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鐘愛國貨的秘密:新品牌內容制造消費共鳴!
近幾年,客戶都在抱怨流量變貴了,廣告費一漲再漲。投一場直播,獲客成本動輒過百元。預算燒得多,但最后效果卻很一般,沒有粉絲沉淀。廣告好像越來越打不中消費者的心。流量見頂了,廣告拼不過,那品牌怎么辦?這就是當下最主流打法:靠內容。
內容不等于硬廣,它是一種長期和消費者對話的方式。廣告結束了,效果也沒了,但內容不一樣,它是“沉淀型資產”。一段好視頻、一篇高質量推文,可能幾天、幾個月甚至幾年之后還在為品牌引流。內容一旦做明白,就能成為撬動流量的性價比最高杠桿,也能成為品牌未來發展的長期動力。
未來十年,內容不是營銷,是品牌的戰略核心。
廣告能打響品牌,但內容才能“打進去”
廣告是表面轟炸,錢花了,流量來了,但消費者心里并沒有“種草”。廣告要的快,內容拼的是慢積累。內容能讓用戶記住品牌、認同品牌,看得多了,還會主動傳播品牌。
比如,完美日記早期入局美妝市場時,預算有限,靠的就是小紅書種草。內容是落地實操的化妝教程,輕輕帶出“平價又好用”的產品特點。不需要炸眼球的廣告,這樣的內容卻自然發酵出口碑。品牌花的錢少,但內容的長尾效應卻持續為它搶占用戶心智。
年輕人不信廣告,內容才能“走心”
現代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人,對廣告“免疫力”越來越高。再貴的廣告,也常常被一筆帶過或者直接跳過。但內容能以一種更自然、更真誠的方式打動人。廣告砸的是“存在感”,內容講的是“認同感”。
元氣森林能崛起,不是靠廣告,而是靠內容。它通過短視頻科普低糖、健康飲食趨勢,用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告訴你:喝元氣森林,你會更健康快樂。這不是簡單賣產品,而是在建立用戶對健康生活的認知。這種內容帶來的品牌認同,廣告做再多也難以替代。
內容是品牌價值的長期“護城河”
廣告投入,短平快,投多少進多少。內容是長期戰術。好的內容會建立認知,幫品牌打下市場里的“護城河”。這種認知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不斷通過內容積累、傳播和沉淀,最終扎根在消費者心里。
比如,茶顏悅色從飲品品牌做到了文化符號。通過復古包裝、文藝金句貼紙做內容,用戶喝奶茶就像“品文化”,順手拍個朋友圈還透著精致感。它讓消費者愛上的,不僅是奶茶本身,還有品牌帶來的“文化認同”。這種帶有文化屬性的內容價值,廣告很難實現。
內容不是戰術,是品牌的核心戰略
內容和廣告的區別在于,內容能貫穿品牌發展的每個階段,不只是錦上添花,而是從品牌創立到產品傳播,甚至是用戶粘性維護的一體化戰略。
讓用戶知道“品牌是誰”
一個新品牌最難的是打開市場。如果消費者不知道你是誰,你的東西再好,也賣不出去。廣告可以讓品牌“被看見”,但內容能讓品牌被“記住”。
比如,王飽飽在早期搶占代餐市場的時候,沒有燒廣告,而是從內容講起:健康、好吃、低卡。它通過食譜短視頻、小紅書博主分享,用內容告訴消費者“吃代餐也能變成一件幸福的事”。王飽飽定位抓得準,靠內容打開了知名度,迅速成了代餐領域的爆款品牌。
讓品牌價值觀變成“用戶共鳴”
品牌靠什么拉開和競品的差距?靠的是內容背后的價值觀。內容是品牌價值觀最好的載體,讓消費者想要認同,甚至愛上你。
比如,花西子從品牌名到包裝再到短視頻傳播,每一步都圍繞“新國風”的價值觀展開。用內容不斷強化“中國文化之美”,讓花西子的產品成為國風美妝的代表。消費者購買的不僅是化妝品,更是認同花西子傳遞的價值。
通過互動內容,讓用戶“自己發聲”
廣告灌輸不如引導。好的內容不是品牌單方面的輸出,而是能帶動用戶二次傳播,甚至自發創造內容,形成品牌和用戶間的“雙向奔赴”。
比如,蕉內做內衣的品牌,但內容卻不僅局限在產品介紹上,它用社交媒體去討論用戶的真實需求,比如“有哪些穿內衣的小困擾”,然后通過這些內容引發真實互動。用戶愛看、愛討論,也樂意變成“帶貨自來水”,主動幫助內容發酵傳播。
國貨新品牌用內容逆襲
最近幾年,國貨新品牌崛起迅猛,不靠廣告預算砸市場,而是靠內容打動用戶。 新品牌把這三步做好就行。
第一步:用內容教育消費者
元氣森林,通過0糖飲料的健康內容科普,讓大眾認知到傳統含糖飲料的弊端。這種從“教育市場”入手的打法,不僅搶占了話語權,也把健康飲品的概念牢牢綁定在自己身上。
第二步:用內容種草消費場景
完美日記不僅告訴用戶產品的特點,還有意塑造平價又精致的消費場景。在小紅書、抖音等平臺上,明星單品頻頻出現在素人的化妝教程、出游妝容推薦中。這種滲透式內容傳播帶動了大批“心動型消費者”。
第三步:用內容傳遞品牌個性
花西子用視頻、圖文內容一次次強調“東方美學”,鐘薛高通過精致的產品內容讓雪糕變成“藝術享受”。這種內容不只是工具,它深度攜帶了品牌調性,讓消費者無形中對品牌產生更深刻的理解和喜愛。
如何做好品牌內容 ?
1、找到打動用戶的情緒點
用戶想看到的是和自己相關的東西。優質內容應該從用戶的困惑、興趣點出發,用故事跟用戶對話,而不是硬推產品。
比如鐘薛高,不是簡單告訴用戶“我們貴有道理”,而是用內容圍繞產品工藝、設計細節展開,讓用戶覺得貴得“有品味”,貴得“值”。
2、堅持長期輸出
內容一定能帶來流量,但它不是短期策略。內容更像“時間的朋友”,一邊積累認知、一邊沉淀品牌。很多爆火的新品牌,早期都靠持續輸出優質內容,慢慢建立了獨一無二的認知。
3、設計引發分享的傳播點
好的內容不只是能打動別人,還能讓別人幫你傳播。品牌在做內容時,可以結合熱點設計傳播鏈條,增加更多用戶互動的可能性。
茶顏悅色靠一杯奶茶包裝上的“金句”風靡社交網絡,用戶愿意主動曬朋友圈,這種小而美的內容細節,就是最值得打磨的傳播杠桿。
未來的品牌贏家,一定是內容的贏家。廣告拼鋒芒,內容拼心智。品牌靠內容撬動的不只是流量,更是用戶心里的長期記憶點。
內容便宜、長效,還能塑造品牌調性,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比什么工具都好使。流量時代,沒有內容不行。真正理解用戶,持續創造打動人心的內容,未來,才能跑贏市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