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爆品,先選品,小紅書選品指南
想爆品,先選品
2024年,小紅書月活用戶突破3.2億,但流量紅利背后是更激烈的競爭,數據顯示:平臺日均新增商品筆記超100萬條,而爆款率不足0.3%
小紅書真的不是一個適合所有產品的平臺,新品牌想要突圍,就需要做好選品,那到底什么樣的產品適合在小紅書投放?
為了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扒了2024年20個類目TOP1爆款,總結出5條選品鐵律
一、有“社交貨幣”屬性的產品
用戶曬的不是貨,是人設,是生活方式
自帶“自來水”效果的產品,投放上自帶乘法
比如觀夏香薰:買香薰送定制詩句腰封,用戶曬圖必帶文案“聞起來像在京都賞櫻”,產品=文藝人設通行證
Babycare遛娃神器:高顏值+一鍵收車設計,媽媽們曬圖文案清一色“獨自帶娃也能體面出街”
當然小紅書上也存在大量的負面案例
某個國產吹風機瘋狂宣傳“負離子護發”,但外觀像五金店電鉆,筆記清一色“好用但不想曬”
功能決定用戶買不買,顏值和儀式感決定用戶曬不曬
二、有“搜索增速”的產品
小紅書基于龐大的年輕且嘗鮮意愿強的用戶群體,具有強大的趨勢引導能力,在小紅書品牌能全面的對人群進行精準洞察和運營,能讓我們提前看到潛力趨勢和供需變化
可以通過搜索規模和增速、筆記內容供給量等數據,從品類、成分、功效等不同維度進行下鉆分析,前瞻性地捕捉到選品機會
比如,現在冬天換季皮膚敏感,“抗老+舒緩”的護膚品在小紅書上搜索量激增,后臺數據顯示,“換季泛紅”“口罩臉急救”等關鍵詞搜索量同比暴漲217%,而筆記供給量僅覆蓋需求的30%。這就是一個明顯的趨勢信號,商家可以優先考慮選這類產品
核心邏輯:
看搜索增速,別看絕對值:小眾品類搜索量月增50%>大品類月增10%;
拆解復合需求:用戶要的不是“面霜”,而是“熬夜垮臉急救+妝后不卡粉”的情緒組合
三、能解決“隱形痛點”的產品
小紅書的用戶是愿意為“一直沒有被滿足的痛點”支付溢價的
比如內衣品牌“內外”:不做通用款,專攻“小胸顯飽滿”“大胸無勒痕”等細分需求,客單價400+仍賣斷貨
寵物品牌“再三”:推出“貓砂盆除臭膜”,解決“鏟屎不辣眼”痛點,靠1個單品月銷破千萬
你會發現這幾年在小紅書崛起的“紅品牌”沒有一個是標品,都是有創新,有主張的新品牌,切的就是那些沒有看起來不起眼,沒有被大品牌做過的細分類目
大品類卷價格,小品類卷洞察,越不起眼的痛點,溢價空間越大
當然了,找到“隱形痛點”不能只靠主觀判斷,可以利用聚光DMP工具挖掘用戶需求,例如通過“行業標簽×深層行為(收藏未下單)”來判斷
四、能經過“數據驗證”的產品
數據驗證>主觀判斷
爆品是“測”出來的,而非“猜”出來的,可以利用聚光工具,用數據來驗證產品對用戶的吸引力
冷啟動階段:利用聚光DMP定向測試(如“美妝興趣用戶×一線城市女性”),投放10-20篇素人筆記,觀察互動率
爆款復制階段:通過“AB測試”優化內容形式(如圖文vs短視頻),鎖定高轉化模板
需要注意的是,要警惕數據的“虛假繁榮”:高點贊內容可能來自達人影響,需結合收藏、搜索量做綜合評估,如果測試期CTR(點擊率)低于1%,建議調整賣點或切換產品
五、自帶“場景情緒”的產品
用戶對“說明書式”推廣已經免疫,爆品內容往往需要嵌入真實生活場景
比如某徒步鞋廣告不再強調防水參數,而是展示“雨天登山不滑倒”的親子互動場景;“辦公室續命咖啡”通過“打工人早起困倦”痛點,帶動掛耳咖啡銷量增長130%
痛點+解決方案+情感升華:例如母嬰產品“背奶媽媽包”:“職場媽媽的狼狽→分區收納設計→找回從容自信”
如果擔心同一場景多篇內容會導致內容同質化,可以進行多形態聯動,圖文種草+直播間場景演示(如露營帳篷搭建),提升用戶的代入感
數據顯示帶#獨居好物 話題的商品筆記,轉化率比純功能描述高2.3倍
記住,小紅書用戶喜歡的不是冰冷的產品,而是產品背后的生活方式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