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不愿在情人節當韭菜
情人節營銷,大勢已去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情人節。這篇文章原本是想盤點一下有趣的情人節營銷案例。但誰能想到,今年大部分品牌居然不過節了!!!
打工人的心酸,只有打工人懂。到手的選題飛了,我只能另辟蹊徑,和大家嘮嘮為什么情人節不香了。
曾幾何時,情人節還是品牌眼中的香餑餑,從珠寶、鮮花到餐飲、酒店......品牌通過“浪漫稅”收割著年輕情侶的消費熱情。
可今年情人節,一整個事態大變。
首先,就是在朋友圈曬520、1314的紅包少了。至少我的朋友圈里沒幾個。還有就是,沒人去垃圾桶里撿花了,就連在街頭、地鐵口賣花的都少了。
兩部情人節上映的電影熱度也很一般,畢竟大家都還沉浸在春節檔《哪吒2》破百億的喜悅中。
數據也佐證了這一點,根據香港婚戀機構HKRD在2025年的調查,今年有27%的男性和32%的女性表示情人節不打算送禮。相較于去年的22%男性和18%女性,數據明顯上升。
于是,我采訪了幾位處于戀愛不同階段的年輕人,看到了年輕人的過節新方式。
這屆年輕人,不愿為情人節爆金幣
當消費降級的風吹向所有人,走在時代前沿的年輕人自然也率先轉變。
他們拒絕被消費主義裹挾,轉而用更個性化的方式詮釋浪漫。
戀愛兩年的小魚告訴我,去年情人節她和男友相約去商場吃頓好的。結果當天才發現,挑好的餐廳居然沒法線上排隊,兩人愣是在露天的商場中排了兩小時隊,在漫長的叫號等待和寒風的洗禮下,過節的好心情也瞬間消失。
于是今年,兩人決定徹底擺爛。早在前一天兩人就在線上買了肥牛卷、蝦滑、日本豆腐和麻辣火鍋底料等一系列火鍋食材,打算下班后在家支起電磁爐一起吃一頓熱乎乎的火鍋。今天早上出門前,男友對她說:“其實每天和你一起吃飯,就比情人節大餐香多了。”
戀愛三年多的小鄭,今早則收到了男友的轉賬,不過兩人相約今晚早點下班一起在外吃頓飯。小鄭打算作為回禮,晚上請男友吃飯,一來一回直接形成了內循環,儀式感也有了錢也沒多花。
其實,這已經不是小鄭第一次對情人節祛魅了。去年情人節,小鄭就和男友相約一起去剪發,以生活化的方式完成節日的儀式感。而對于情侶間互送高價禮物的現象,她表示這些都是資本在靠著消費主義割韭菜。
數據也顯示,年輕人在過節送禮方面越發理性了。根據艾媒網《中國西方情人節消費行為大數據調查》,2024年中國消費者選購情人節禮物的關注因素中,“實用性”因素的占比高達40.75%。
社交平臺上,不少網友也分享著自己對情人節的看法。
“愛是細水長流,不需要靠節日的儀式感來證明”
“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的小驚喜反而更讓人心安”
“只有日常過得不咋地的情侶才會在節日上斤斤計較”
可以看出,將儀式感回歸日常生活,而不是靠著特定節日來作秀已經成為當代年輕人的共識。而這也更折射出年輕人更渴望在物質與精神的平衡中,尋找更真實的情感聯結。
在興趣中找樂子,比過節更香
早早預訂高檔餐廳,吃飯、看電影、送花、互送禮物、轉賬,這些似乎已經成了情人節的固定模式。
可情人節年年有,一年還有好幾個,難道每過個節就得走一遍流程不成?年輕人自然有自己的想法。
還在讀研的雯子和男友異地,今年情人節依舊不能見上面。不過兩個人都喜歡打游戲,于是今天,他們一起打了一下午的游戲,還在游戲中約會。坐上《和平精英》的熱氣球,還一起浪漫比心,一分錢都沒花,他們卻感到無比快樂。
去年迷上騎行的小王則打算下了班帶上女朋友去騎行,他早早就在網上找到了愛心騎行路線。“上班久了缺乏運動總是哪哪都不舒服,不如趁這個周五帶著女朋友一起感受一下騎行的快樂,既健康又浪漫。”
圖片來自小紅書@小吳小吳吖
還有喜歡看演出的周舟也早早搶上了喜歡歌星的livehouse票,打算一下班沖去場館與男友碰頭。“就當是個普通周五,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比起以往的套路式過節法,年輕人似乎更擅長在興趣中找樂子,而情人節則給了年輕人一個理由,帶上喜歡的人一起做喜歡的事。《2024中國青年消費趨勢報告》數據也顯示,37.4%的受訪者愿意為個人興趣愛好而進行消費。
尾聲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情人節的意義也在悄然轉變。
曾經,情人節被定義為浪漫的狂歡,更是情侶們展示愛意的舞臺。而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不再隆重地過節,他們并非對浪漫放棄,也不是變摳門了,而是因為他們開始重新審視愛情與生活的本質。
我想,未來還會有更多有意思的過節方式涌現,當跳脫出消費主義的陷阱,年輕人也終將把每一個特別的日子過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內容作者:劉白
編輯:鄭晶敏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