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商場三八婦女節文案火啦:就該叫“婦女”,不能平替成“女神小姐”
三八節就該叫“婦女節”
不能平替成“女神/小姐”
這2天,山東一商場,濟南印象城,戶外大屏播放的一組“三八婦女節”文案火了:
當女性稱呼自己為“婦女”,力量便不假外球
(因為)小姐,是對未婚女子的尊稱;
大媽,是對年長女性的尊稱;
名媛,是出身高門、才貌雙全的女性;
“婦女節”,是紀念各國婦女爭取和平、平等、發展的節日;
女神節、女王節、女生節(什么鬼?),把婦女節還給3月8日,“婦女”(這個詞)沒有平替;
祝你成為,敏感一點也無妨的女性(叫你婦女別敏感)
這組文案,被濟南的一位女性po到社交平臺,爆火,贏得1.3萬贊,1350條評論。
山東網友還補充:
“妮兒”是濟南人對所有女性的愛稱;
大媽是輩分,是大伯的老婆,二伯老婆叫二媽...
“婦女”是主體化的詞(自稱),中立而冷靜;什么女神女王的,都像是客體化的表達和扮演(他稱)。
一位德國華人則建議:還是叫“同志”好,男同志女同志,尊敬禮貌又正式,還有社交距離感...emmm
廣東網友則補充:小姐這個稱呼多好聽啊;福建網友提醒:小姐可是以前丫鬟對家主女兒的尊稱。
女性不喜歡被稱“婦女”
“婦女節”這個詞早已out
雖然,該商場文案贏得不少人贊許,全國各地商場也都紛紛效仿,
甚至有網友建議:應全國365天推廣。
但,也有女性詫異:頭幾年,女性還不樂意用“婦女節”,今年這是咋啦,恍如隔世?
如詫異女性的疑惑,知乎話題“為什么女性不喜歡被稱為婦女”?“婦女”一詞,一般都指成年女子,代表可成婚生育了,而且大多默認為已婚女子,所以,白居易才說“老大嫁作商人婦”。
在現代漢詞典中,“婦”一詞本身就指已結婚的女性。所以,未成年女生、年輕女性、獨立女性(哪怕已婚為妻為母),也不愿意被稱一句“婦女節快樂”。
另外,傳播學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定律,那就是“大眾對文化詞匯的含義是有默認共識的”,無論男女老少,對“婦女”一詞,5000年到現在,全社會基本都默認“婦女,就是指已婚女性”。
再從國際上來看,“三八婦女節”,這個節日本身源自1909年美國芝加哥女工要求“面包+玫瑰”權益活動;1975年,聯合國開始將3月8日作為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簡寫IWD)加以慶祝;Women一詞是Woman(女性/女人)的復數詞,Woman不只包含成年女性,還統稱女兒童等,囊括所有女性。所以翻譯為“國際女性節”為佳,而不是一直沿用的“國際婦女節”。
綜上,“三八婦女節”本身這個稱謂,對女性而言,就有歧義,所以,前幾年,電商平臺號召,平替成女性更喜歡聽的“女生(神)/女王節”,有何不可?(該商城相關負責人稱:女生(神)/女王節是商家炒作出來的一個概念)
作為孔孟之都的山東濟南,不能過于“迂腐”,該是聆聽當代女性真實聲音,婦女變女神,“上桌吃飯”的時候啦!~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