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田間到舌尖,十月稻田的新質增長密碼|消費趨勢中國行
在中國這片廣袤而豐饒的農業大地上,農產品如何實現從田間到舌尖的華麗蛻變、破繭成蝶?
據知萌詢機構發布的《2025年中國消費趨勢報告》分析,2025年中國消費者在消費觀念上顯著呈現出“求真”與“向實”的兩大特征,這標志著品質意識的全面覺醒,并促使市場步入了一個既注重品質又強調性價比的“質價平衡”新時代。在這樣的變化中,我們不禁提出了幾個問題:
?企業應如何深度洞察用戶,打造品牌向心力,引領心智增長浪潮??從供應鏈到數智化,農業品牌背后的底層邏輯是什么?
?在注意力稀缺時代,如何抓住內容流量風口,持續提升品牌影響力?
? 在未來,十月稻田將如何深耕廚房主食賽道,創造新的消費趨勢?
帶著這些問題,2月14日,知萌2025年消費趨勢行中國活動的第三站走進了廚房食品品牌領軍者十月稻田,知名趨勢營銷專家、知萌咨詢創始人兼CEO肖明超與十月稻田集團創始人、董事長王兵,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營銷官趙文君展開了一場深度趨勢對話。
他們聚焦十月稻田的成長經歷,分析農業品牌新藍海賽道、品類創新、品效合一、創始人IP打造等6個問題,希望通過這6個問題,廚房、農業以及更多行業的品牌都能找到破局2025的啟發和靈感。
01
十月稻田的成就源自:堅守品質、追求創新、捕捉機遇
肖明超:首先請兵哥和君姐來聊一聊創業的過程,十月稻田事怎么聚焦大米這個賽道,又是如何抓住趨勢,在大米賽道中開創品牌的呢?
王兵:十月稻田的發展經歷了幾十年,君姐的家族從80年代就在做大米,到現在已經有40年的歷史了。我們兩個人從2000年結婚到現在這段時間里也都在做大米,25年的時間,我們都在做這一件事。十月稻田這個品牌,是我們倆用了15年的時間打造,大體是這樣的過程,具體的可以請君姐來講一講。
趙文君:過去大家都知道東北大米五常大米,品類名已經取代了品牌名。因為農產品具有非標化、低價、個人化等特點,所以做品牌很難,但我們通過嚴格把控產品質量,將非標化的大米轉化為標準化的高品質商品,逐漸讓十月稻田這個品牌與東北大米這個品類名并駕齊驅。
其次,我們敏銳地捕捉到了互聯網電商的機遇。09年來到北京后,我們發現京東等電商平臺正在逐漸崛起。我們意識到大米在線上銷售有著巨大的潛力,因為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可能沒有那么多時間逛超市或農貿市場,而線上購物則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同時大米又是重貨,于是我們果斷地將產品推向線上,通過電商平臺將優質的東北大米銷往全國各地。還記得剛上線時,我們一天就能賣出100單,在一個月后一天能賣3000單,這讓我們看到了線上市場的巨大潛力。
最后,我們還特別注重客戶復購和口碑傳播。優質的產品是贏得客戶信任的基石,因此,我們始終將產品質量放在首位,確保每一粒大米都符合高標準的要求。大米是必需品,如果消費者吃著滿意就會復購,我們就想抓住這個復利。當時我們的客戶主要是年齡在30歲左右的互聯網原住民,這些年輕人未來會變成媽媽、爺爺奶奶,會給他們的家人分享我們的產品,這種良性循環為我們創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效應。同時,我一直有一個看差評的工作習慣,差評能比較真實的反應消費者的需求,我需要知道ta哪里不滿意,我從哪里去改正,在16年以前我都是自己來做客服處理客訴的,這樣我才能直面用戶直面需求,可以說十月稻田也是在一條條差評中逐漸改善、成長起來的。
王兵:其實剛才萌叔說到的農產品的三個階段,從彎腰到上架,從線下到線上,從品類到品牌也正是對應了十月稻田的發展。最開始我們將大米從田間地頭帶到消費者的餐桌,到來了北京開始做電商,并在過程中去壯大品牌,十月稻田就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
02
農產品如何“走出去”?十月稻田的三點經驗
肖明超:知萌也一直在服務于大量的農業品牌,對于農產品的“走出去”,十月稻田能給到哪些經驗和建議呢?
王兵:首先,好產品是基礎,要想打造農產品品牌必須要有好資源、好產地,生產出真正優質、有特色的產品。比如在萌叔的家鄉云南,就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出了許多優質農產品。
其次,要緊跟趨勢,貼近消費者。我們必須時刻關注市場動態,了解消費者需求,選擇最適合的渠道和方式來推廣我們的產品。比如現在短視頻和直播非常火爆,我們就得積極嘗試這些新方式來吸引和留住消費者。
同時,懂運營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農產品品牌的打造離不開精心的運營,我們必須親自下場,深入了解市場動態和消費者需求,制定切實可行的運營策略。從產品包裝、定價到促銷活動,每一個環節都得精心策劃,才能確保產品在市場上脫穎而出。
03
十月稻田如何發現新藍海賽道,又怎樣聚焦廚房品牌?
肖明超:前面我們聊了很多關于大米的問題,其實現在十月稻田不僅有大米,還有很多延展的產品,是一個聚焦廚房場景的品牌。請問兵哥和君姐是如何拓展新品類,又是怎樣聚焦廚房場景的?
趙文君:如何聚焦廚房場景,拓展新品類,也是十月稻田在市場探索和品牌建設中一直思考和實踐的核心問題。總的來說,在當前中國消費市場,特別是在年輕一代消費者中,主食深加工、雜糧主食化的趨勢日益明顯,我們相信,這也是未來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在聚焦廚房場景方面,我們將目光投向了大米和雜糧品類的精深加工。
在拓展新品類的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創新引領。不僅僅是在產品本身上下功夫,更是在產品的應用場景、口感搭配等方面不斷創新。比如現在大家對主食的需求不僅在餐桌上,年輕人加班餓了需要快速充饑,就可以先吃一根玉米。還是以玉米為例,我們經過四年的精心培育和市場教育,終于將其打造成為了一款深受消費者喜愛的爆品。同時,我們也看到了雜糧市場的巨大潛力,布局更多雜糧品類,以滿足消費者對于多樣化主食的需求,并堅守0添加的原則,致力于為消費者提供健康、優質的食材。
王兵:還要關注跨品類學習和跨界創新。比如我們發現很多家電品牌都在圍繞廚房場景進行創新和升級。這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廚房場景不僅僅是食材的烹飪場所,更是家庭社交的中心。因此,我們在拓展新品類時,也更加注重產品的社交屬性和情感價值。
廚房食品創新方面,十月稻田致力于打造廚房食品創新品牌,通過不斷挖掘食材的特性和賣點,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元化、更健康、更便捷的烹飪選擇。我們相信,只有真正關注消費者的需求變化,才能不斷創新出符合市場趨勢和消費者口味的新品類。
04
品效合一:讓消費者記得住、有復購、找得到
肖明超:接下來想聽聽二位對品效合一的看法,從你們的經驗來說,品牌該如何做到品效合一呢?
王兵:我認為品效合一,就是在賣貨的同時也讓消費者記住你。在直播間同時進行銷售與宣傳,但背后更重要的是未來消費者的復購。要想讓消費者復購,他們得先記住你,并對你的產品有好的反饋。不過,真正本質上還是要回歸產品,產品本身要具有品效合一的系統。一個好的產品,從包裝設計到消費者的使用體驗,整個打造過程都至關重要。還有產品的定價,以及消費者如何在下次復購時找到你,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我親身體驗過,有時候在短視頻中看到好的產品并購買,但第二次卻找不到。這些可能是一些白牌產品,只在視頻號中一閃而過,鏈接里也找不到。
趙文君:我們團隊內部交流時都認為一個好的產品不僅限于產品實體,內容也是產品的一部分,賣點、宣傳同樣如此。如何將產品與銷量、效率相結合,涉及多個維度。有時,即便產品優質,若未能找到恰當的渠道、賣點或有效的營銷方式,銷量依然不佳。
品效合一的實現確實頗具挑戰,打造一個品牌,首先需創造一個爆品,隨后通過爆品的品效合一逐步形成品牌。簡而言之,產品再好,若沒有吸引人的賣點、適配的渠道,也難以熱銷。
王兵:剛才提到很關鍵的一點,一個爆品的誕生,本身就已蘊含了品效合一的特性。這個爆品作為載體,本身就是一個品效合一的精品。大品牌在這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比如可口可樂就是品效合一的典范,消費者看到這些產品,就能立刻聯想到它們的賣點。
05
IP打造:不同時期、不同模式、不同訴求
肖明超:2024年大家都在談論高管CEO都得自己下場,你們如何看待高管親自下場做內容,以及對于十月稻田而言,如何定義和創作出好的內容呢?
王兵:關于IP這件事,我們已經做了大概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期間拍攝了許多內容,有了一些體會。首先,要拍出好的作品必須用心。我們拍攝的作品中,有些效果不佳,原因就在于缺乏用心。其次,我認為做IP是必須要做的事,無論是做品牌還是想要獲取流量,都無法繞過這一步。最后,在做IP的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時期或模式,有不同的訴求。IP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只能解決某些問題,所以我們需要明確目標和期望。
趙文君:從去年11月份開始,我踏上了做IP的旅程。作為企業家,經營企業是我們的本行,但做IP對我們來說卻是門外漢,這一路走來頗為不易,尤其是要做好更是難上加難。我深刻體會到,做IP不能急于求成,期望立即變現是不現實的,要有長遠的眼光,思考它是否能長期賦能品牌。
我和兵哥一起做IP成為我們品牌的代言人,前提是我們相信十月稻田的品牌和產品。做IP需要有確定性,內心要有定力,確信自己的產品和品牌都是優質的,能夠與品牌相互賦能。對于創始人做IP,尤其是上市公司老板,這背后必須是對品牌有足夠的自信。
現在,做IP已經成為了我工作的一部分,我每天都會騰出4個小時來打磨自己的內容。雖然每條視頻的制作都非常艱難,但這一路走來,我感覺越來越順暢,它已經成為了我的一種工作習慣。此外,通過IP我能夠向全國各地的團隊傳達企業的理念和文化,讓員工更好地理解企業的價值觀。自從開始做IP后,許多小伙伴與我的距離拉近了,他們更愿意在評論區留言,與我私聊。這是因為他們通過IP更直觀地了解了我的行為處事方式和企業的理念,這對塑造正確的企業價值觀非常有幫助。
06
2025,堅持依舊是關鍵詞
肖明超:面對2025年,你們對企業家有哪些建議呢?
王兵:如今我們面臨的一個現實是各大平臺的流量都趨于飽和,獲取流量變得越來越難。今年,我們如何看待營銷、渠道和流量,確實是一個挑戰。我認為,我們需要回歸本質,比如關注產品本身的質量、定價,以及尋找更有效的渠道。
由于當前的困難,這些渠道也在經歷變革,每年都在出臺新的規則和流量風口。實際上每年都存在機會,但如果我們不身處一線,不親自觀察現場的變化,就很難抓住這些機會。因此,我們非常關注每年的流量變化和渠道趨勢,認為大家需要回到自己的工作現場,不斷觀察每天的變化,最終抓住流量的勢能趨勢。
趙文君:其實我也聽了許多大咖關于2025年的演講,大家都在規劃新的一年要做什么,而我也在思考2025年我要堅持和放棄些什么。創業十幾年來,我和兵哥始終堅持做一件事:如果認定是對的,就要堅持下去。因此,我認為2025年的關鍵詞是“堅持”,堅持做正確的事。
其次,現在大家都說“內卷”,但我覺得內卷在某種程度上是個褒義詞。它意味著你有競爭力,能卷動自己,也能卷動別人,從而激發競爭意識。但內卷不能只是同質化的競爭,更重要的是創新。只有創新,才能讓我們走出舒適區,獲得真正的競爭力。所以,在2025年,我們必須深刻思考并實踐創新,確保自己在同行業中的競爭力。
此外,組織能力的搭建也至關重要。未來一定是一群人的戰斗,單打獨斗難以立足。只有當我們的團隊在牌桌上,我們的競爭力才能真正顯現出來。所以,雖然2025年會很艱難,但只要我們堅持做好每一件事,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肖明超:確實如此,正如兵哥所言,2025年企業家們必須始終堅守在一線,這樣才能敏銳地捕捉到真正的趨勢。其次,我們需要深入思考如何進行創新和突破,因為當前市場同質化現象嚴重,要想從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找到突圍之路,而創新正是這條路的鑰匙。再者,我非常贊同君姐的觀點,那就是要堅持,并且要善于利用消費趨勢來賦能企業的戰略,這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那么,作為過來人,兩位可以對其他創業者和企業家們說幾句鼓勵的話嗎,讓我們一起加油,爭取在2025年取得更大的突破。
王兵:大家都覺得一年比一年難,但我一直相信,未來的十年會是更好的時期。從我們創業至今已有十幾年,今天的機會其實更多了,因為我們手中的工具更豐富了。如果還在抱怨市場難做,那可能是還沒用好這些工具。現在有這么多的渠道,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先行動起來,做比什么都強。因此,我預祝朋友們在2025年要實干、大干,把這一年作為未來十年新的開始。
趙文君:2024年我比較專注于出海業務,但到了2025年,我認為所有創業者首先應該做好國內市場。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只有把國內市場做好了,未來出海才會有更多的機會。
十月稻田的對談能帶給我們這樣幾點啟發:
第一,無論何時,好產品都是基礎,堅守和提升品質是每一個品牌都要長期去做的事情;
第二,抓趨勢,消費需求的趨勢為品牌創新指引方向,渠道變化的趨勢為品牌開辟增量空間,內容營銷的趨勢能讓品牌更深入的鏈接消費者;
第三,做創新,新產品是消費者的需要,更是品牌活力的體現;
第四,新場景能帶來新生意和新體驗,比如主食也不僅局限在餐桌,而是能在更多場景下帶給消費者滿足感。
在求真向實的一年,消費者心懷謹慎與期待,秉持著理性而穩健的消費理念,積極尋求突破與成長,希望踏上一段深刻的自我探索及內在的覺醒之旅,不僅渴望生活品質的進階,更致力于實現個人的精神升華。2025年,更多行業的更多品牌都需要思考如何豐富消費體驗,為消費者解鎖更高層次的生活價值感和幸福感。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