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9萬,雷軍又又又贏了!
售價52.99萬,場子炸了!
昨晚的小米雙Ultra發布會,雷軍一嗓子直接給車圈扔了顆深水炸彈——"小米SU7 Ultra,52.99萬!" 這話剛落地,現場就跟炸了鍋似的。半年前81.49萬的預售價,現在直砍28.5萬,這哪是降價,簡直是開著壓路機把BBA的定價邏輯碾得稀碎!
直播間彈幕當場表演川劇變臉,前一秒還在刷"小米飄了""告辭",后腳滿屏“臥槽”“碉堡了”“不會吧”"雷軍你是我爹"。最絕的是蹲守發布會的SU7車友群——500人的大群愣是整出春運火車站的氣勢。價格公布瞬間,群里一片刷屏。車友直拍大腿,“SU7買早了!”
有群友直言:“扮豬吃老虎,他怎么這么懂我們這代人”“80萬我覺得和我沒關系,50萬我可以搏一搏”。
圖:某SU7車友群
這哪是定價策略?分明是雷軍拿著計算器在消費者心尖上蹦迪!半年前81萬放風時嘲諷的人不少,現在腰斬價一出,當初罵得最兇的那批人,轉眼就成了第一批鎖單用戶。
10分鐘大定突破6900臺,2小時大定突破1萬臺,全年銷售目標直接完成了。
軍兒,營銷三十六計你是玩得飛起。
第一計:價格落差制造反差
做買賣就像談戀愛,總得試探一番。
早在2024年10月,小米首次公布SU7 Ultra時便設定81.49萬元的預售價。價格一出不少人瞳孔地震,“小米敢賣80萬?”什么是陽謀,這就是陽謀。80多萬的價格直接把SU7 Ultra=高端的思想鋼印種下了,80多萬的價格也給后續降價預留了空間。
中間幾個月時間里,大家都在討論SU7 Ultra的價格問題,也不斷有車評人給觀眾分析為什么這臺車值這個價。
直到昨晚價格一出,車圈直接炸了,差價接近一臺SU7 Max的價格,給用戶和其他車企直接演了一出“價格劇本殺”。“SU7 Ultra定價52.99萬”的消息直接在網上刷爆了,用戶感知從“貴”“買不起”迅速轉向“良心”“超值”“努努力也能買一臺”,購買沖動壓都壓不住。
圖:B站用戶關于SU7 Ultra的討論
發布會前有人預測SU7 Ultra價格在70萬左右,閹割一些賽道版的配置,便宜10萬。但萬萬沒想到,雷總直接把價格干到53萬起售,還送各種權益。既維持了高端定位,又以價格優勢形成錯位競爭,心理戰玩到極致。
雷軍這一定價邏輯,直接掀翻了豪華車定價的牌桌。不但BBA面臨更大的挑戰,極氪、蔚來等國產豪華車也略顯尷尬。極氪001 FR售價76.9萬,蔚來ET9售價在80萬級,SU7 Ultra 50多萬的價格一出,其他豪華車很容易陷入降價或不好賣的境地。
第二計:把觀眾變成野生營銷員
雷軍作為營銷大師,每逢開發布會必能出圈。SU7 Ultra在去年已經開過一次發布會,這次想再次誕生超級出圈亮點并不容易。
萬萬沒想到,最大的亮點會是價格。
從“小米居然敢賣80萬”到“降價30萬真香”的輿論反轉,迅速形成了二次傳播浪潮。價格一出,車評人瘋了,SU7車友群沸騰了,暫時買不起但努努力也能買的打工人激動了,車庫里好幾輛豪車的大佬也來了興致。一夜之間,抖音、小紅書、朋友圈到處都是關于SU7 Ultra的討論。
價格這個錨點一出,每個人都變成了小米的野生營銷員。先用價格把觀眾吸引過去,然后大家發現,軍兒的皮夾克挺好看,軍兒某句話說得很好,同一場的某個小米高管也很有魅力……一個亮點變成一堆亮點,流量嘩啦嘩啦就來了。
圖:雷軍皮衣斷貨登上微博熱搜
現在這個時代,用戶注意力是很珍貴的。雷軍一招價格營銷,注意力和流水一樣來了,一個話題衍生出多個話題,到處都是移動廣告。小米最初的目標是一年賣1萬臺,按照這個勢頭,SU7 Ultra一年賣三五萬臺都有可能。
第三計:從價格引向品牌認知
在發布會上雷軍反復強調,消費者應該重新審視國產品牌,我們不僅能造豪車,還能定義好車的標準。這一套下來,把價格爭議的重點又引向了對小米品牌的審視。雷軍引導用戶意識到,SU7 Ultra不但價格良心,車本身也經得起考驗。
小米通過賽道成績和高性能參數等硬核數據,將產品力與價格直接掛鉤,淡化“性價比”標簽,轉向“技術溢價”敘事。從80多萬到50多萬,價格驚喜已經有了;接下來看參數、看技術、看豪華感,就看價格值不值。
在SU7發布會上,雷軍以自己擅長的方式把SU7 Ultra的亮點介紹了一番,看完就一個感覺:小米已經不是之前的小米了,50多萬的小米很硬核。
另外,昨天的發布會雷軍還重點推出了專為高端車主打造的 Xiaomi EV Ultra Club會員俱樂部,年費3999元,首批限量2000名車主。入會可享60000積分和專屬賽道服務,比如免費存胎服務、免費賽道救援、賽道耗材88折等,還可以獨享官方活動,包括德國紐北賽道之旅,專屬官方賽道日等。這個俱樂部傳遞出兩個重要信息:第一,這是一臺下賽道的車,很酷;第二,小米也有豪華服務,品牌價值認知要迭代了。
稀缺性與專屬感,給品牌提供了向上的支點。雷軍通過SU7 Ultra告訴消費者,小米已經不再是以性價比為核心的品牌,而是一個能撐起豪華性能車的科技品牌。
開啟豪車定價的新敘事
當價格數字在鎂光燈下炸裂的瞬間,這場定價狂歡早已超越了單純的商業博弈。雷軍用52.99萬的標價撕開了一道裂縫,讓普羅大眾窺見了曾經高不可攀的“性能圖騰”也可以照進普通人的夢里。
這場豪華車“瘋狂星期四”的余波中,藏著耐人尋味的矛盾美學。半年前81.49萬的預售價像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既讓市場對“國產豪車”的認知完成痛苦的重構,又在俯沖式降價時制造出堪比過山車的情緒張力。那些曾譏諷小米“飄了”的聲音,最終化作直播間里刷屏的“真香”彈幕,暴露出消費主義時代最赤裸的真相:人們抗拒的從來不是高價,而是未被充分說服的價值。
當技術狂飆撞上人間煙火,豪車的定義權終究要交還給手握方向盤的普通人。
內容作者:關珊月
編輯:鄭晶敏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