱的一般可以促進生產力,還是像一些批評者認為的它們只會讓人們從真正的工作中分神?
消費者市場的通信應用通常包括WhatsApp、TextSecure, Wickr、Vibr和Text Me等。這些應用一般都還提供語音和視頻通話功能。其中,Wickr和TextSecure還考慮到了企業(yè)用戶對隱私安全方面的要求,因此提供了較高級的保護機制。尤其是Wickr,甚至提供了類似Snapchat一樣的“自焚”功能,即短信消息在發(fā)出一段時間后會自動毀滅、消失。
對于在工作過程中支持使用短信工具的擁護者而言,短信為例行公事和緊急事件提供了一個快速回應的途徑。然而批評者則認為——如果每一條短信都是即刻發(fā)出的,那么無關緊要的事也會顯得擁有高優(yōu)先級,這無疑會導致正在工作的人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活,將精力轉移至他處。事實上,這種精力的不集中,表現(xiàn)于時不時要查閱短信或電子郵件——在過去十年已普遍存在,并還有一個特別的稱謂——“信息狂躁癥”(infomania)。
“信息狂躁癥”是會影響員工的認知能力的,而且對生產力是絕對的負面影響。惠普公司在2005年委托英國心理學家Glenn Wilson博士作了一項調查,“信息狂躁癥”在此次調查中得到了量化。根據(jù)該項調查結果,62%的英國成年人對在工作時間之外和休假期間查閱短信存“癮”。
半數(shù)的員工會習慣于立即回復電子郵件,或在一小時之內回復;五分之一的人會打斷商務會議或者社交會議來回復郵件或短信。從表面上看,這似乎對企業(yè)是很好的促進因素。但我們必須要了解到:將注意力從會議或者某項任務中抽離,并轉至閱讀和回復短信上,并不能促進生產力。相反地,這些“信息狂躁份子”的智商還出現(xiàn)了短時的明顯下滑。
根據(jù)Wilson博士的調查顯示,當員工停下手中的活去回應短信時,此時其智商會平均下跌10個點。這一跌幅甚至超過抽大麻時智商下降幅度的兩倍,基本等同于一整晚未眠后的影響。在實際調查測試中,男性比女性受影響程度更嚴重。(從側面支持了女性比男性更擅長“一心多用”的理論)。
所以,短信或者其他會中斷工作的應用并不會像聲稱的那樣可以促進生產力。
最近一款由軟件商Fundamental開發(fā)的面向“00后”一代用戶群體的應用Dubbed Serum,更是遠離“促進生產力”的宣傳口號。該應用主要功能為:讓用戶提出問題,然后以匿名方式向好友發(fā)送。
Fundamental產品總監(jiān)Julian Ing表示,Serum的用戶可以通過智能手機發(fā)送請求,并收到真誠的意見和回復。實際Serum的提問,大多關乎“今天某位女性的著裝如何”,“朋友的男朋友可能劈腿了”等等。針對這些問題的意見將會是極其性別化和個人主觀的。當然,這畢竟是只是一款面向普通消費者市場的產品。
不過從另一個方面看,當前以消費市場為主的應用大都在通過拉攏企業(yè)用戶,以提高自身估值。Facebook和Twitter就是最好的例子。兩家公司在拉攏企業(yè)用戶上十分激進。Facebook還特別推出了一個私密組協(xié)同工作環(huán)境,以幫助企業(yè)用戶實現(xiàn)圍繞開發(fā)項目建立文件共享和交流對話的功能。雖然Serum當前只是面向“00后”消費群體,但從長遠看,千禧一代也會長大,并在未來成為移動辦公的主流群體。因此并不難想象,在默認Serum會成功的前提下,公司也會逐步推出面向企業(yè)市場的功能。
將無后顧之憂地給同僚提出真誠意見看作為一個商機,Serum站到了企業(yè)眾包業(yè)務的對立面。企業(yè)事實上需要知道意見是來自何處——并不需要精確到個人,而是需要從一個企業(yè)的角度了解群體類別。譬如究竟是銷售部門的人感到不適,還是說其他部門的人對此有了抱怨。
至于對“提出的真誠意見將被妥善采納”抱有幻想的人,除非是在意見中濫用了權利,否則想法將會是可笑的。如果說“信息狂躁癥”對生產力的影響是絆腳石,那么一款不斷向“00后”詢問匿名意見的應用則絕對是一記重創(chuàng)。
匿名回饋可謂是最不靠譜的連接體驗。企業(yè)需要的是有意義的互動——即信息被協(xié)同分享時,所有參與其中的人的意見都存有一定的價值。這種互動可以是面對面的會議交流,或者基于網絡的視頻會議交流——一種強調關聯(lián)性的體驗,而不是將人們從真正的工作中抽離。
短信可能在小范圍工作組中存在價值,但我們不能將其視為一個取代性的工具,更不應該因為它而阻礙了真正的生產力。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shù)英發(fā)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shù)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shù)英發(fā)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shù)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shù)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shù)英原創(chuàng),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shù)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shù)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