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達斯把鞋頭懟進墻里,這波營銷硬核到沒邊
如果最近有在上海靜安寺商圈玩耍的小伙伴,應該很難不注意到阿迪達斯這樣的一個巨型鞋頭裝置:
只見品牌將經典貝殼鞋的巨型鞋頭嵌入墻面,直觀地展示了Superstar ll鞋型的設計細節,如黑白經典配色、獨特的鞋頭形狀等。
最吸睛的就是半只黑白鞋頭“穿透”墻面的設計,與周圍環境形成強烈反差感,產生了極具沖擊力的視覺效果,能夠瞬間抓住來往路人的眼球。
圖源:小紅書網友@上海BANG
再搭配著背景墻上“偏要出頭”的廣告文案,無疑與巨型鞋頭“穿透”墻面的創意完美呼應。整體來看,既是物理空間的視覺突破(墻面被“頂破”),也傳遞阿迪達斯“偏要出頭”的叛逆態度,完美契合年輕圈層“不服就干”的價值觀。
這波雙關玩梗的“硬核”巨物營銷,無疑達成了物理與精神的雙重突圍。而且阿迪達斯鞋頭上墻的過程,還被路人網友拍了下來,帶著點淡淡的冷幽默。
前一天這鞋還在地上,與安裝鞋頭的工作人員大小形成鮮明對比;
圖源:小紅書網友@阿喵
第二天就在墻上了,妥妥的中國速度。
圖源:小紅書網友@阿喵
從這個視角看過去,蘇秦覺得下一秒鞋子就要踩過來了,好有壓迫感。
圖源:小紅書網友@上海BANG
雖說廣告文案是“偏要出頭”,鞋子的出頭率堪堪50%,但整個巨型貝殼鞋頭裝置的回頭率恐怕達到了100%,直接飛升成為魔都打卡新地標。
網友們見狀紛紛調侃:“哈哈哈我的鞋怎么掛墻上了?”
與此同時,附近還空降了一個XXXXXXL的巨型鞋盒,直接鞋盒變大樓,簡直不要太酷。
圖源:小紅書網友@上海BANG
不得不承認,上海的戶外廣告還是太超前了,一次性把鞋子和鞋盒都準備好了。
通過這場“偏要出頭”的戶外廣告戰役,阿迪達斯既對產品特點進行了突出展示,也借此機會傳達出一種突破常規的品牌態度,再次印證了巨物營銷的破圈魔力。
而且阿迪達斯貌似很喜歡玩這種戶外創意,之前品牌在北京三里屯也投放過巨型裝置:
500件阿迪達斯的經典彩色復古版型外套,被整整齊齊地放置在一個24米高的巨型藝術裝置中。這色彩斑斕的配色仿佛巨大的建筑調色盤,給人帶來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和極致的夢幻視覺體驗。
圖源:小紅書網友
該裝置的巨型架體結構和巧妙的色彩搭配,真的很容易震撼到來往的路人,于是它便被大家譽為年度“顯眼包”。
而且門店旁的LED屏還能隨之變化,讓人隨著產品舞動起來,營造出動感十足的藝術氛圍,夜晚時尤為醒目。
如果遠距離觀看,就能看見這些色彩斑斕的衣服下,是一個白色的阿迪達斯三葉草LOGO,用巨大的標志性形狀向路人傳遞著品牌信息。
圖源:小紅書網友
咱就是說,走在路上看見這么大一個衣櫥,衣櫥里還滿滿當當地掛滿了阿迪達斯,擱誰看了不心動?
無論是上海的鞋頭、鞋盒還是北京的衣櫥,阿迪達斯都是通過街頭占領式的巨物營銷,將人流量巨大的熱門商圈轉化為巨型廣告牌,精準狙擊Z世代“為體驗付費”的消費心理。
這種將產品符號放大數十倍的創意手法,踐行的無疑是物理層面的顯眼包策略——通過超現實比例重構產品認知,將日常物件升華為城市地標,從而成為品牌突破信息繭房的利器,有助于吸引更多追求獨特、具有個性的年輕消費者。
圖源:小紅書網友@悲傷的隕石拿鐵
總而言之,阿迪達斯的一些戶外廣告看似無厘頭,實則是場景化營銷+情緒杠桿的教科書級案例——用“離譜”創意撬動大眾注意力,再用技術力與品牌內核承接流量,最終實現從“哈哈哈”到“買買買”的閉環。
需要注意的是,巨物營銷也要把握好視覺尺度,避免怪誕審美。如果視覺尺度把握不當,就容易和觀眾的審美形成錯位,造成翻車的情況。只要能夠把握好視覺尺度,借助巨物自帶的博眼球效果,品牌通常能夠有效推動二次傳播,從而幫助自身持續不斷地擴大曝光度。
最后來猜猜看,阿迪達斯下次的出圈姿勢會是什么,或許藏在更野的腦洞里?
作者 | 蘇秦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