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靈品牌實體化過程分享:如何用潮牌概念打造動漫衍生品
原標題:「人有靈II」——人有靈品牌實體化過程分享
首先,感謝您選擇打開了這篇鼠標滾動30次才能翻完的文章。
(溫馨提示:本文約5000字)
照例說說“人有靈”是什么吧:
(下列描述有點拗口,但都是官方口徑,請耐心閱讀)“人有靈”是我們針對騰訊動漫平臺頭部作品《一人之下》結合傳統道家文化與現代潮流文化的創意碰撞;從《一人之下》這部現代都市玄幻題材的熱血國漫出發,將其中充滿魅力的道家文化、高人氣角色與青少年青睞的潮流文化相結合,用潮牌概念打造系列充滿新意的動漫衍生品。秉承“道法自然”的傳統國粹自豪感,以及當代道系青年獨特的自我與修煉。
項目誕生的背景是:
在2018年初上線了由Eating同學負責的人有靈1.0的品牌虛擬發布,在粉絲圈層取得了很不錯的反響,也吊足了粉絲的胃口,希望我們能快點把這個虛擬的品牌實體化,我剛好也有服裝生產和制作的經驗,所以我就在小巨人Eating的肩膀上繼續打造了實體化的“人有靈2.0”。
其實2018年底在人有靈2.0項目結束之后,我就在苦惱這個項目的分享該怎么寫,因為這個項目不像傳統的設計創意類的項目這么的線性,它是一個很瑣碎的過程,最后我選擇了這種類似采訪稿的形式,更容易梳理要點,也能讓大家能快速的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下面根據大家比較關注的部分準備了一些問題,由我來自問自答。
問:2.0的部分主要是實體產品的制作和販售,其實和之前的虛擬的品牌發布差別蠻大的吧?在實體品牌發布之前你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呢?
答:最本質的差別就是一個只是需要用戶看見,另一個則需要用戶摸到;而且實體的品牌還會牽扯到一大堆問題,比如版型,尺碼,工藝,包裝物料等等~
在準備工作上,我第一反應就是去找以前的同事要打樣的資源,因為自己之前做過服裝,在這方面有些經驗,知道靠譜的版房其實不太多,所以第一件事是把這個最根本的問題搞定。
然后就是品牌刷新:虛擬發布的時候我們的品牌設定其實更偏概念一點,當時和道學文化的羈絆更強烈,當時設計的LOGO會更有仙氣也更細一些。
在品牌實體化時,街頭和潮流感是我們首先想要強調的,所以品牌刷新的時加粗了LOGO的字型,也選擇定了一個新的品牌色。說到這個品牌色,有一個很有趣的推導過程,不知道大家對《一人之下》的LOGO是不是還有印象?他的LOGO是一個太極型的,用橙黃來代表陽,用藍色來代表陰;而這次品牌刷新的核心就是“兩儀生萬物,萬物皆有靈”,所以我就把作品中代表陰陽的這兩個顏色融合疊加,得到了這個類似玫紅的顏色。
還有一些其他的準備工作,比如:服裝款式的討論、創意素材討論、執行的時間計劃等,這些部分我后面會詳細講。
問:服裝款式上,你們是怎么得出這樣毫無違和感的設定方案的?
答:我們是根據人物性格和品牌調性反復討論得出的穿搭設定;去年年初在做人有靈這個項目之前,我們內部梳理出了一份《一人之下》的品牌手冊,在制定這份手冊的過程中,我們已經對人物的設定背得滾瓜爛熟了。
其實這份品牌手冊不光是對第一次接觸這個作品的外部團隊有幫助,也幫助我們去深度的系統的去了解和梳理這個作品里每個人的個性。在這些基礎上得出的服裝設定,自然是毫無違和的。
問:好像動漫人物身上穿的服裝并不是完全和實際售賣的衣服相同,為什么呢?
答:最直接的原因當然是怕定價太貴了賣不掉;在形象設定的過程中我們為了人物設定的豐滿,我們用了很多形象款去搭配,比如王也的風衣,寶兒姐的牛仔上衣、諸葛青的西服外套之類的……如這些商品量產出來 按照我們的品質要求,定價可能會在1000塊附近。
所以實際售賣時,我把這些形象款的設計都還原在了一些T恤上,這樣更符合之前調研報告中得出的我們平臺用戶的消費習慣。
問:這次生產的衣服感覺和一般的IP周邊不同,好像運用了很多種工藝,你們是怎么考慮的?
答:這次的工藝確實比一般的T恤復雜很多,如寶兒姐那件那件黑T,背后的貼布+水漿印+膠印組合總共要印20多道,這個次數還不包括布片車縫和胸口刺繡的工序。還有就是最開始200件每件上都有一個限量款的標簽,那個標簽每個也都是要單獨印制的。
人有靈的定位會比其他一般的衍生品高一些,包括售價也會貴一些;畢竟是一個新的品牌,想給用戶驚喜,并且我希望他們拿到衣服的時候是有物超所值的感覺;包括我們也用了很有儀式感的包裝物料:最外層的啞光防撞包裝和貼紙,啞光黑的包裝袋,鏤空和兩種材料疊加的吊牌,還有作者米二簽名的明信片……
其次作為國潮品牌,中國古代的服飾就很喜歡用多種工藝疊加,比如印染,織,繡的疊加,去營造厚重感,所以我也想用多種工藝的結合和不同材質的結合,來打造出一種和一般街頭品牌不同的感覺,這種感覺包括觸感。所以無論是從誠意還是感官營造的角度出發,都值得選擇用更多更貴的工藝去呈現這次的服裝。
問:所以上線之后你們賣的怎樣,還有用戶反饋如何?
答:上線第一天就賣爆了,打破了騰訊動漫小店的衍生品歷史銷售記錄;用戶反饋評價都挺高的,我自己也會在微博上不斷關注相關詞條,絕大部分人都被我們產品的誠意打動了,有很多回頭客,而且我們的消費群體中不看一人之下的用戶占到30%,更是側面證明了這次產品設計的成功。
但這次有一個問題是消費者反饋比較多的,就是我們的碼數偏大的問題,我解釋一下,我們的衣服不是偏大,是我們這次都是做的Oversize裁剪,所以衣服本身設計就是寬松的,然后為什么要做Oversize呢,因為我們開頭制定產量的時候太小心了,我們打算每款就做200-400件,所以如果要分配碼數的話就會很麻煩,而且會提高很多成本;但最后我們實際上線跑出來的訂單量,每款做4個碼是完全沒問題的。這個問題我們會注意的,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接受寬身的感覺,以后會給消費者更多的自主選擇權。
問:微博上你們有一個關鍵詞“中國道家也做潮牌了”,這個是畢竟宗教文化的背景,會有很多禁忌的東西,你們是如何規避這些風險的呢?
答:雖然有騰訊道學幫我們審核紋樣,但最佳規避風險的方式就是去了解,為了做這個項目,我幾乎變成了半個道士,去過北京火神廟拜訪那里的高功法師——郭道長,也結識了幾位道友,日常有不明白的問題會隨時拉他們討論,《圖解周易》也成了我的工具書。
我順便普及兩個道教小知識好了,第一個是關于八卦:
八卦其實是有三種的,一種是伏羲八卦,也叫做先天八卦,以離、乾、坎、坤 代表 東、南、西、北 四方,這個八卦是代表自然界的律法。
第二種叫文王八卦,也叫后天八卦,是周文王以人倫道德為基礎而修改的八卦,以震、離、兌、坎 對應 東、南、西、北。所以他們的畫法是有不同的。我們作品中使用的基本都是前者,所以做衍生品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第三種叫做本能八卦,也叫做八卦,emmm~
另外我講一下“道家”和“道教”的區別:
因為“人有靈”是道家文化的品牌,所以作為設計師必須理清楚道家和道教的差異;道家是以老子和莊子為代表的哲學派別;而道教是在東漢中后期形成的一種宗教。二者之間是有緊密的聯系的,道教創立之時就把老子奉為教主,老子的《道德經》和莊子的《莊子》(也被稱為《南華真經》)都被奉為道教經典。道家哲學是道教的思想淵源之一。總的來說,因為“道”在老子那里是被看作宇宙的本源,不可名狀,亦無法認知,是萬事萬物存在和變化的最終依據和普遍法則;所以這種神秘的“存在”被后人宗教化從而形成了現在的道教。
問:我看作品里有很多符箓,你們有沒有考慮把這個加入以后的設計中呢?
答:這個問題我咨詢過火神廟的郭道長,他說如果深究的話作品中其實挺多符箓使用錯誤的,比如陸瑾在用正一派雷法的時候出現的符是茅山的,而且對于道教來說,這些符箓都是有他自己的能量,就算是“好”的符箓,也不一定適合所有人;所以郭道長給我的建議是如果要使用符箓,必須美化它,讓它失去本身的“功能”,只保留美感。以后我們會用到符箓形式的設計,但不會直接用符箓來做紋樣。
問:這次的產品上線,還找來了陳漫來跨界合作,當初是怎么考慮要請到這樣的大咖的?
答:這次和陳漫的合作是品牌實體化里最早提出來要做的一個部分,因為作為一個新的品牌還是希望跟一些有[潮][時尚]標簽的名人聯名一起去推廣,這有助于快速拔高品牌形象和增加品牌的溢價值;所以我們就找到了國內最著名的時尚商業攝影師陳漫了;我本人也是漫姐的粉絲,對這次合作更是非常期待,我們也先后三次飛去北京商議拍攝細節。最終敲定的執行方式為:衣服由真人模特穿著進行棚拍,然后再做背景合成和人物面部的二次元化繪制。
但其實和漫姐合作的這組素材是我們上線素材中最后一個完成的,我記得當時10月30日中午12點上線,我11點半還在調整這組素材。首先是執行過程中通花費了比預期多的溝通成本;第二是這組素材的實現方式,國內好像都沒有案例可以參照,所以一直都是邊摸索邊前進;最重要的一點是,外部團隊其實對我們的作品沒有這么熟悉,所以以后溝通中,我們會準備更多的素材方便對方團隊快速了解人物設定和故事內容,不光只是品牌手冊,還有更多的動畫剪輯,從而降低了解的閱讀成本。
問:還有一組很出彩的香港街拍素材,能講講創作背景么?
答:這組素材創作過程就比較歡樂了,我們一群人真實的去了趟香港采景;這一部分主要是Eating跟進的,這邊我代他講一下創作的過程吧:這套素材背后的邏輯挺簡單的,因為這次我們要凸顯街頭感潮流感,所以“動漫角色實景街拍”這個拍攝主題一提出就全員通過了;然后為什么選擇香港的廟街呢?因為《一人之下》作品本身是一個很接地氣很市井的故事,也很有生活的溫度,而且Eating他說他特別喜歡一個MV-滿島光的《迷宮》就是在廟街取景的,看了這個MV確實發現廟街某些角度看起來真的很像是《一人之下》里會出現的場景,所以我們就一致認定了廟街這個地方。
拍攝取景,我們為了控制成本,我們的攝影師、模特還有其他助理(人肉衣架)都是身邊的同事,我本人也是攝影師。那天,出發時還是大晴天,一下車就開始下暴雨,我們所有人都成了落湯雞,到后面我們為了一個好的取景角度,都已經不顧手上器材的安危了,相機和鏡頭上全是雨水;你們看到畫面里地面都是濕噠噠的,這個真不是我們刻意營造的效果,都是拜老天所賜的。
畫面編排上,Eating為了營造出動漫人物走進三次元世界的自然感,還為畫面安排了劇情:“五個好朋友相約去大排檔吃飯路上發生的一些瑣碎事的小場景”,這種小日常是會有用戶共鳴的,他可能不炫不高級,但充滿我們想要的人情味。
最后畫面呈現上Eating也想與廟街的氣氛匹配,想充滿市井和懷舊的氣息。所以用了135(36x24mm)畫幅作為畫面尺寸,并且加了些許漏光效果和菲林照片特有的拍攝日期作為畫面里一些小情懷和情趣。
問:除了這些素材之外,還有很多線上素材:售賣頁、實拍圖、模特圖之類的,這些都是團隊內完成的么?
答:對,因為沒錢了,所以項目后期我幾乎是被劈開4個人在用:一邊做頁面,一邊監修素材,一邊看實物打樣盯生產,還要自己去拍產品實物圖,連衣服是我在家里帶來的熨斗自己熨的;模特圖也都是找我們團隊內的小伙伴當模特,我來負責拍攝的;所以項目上線之前是最忙最昏天暗地的時候。
問:你們這次項目跑完,有沒有什么踩過的坑,可以分享給之后也要做類似項目的同學的?
答:坑,有不少,說幾個能講的吧;首先大家要對服裝開發的周期要有一個預期,沒什么能1個月能變出來的,特別是這樣有剪裁版型要求成套系的服裝,像我們這次形象款有18個SKU,起碼預留3-4個月的開發周期。
然后,選擇一個好的合作伙伴特別重要,我們這次的販賣款選的供應商就特別的給力,很多要求和修改其實挺為難他們的,他們不斷地去找符合我們要求的工廠,最后為我們生產衣服的是一家只做國外大牌時裝的工廠。所以特別特別感謝我們的合作方。
還有一個坑就是,在合作方團隊不懂你的IP的情況下,真的不能麻木的樂觀,多牛逼的合作方都不行,畢竟要有愛才能出好東西。
問:最后還有什么想說的么?
答:我在這里感謝一下在這個項目里齊心協力的各位:特別是東哥和Eating,其實在我接手衍生品業務之后,原本很多要我這邊承擔的日常運營活動都轉移到了Eating那邊,加大了他那邊的負擔,特別心疼他。
還有我的品牌經理小盈,動漫衍生品組的思文,傳播經理古董,項目管理Pim,去年年初和我一起肝品牌手冊的郝銳,模特王駒和Yafee,關鍵時刻救了我一命的海華,還有就是一直幫我們生產的無盡文化。
另外,再打一個廣告,人有靈系列服裝在騰訊動漫小店上持續販售喲,而且我們的配件系列也快要上線開賣啦,第一批會有工卡套和球襪,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如果有想一起搞事情的內外部同好,也歡迎隨時勾搭!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