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元面霜對抗孤獨,快品牌更懂中年主婦
跨國護膚巨頭們執著于配方研發與廣告轟炸,或許未曾真正讀懂中國市場的另一面。那些動輒千元的精華面霜雖常年霸占貨架電商平臺熱銷榜,卻難以滲透下沉市場的生活肌理。
在擁有7億月活用戶的快手生態里,看不見歐萊雅、雅詩蘭黛、海藍之謎等大牌消費,而本土護膚品消費正書寫著另一個平行世界故事:朵拉朵尚、黛萊皙等本土品牌以黑馬之姿頻繁登上銷售榜單。當國際大牌在存量市場中廝殺,本土品牌正用另一種生存智慧,在巨頭們忽視的縫隙里開疆拓土。這兩種品牌敘事的碰撞,恰好印證了消費市場的真理
看見不等于看懂,流量未必等同留量
*圖片源自網絡
我們試圖避開商業分析視角將下沉市場視為「大而分散」、「低價覆蓋」的地區性經濟,回歸人本視角,理解消費語境下中國城鄉信任體系:這里沒有實驗室白大褂與頂流代言,取而代之的是更貼近「低線城市已婚中年女性」情感需求的本土敘事。但坦白說,「低線城市已婚中年女性」這個看似精準的人口學標簽,本身既是在將無數鮮活個體壓縮成扁平的商業符號,也是對復雜生命經驗的粗暴提純。
“在某個三線城市的黃昏里,一個被稱作“王姐”的女人正把直播間買的玫瑰精油滴進丈夫的降壓茶”
— — 這個動作既不能被歸為“悅己消費”也不是“家庭奉獻”,它只是人類在瑣碎日常中,用荒誕抵抗荒誕的一粒星火。 或許真正的「貼近」,是停止用任何標簽來指認她們,而是尊重個體復雜的生命經驗:
她們可能是小區里最常見的"樂樂媽媽""軒軒阿姨",單位通訊錄上的"人事王姐""后勤小王";
她們會在家長會簽名冊上寫"陳思妍媽媽",快遞收貨人寫"陳琳琳",但當快遞員喊出那個久違的名字時,她會愣一下,把沾著菜汁的手在圍裙上多擦兩遍才接包裹;
她們手機相冊存著三千張孩子照片,最近的自拍停留在三年前閨蜜婚禮合影;
她們會在直播間問"哺乳期能用嗎",得到回復后截屏發到媽媽群,第一次成為群聊話題中心;
她們把搶到買一送三的套裝,分給樓下同樣帶娃的鄰居,收獲一句"還是你會買"時,恍惚回到職場被夸贊的年月;
*圖片源自網絡
她們或許都說不清煙酰胺和玻尿酸的區別,但清楚記得:上次有人專門為她講解某樣東西,還是數十年前商場柜臺買金項鏈時。那些在廚房、車庫、深夜和等待中匆匆完成的下單動作,是她們留給自己的小小暗號——在這個人人都需要她們的世界里,至少還有十分鐘,她們是直播間里被哄著的“姑娘”。
今天,當我們不再把下沉市場理解成單純的地理坐標的遷移,而是去捕捉她們在社會轉型過程中毛細血管里流動的集體性情緒,或許我們更能理解“快品牌”們的商業敘事:
信任重構:比成分配方更復雜的「情感緩釋技術」
傳統品牌以實驗室數據與成分配方構建信任,本質是工業文明對“標準化權威”的崇拜。在跨國化妝品實驗室里,煙酰胺濃度被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時,黛萊皙、朵拉朵尚們的直播間正用沾著油煙味的創業故事進行著更為復雜的「情感緩釋實驗」。當創始人褪去商業精英的鎧甲,將育兒焦慮、婚姻裂痕、創業負債作為活性成分,通過十小時直播緩慢釋放,屏幕另一端的主婦們能夠從相似的命運里辨認出可信賴的“自己人”。此時,主婦們在直播間里尋找的不僅是面霜,更是被都市化進程碾碎的熟人社會殘片。這種「情感緩釋技術」形成的用戶粘性,是對相似命運共同體的精神認購,遠比煙酰胺濃度更能激活城鄉社會的深層信任基因。
熟人經濟:古老經濟體系在直播時代的復現
國際品牌試圖用全球化邏輯覆蓋中國市場,卻忽視了中國人骨子里的「關系本位」基因。快品牌的成功密碼里,藏著對前現代商業倫理的深情回望。主播堅持稱"家人們"而非"粉絲",強調"常來看看"而非"立即下單",這些語言化石保存著供銷社時代的記憶基因:“創始人自己都用”比“實驗室數據有效”更值得信賴,“買三送二”的實惠比“抗衰金字塔”的焦慮更讓人安心。這不是消費降級,而是對“價值”的地方性認知重構 — — 在她們的價值體系里,信任關系的厚度才是真正的“貴婦面霜”。
*圖片源自網絡
情感剛需:對抗集體性孤獨的消費儀式
站在精英視角批評“不看成分看故事”是非理性的,卻忽視了情感本身就是中年女性消費的硬通貨。對于被困在生活繭房里的主婦們,這些“非理性”消費本質上是在對抗集體性孤獨:被中年危機和空心化城鎮圍困的靈魂。每瓶被搶購的廉價護膚品,都是一篇小型生活史詩:被家事纏身的主婦抹上精華液時,涂抹的不是抗衰成分,而是對"成為自己"的片刻確認;下單瞬間支付的不僅是99.9元,也是為困在尿布與三餐中的自我贖買的一份尊嚴。這些玻璃瓶里搖晃的不僅是乳液,還有無數女性在角色重壓下偷偷珍藏的"我本可以"。
*圖片源自網絡
缺陷經濟:我們終究需要的是被看見,而非被教育
在傳統商業敘事中,創始人形象經過層層美顏:哈佛學歷、美滿家庭、天使投資。但直播間里的新物種們反其道而行——創始人既是田潤葉式的堅韌母親,又是直播間里的薇婭式商業偶像,在美顏濾鏡與育兒賬單的交錯中,完成了對傳統女性敘事的三重解構:廚房與董事會、尿布與財務報表、婆媳關系與供應鏈管理。她們故意暴露的婚姻危機、育兒困境、財務壓力,反而成為信任度的可視化認證。但一個扎心的問題是:今天我們賣貨為什么需要去展示缺失和傷痕?
或許這些殘酷物證的陳列,讓商業回歸最原始的人性敘事:我們終究需要的是被看見,而非被教育。透過屏幕她們既看到生活更深的深淵,也觸摸到絕壁上的藤蔓——那些199元三瓶的眼霜不再只是護膚品,而是黑夜中傳遞的火種:有人比我更苦仍在奔跑,我亦可以再走一程。這種希望不是精英敘事中的"逆襲神話",而是匍匐前進者的生存智慧,是看清生活真相后依然接住它的勇氣。
*圖片源自網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后,當我們在嘲諷"下沉市場審美"時,或許該低下城市文明的傲慢頭顱。在這里,所有試圖定義她們的詞匯都會失效,唯有那些未被標簽收割的細節永遠鮮活:防盜門背后脫線的“出入平安”十字繡、冰箱上被水汽泡發的藥品說明書、帶著油煙味的陽光。這些碎片永遠拒絕成為數據,就像她們的人生永遠拒絕被裝進任何一個商業術語的玻璃罩。
所以,在直播間里沸騰的從來都不是什么消費主義的余燼,而是無數具體的中年主婦在城鎮荒野上生起的篝火。她們用99.99元的面霜抵抗歲月,用18小時的直播對抗孤獨。這是國際大牌永遠也學不會的語言。因為,真正要理解下沉市場,需要的不是市場部的PPT,而是去俯身觸摸大地上那些未愈合的真實傷口。
品牌人社區 咖友投稿
作者 :黃蕪
“雖然被打躺下來了,但躺得最晚所以是亞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