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話》開展:游戲里摸不到的600件展品,1比1搬進美術館!
來源:優設AIGC
《黑神話:悟空》居然搞了個美術展!
誰能想到,有一天,國產游戲能以這樣的形式搬入高規格的藝術殿堂。
這次展覽可不是在什么游戲展或者動漫展,
而是實打實地走進了這座擁有97年歷史的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01 登堂入室
4月9日,《黑神話:悟空》藝術展正式開幕。
這還是中國游戲史上第一次有單一游戲IP以獨立的形式走進國家級重點美術館。
你可能會想,這種事難道不是國外大廠,比如暴雪、任天堂才會干的嗎?但這次,輪到我們國產游戲站上舞臺了。
展覽背后的陣容也很硬核:
中國美術家協會指導,
浙江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
還有戴敦邦藝術館協辦。
甚至連202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點項目「東方美學語境下的數字游戲體系構建研究」都參與了支持。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學術味”?但別擔心,這場展覽一點都不枯燥。
從4月9日一直開到5月21日,門票只要60塊錢,還附贈一本220頁全彩原畫集。
別說附贈了,這本畫冊單拿出來賣都不止這個價吧?
難怪有網友直呼"這是在送票蹭畫冊",這畫冊還不限量,人人有份。
為了這次展覽,《黑神話:悟空》的團隊整整籌備了三個月。
策展人員甚至在開展前一天晚上還在貼標簽。
走進展廳就會發現,不只是把游戲里的東西簡單搬過來,而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重現”。
官方和不少網友也都曬出了照片,讓暫時去不了的我們也能一飽眼福。
02 1:1復刻的震撼
超過600件展品被精心分成七個單元,
塞滿了美術館整整四層的空間。
每一層、每個角落,都藏著驚喜。
@霜飽飽
原來游戲里那個帥氣的"天命人",最初設計時竟然有十幾個不同版本!設計師們幾乎嘗試了所有可能性,最終才確定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展廳里氣勢逼人的“天命人”模型,身披大圣套裝,連毛發的光影都細膩得像真的一樣。
@霜飽飽
更有趣的是,展覽還公開了不少廢案。
比如玩家們期待已久的"獅駝嶺"場景,原來早就設計好了,只是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在游戲中呈現。
大量的原畫、概念稿和廢稿,串起了《黑神話:悟空》的藝術脈絡。
看著這些精美卻未能面世的設計,還是有些遺憾的,但我也更加期待未來的DLC了。
展覽第二層的"明邪正"和"開塵鎖"單元,簡直就是對游戲玩家的一場甜蜜折磨。
游戲里的第二章有多折磨想必玩過的朋友都有體會。
想象一下,游戲里的靈吉菩薩,此刻就真實地坐在你面前,身首分離卻自帶威嚴。
黃風嶺的沙暴場景被完美還原,仿佛下一秒就會有妖風刮起,小西天的建筑群精致得不可思議,每一塊磚瓦都清晰可見。
但最吸引人的還是那面武器墻。
十幾種不同形態的金箍棒,從最基礎的"如意棍"到華麗的"天罡棍",全都1:1還原。
看著這些武器,我的手都開始不由自主地癢了起來。
"要是能拿起來揮兩下就好了",這個想法大概在每個玩家腦海中閃過無數次吧。
展覽的另一個亮點是對中國傳統建筑的致敬。
游戲團隊跑遍了陜西、江蘇和山西等地的古建筑,用3D掃描技術將它們數字化保存,然后融入游戲設計。
@阿通桑
展廳里,一邊是古建筑的實景照片,一邊是游戲中的場景重現。
從現實到虛擬,又從虛擬到現實。
展覽第三層甚至跳出了游戲,聚集了各個時代不同作品中的大圣IP。
03 干貨時間
在展廳的白墻上,《黑神話:悟空》美術總監楊奇寫下了一句話:"游戲藝術,登堂入室。"
簡簡單單八個字,卻道出了無數游戲從業者的心聲。
五一假期就要來了,大家不妨抽空去杭州走一趟,親自感受這場視覺盛宴。
今天的干貨時間,就再給大家推薦@青江爵士的9 張《黑神話:悟空》創意海報,很有佛像莊嚴的意境。
不管是做游戲還是搞設計,都是在無數個日夜里一點點磨出來的。
今天彭彭就和大家聊到這里。
一款游戲能夠讓無數人為之癡迷,為之創作,為之感動,早就超越了娛樂的范疇。
游戲科學的團隊用七年時間打造了一個奇跡,現在他們把這個奇跡帶到了美術館里。
我現在能確信還會有更多的中國游戲走向世界,講述我們自己的故事。
這才是真正的"大圣歸來"啊。
作者公眾號:優設AIGC(ID:youshege)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