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斷 . 舍 . 離
微信號:zhongguowenlian
昨天有30多人取消了對本公號的關注,估計是被那個半黃色新聞故事震驚了,所以關注一個號,就像談戀愛,前期最多是試婚,看著不合適還是趕緊取消關注為好,否則雙方都難受。不光是公號,個人微信其實早就該清理一下了。
當第一次見面的人熱情的說,要不我們加個微信吧,以后方便聯系。我常常要猶豫一下,但礙于面子,我還是會加上別人的微信,可是你今后就會多了個負擔,不但要看這個一面之緣的“朋友”的朋友圈,還要把自己發朋友圈的內容暴露在各位陌生朋友的監督之下。
如果你的朋友圈因為各種原因加了各種形色各異的朋友,以及因為各種利益誘惑和一時興起關注了過多的公號,或者被拉進各種莫名其妙的微信群里,不妨來一次微信的大掃除。
朋友圈
朋友圈的真實含義,其實是希望能夠跟各位相知互通音問,但我們沒有必要去了解一個不熟悉的人的日常起居,所以朋友圈的內容掃蕩是必要的。
1、因為業務往來才加的朋友,這種僅僅是為了微信通訊聯絡,沒有必要關注他的日常吃喝拉撒。所以一律將他設置成“不看他的朋友圈”,那么,你就不會無意間觀賞一個陌生朋友的莫名朋友圈了。
2、一天發八次代購信息的微商大官人,去吃碗杭州小籠包都要自拍美顏跟去了趟西湖似得的自拍黨,每天曬一日三餐外加下午茶和夜宵的廚藝自戀狂,每天不發一篇本公司產品軟文就硬不起來的敬業狂……如果你可以忍受或者樂于看到朋友發以上的內容,那就繼續關注。如果某些朋友發朋友圈發到你起雞皮疙瘩,那就趕緊設置“不看他朋友圈”吧,如果覺得沒有必要再假惺惺保持互相關注,那就直接刪除比較清爽一些。
微信群
微信群最適合的是針對某個事情大家周知,并且參與討論。各種以結交各行業資源為目的的微信群基本都不靠譜,不要相信那些都抱著整合資源的目的加群的網友們,素昧平生的誰會真心幫你呢?這類挖資源其實沒多大用處。當然朋友專為某個目的建的群例外,因為會有信任基礎。所以我對微信群的態度是能退出的就退出(比如所謂資源整合群),不能退出的就不再提醒,微信群一多,會帶給人壓力,不停地刷屏,其實所聊都是瑣事。即使是同學群里,如果碰上話嘮,也大可置之不理了。否則你的一生將在看微信群和刷朋友圈中度過。
微信公號
相比起朋友圈和微信群,公號的危害并不大。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因為某篇文章或者朋友推薦而關注一個公號,但是關注后卻很少打開了,任憑那一串串小紅點肆意滋生,卻從來缺少打開的動力。這就像買書一樣,我們常常覺得買了一本書就感覺自己知識增加了,其實買書和看書是兩回事。你關注了一堆互聯網的號,也不能證明你就是互聯網的人,還要看你是不是閱讀。如果某些公號已經一個月從未打開,還是刪掉算了吧。
當然,能做到這些還只是斷舍離的初級階段。比如本人前一陣子就彪悍的將微信直接刪除,后來發現電話倍增,所有的問題都集中在你為啥不回我微信啊,怎么不給我點贊呢之類的。雖然迫于壓力恢復了微信,但我也由此戒掉了多年動不動低頭刷微信的老毛病,手機電量也多了,脖子也不疼了,整個人都好多了。
建議你也試試,少刷一點屏,多一些思考的時間。以前我們有大把無聊的時間,沒有游戲、沒有微信、沒有隨身攜帶的甄嬛傳。而現在我們走到了另一個極端,沒有一點無聊的時間,微信(所有的社交媒體都一樣)其實并不是碎片化時間的產物,而是把我們的時間碎片化了。如果你想對自己病情多一點了解,不妨回復“低頭黨”,可以看一篇文章《我為什么要退掉IPAD》.
就像這篇文章中作者說的:
無聊是珍貴之物,它是一種值得我們追尋的心理狀態。當無聊潛入的時候,我們的心開始了游蕩,尋找讓我們興奮的東西,尋找我們興趣的著陸點。這正是創造力的源頭。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