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不相信命運
2000年7月,馬云身穿格子衫登上《福布斯》雜志封面。那篇題為《小蝦米的B2B》的報道中有這樣一句話:“馬云的方向是正確的。美國的批發商和零售商對阿里巴巴非常感激。”這讓剛誕生不久的阿里巴巴,受到世界矚目。
如今,“小蝦米”已經變成鯨魚。我們都親歷了這只龐然大物帶來的驚濤駭浪,也看到了傳統互聯網的式微,卻沒想到它的誕生已經為下一個時代的巨變埋下伏筆。
時隔25年,一家名叫DeepSeek的公司再次震撼了全球。它們有一個共同點——總部都在杭州。
不僅如此,這座城市還孕育了宇樹科技、強腦科技、游戲科學等人工智能時代炙手可熱的新星。我想這并非偶然。
浙江“服務型政府”的名聲在外,但是不生活在那里,是感受不到這幾個字的含金量的。
我朋友在杭州買房過戶,不到3個小時就拿到房本。如果在網上辦,自己打印出來只要5分鐘。杭州下面的縣城,辦護照的全部流程只要15分鐘,還給你免費郵寄到家,3天就能到手。
辦事不知道找哪個部門,只要在“浙里辦”提交需求,對應部門的人就會來找你。“最多跑一次”絕不是一句空話,效率高到很多民營企業都自愧不如。
浙江民營經濟發展蓬勃,也和政府的“服務意識”息息相關。這里面最可貴的不是愿意砸多少錢,給多少稅收優惠,而是愿意“靠邊站”。
外行指導內行在任何領域都是致命的。尤其在技術專業領域,很多時候不怕你不管,就怕你管太多。而對于管理者而言,知道自己不懂是可貴的品質,有所不為則是高深的智慧。
最近有很多分析“為什么是杭州”的文章,大部分在研究杭州做了什么。我認為值得關注的,恰恰是那些杭州沒有做的事。
一位進駐杭州未來科技城的朋友告訴我,他的整個入駐過程,沒有和領導吃過一頓飯。申請補貼的流程也是公事公辦,到了約定時間自動打款,一點不用催。
我聽到這里已經流下了羨慕的淚水,這年頭不用催款就是創業者最大的福報。
更絕的是,事情辦完,政府部門的人就消失了,沒有人來指導企業,也不搞什么視察參觀、配合宣傳那一套。可一旦你有需要的時候,他就會及時出現。
《黑神話:悟空》游戲版號難拿,政府幫忙申領,還聯系食堂和物業公司,每天給游戲科學的員工送飯上門。宇樹科技急需系統性的知識產權快速保護時,杭州推出專利快速預審服務,并上門介紹、指導操作。DeepSeek需求激增,浙江低價提供大量空余的數據中心資源......
有所為有所不為,才是"放水養魚"的精髓。
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杭州作為連續多年人才凈流入率全國第一的城市,為這個行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活水。
極致的效率會讓人走向虛無,而消解虛無的藥方,是寬松和具體。這恰恰是杭州的優勢。杭州的景區幾乎全部免費,馬路上的車子看到行人遠遠就會減速。這些細節體現了一座城市的性格。
相比北上廣深,杭州的房價較低,生活節奏也沒有那么快。游戲科學最早是在深圳創立的,后來去了杭州。強腦科技在波士頓創立,后來發現無論是人才資源、政策優惠還是生活環境,杭州都比波士頓更適合創業。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在接受《暗涌》采訪時說:“不是所有人都能瘋狂一輩子,但大部分人,在他年輕的那些年,可以完全沒有功利目的,投入地去做一件事。”
當我們在追求極致的效率和結果的時候,杭州提供了一個環境,能夠容許沒有功利心的年輕人,去做他好奇并且熱愛的事。
在杭州工作的本科應屆生,可以申領1萬元生活補貼,碩士3萬元、博士10萬元。新引進的大學生還有1萬元的租房補貼。2024年,杭州推出“青荷禮包”新政,對新引進的35周歲以下大學生發放青荷禮包,包括公交、地鐵定向券、公園年卡、文化旅游年卡。
對創業公司的補貼也毫不吝嗇。畢業生或者大學生在杭州創業,可以獲得最高50萬元資助。對小型微利企業減收15%-20%企業所得稅,研發費用可以稅前加計扣除。西湖區藝創小鎮對數字內容企業,三年內給予最高100%的房租補貼或減免。要是不小心創業失敗了,還能領18個月失業保險。
寬松的政策為科技創新提供了溫暖的土壤,我們才能看到杭州的初創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冒尖。
在席卷全球之前,DeepSeek母公司幻方量化蟄伏了9年。登上春晚的宇樹科技,今年是其成立的第9年,游戲科學花了7年時間才制作出《黑神話·悟空》。
一次成功亮相的背后,必定有無數次的失敗。而杭州擁有包容失敗的底氣和勇氣。
2015年,杭州推出“創新創業新天堂”計劃,政府引導基金允許最高30%虧損容忍度。這對于初創企業是莫大的支持。
從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的官方公眾號上,我們也不難看出,這是一個不講宏大敘事,關注個體的境遇的政府。
選題內容針砭時弊,不講套話。對官員脫離群眾的現象展開批判和反思。
哪吒、DeepSeek、宇樹科技......時事熱點一個不落。
年輕人生活中常見的困擾,也一一給出解答。
點開文章內容,會發現一股同齡人的氣息撲面而來,沒有高高在上的“教導”,有的是共情和理性探討。
制度有空隙,政府有人味,跳出排隊分果子的邏輯,就是初創企業的機會。
1882年,愛迪生在被熏黑的真空燈泡中發現了單向電流。這個偶然的發現揭開了量子力學的序幕。1924年,路易·德布羅意對著塞納河的波紋,想象電子的形狀。當經典物理學的大廈開始傾斜,人類科學再一次迎來群星閃耀的時代。
此時此刻,也許是我們近20年來最接近那個時代的時候。
當互聯網紅利見頂時,杭州這座“互聯網之城”不甘心被時代拋下的命運,在云深不知處早已悄悄布局轉型。從之江實驗室、阿里達摩院到未來科技城,摒棄無用的經驗主義和表面功夫,用自身資源生生改變了局面。
AI浪潮已如滔天巨浪般襲來,每個人或早或晚都會都身處其中。你是選擇坐以待斃還是逆天改命?
<end>
內容作者:Jasmine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