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林黛玉”帶貨奶茶被嘲,網友破防了!
看完今年春晚,多少人感慨這世界果然是一個巨大的草臺班子。
金晨在春晚舞臺上,當著全國人民的面,把手里的蛇年吉祥物,就這么水靈靈地甩出去,讓人直呼怎么可以捅這么大的簍子。
比起金晨的失誤,最惹爭議的恐怕是春晚帶貨翻車。
每年春晚都是一場巨型直播帶貨現場,王菲時隔七年再登春晚,歸來依舊是蝦片帶貨王。
還有姚堯版林黛玉帶貨,在小品《點點關注》里一口氣帶火華為三折疊、益禾堂薄荷奶綠、嗶哩嗶哩小電視周邊和海瀾之家抱枕。
圖源:微博@春晚
但誰想到恰恰是帶貨一杯奶茶,讓《點點關注》陷入女性營銷風波。
圖源:情感派掌門人
01
小品以網紅直播帶貨為爭議點,探討代際關系,把一家人整整齊齊氛圍拉滿。
一次孫女(姚堯版林黛玉)和奶奶(李源澈飾演)要幫鄰居拍視頻帶貨,為此支開不贊成直播的父親(艾倫飾演),去買薄荷奶綠奶茶。
后來爹爹發現兩人偷偷拍視頻很生氣,認為一個該實習實習,一個該休息就休息,吐槽網上的能是家人嗎?求關注就能關注嗎.......
但經過女兒“不懂奶奶需要什么”的吐槽后,父親突然悟了不反對了,并且一起加入直播送新年祝福當中。
圖源:微博@春晚
且不說小品講得如何,按理說這個親情主題的故事與女性營銷沾不上邊。但小品播出后,有幾個鏡頭就遭到部分網友吐槽。
父親說到女兒畢業去找工作時提到“哪個單位招林黛玉這種弱不禁風的”。
圖源:情感派掌門人
又比如孫女奶奶使喚爹爹買奶茶時,回應“真是不了解我們小仙女的心思,我們小仙女啊,平時喝的都是薄荷奶綠,少冰三分糖加珍珠”。
圖源:情感派掌門人
網友主要的爭議點在于,節目有污名化林黛玉污名化女性之嫌。
或是認為小品在消費林黛玉,搞陰陽怪氣刻板印象。
還有的覺得林黛玉帶貨不入流。
面對林黛玉帶貨被嘲,支持者認為表演者只是扮演林黛玉,而并非真的演林黛玉本人。
02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個小品觀眾品出了不一樣的觀感,也合乎情理。
但有爭議就有流量,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小品帶火了黛玉式帶貨。
姚堯此次在林黛玉和主播之間來回切換,用林黛玉畫風推薦修鞋攤、幫鄰居找狗。
安利張大爺鞋鋪。
張大爺補鞋手藝贊,再也不怕鞋底子爛,血~~黛玉要去補血了,家人們記得去補鞋。
圖源:情感派掌門人
為鄰居發布尋狗啟事。
狗狗長啥樣子呀,大眼睛齊劉海,腦戴頂上帶點彩。狗丟的時候穿什么呀,紅馬甲蝴蝶結,腳上四只繡花鞋。
圖源:情感派掌門人
不難看出,姚堯通過林黛玉的方式打開直播帶貨,延續林黛玉的柔弱嬌俏形象,加入隨地大小押的喜劇元素,實現傳統文化和直播帶貨元素的碰撞。
當然論被黛玉帶貨最成功的,當屬是劇情所需設計的益禾堂薄荷奶綠。
圖源:微博@春晚
益禾堂就迎來了潑天的富貴,在官微也瘋狂整活,不僅帶上同款文案“薄荷奶綠少冰三分糖+珍珠”安利薄荷奶綠,還發起了#益禾堂薄荷奶綠上春晚#話題互動。
圖源:益禾堂
03
事實上,林黛玉帶貨早就不是第一次出圈了。
想必很多觀眾認識姚堯,都是通過《喜劇大會》這檔節目。
姚堯和李源澈正是“成都造”綜藝《單排喜劇大賽》中的演員,而黛玉直播就是來自《單排喜劇大賽》的一個節目。
姚堯憑借撞臉陳曉旭版黛玉的優勢,加上超絕模仿力,在《黛玉播播間》節目中火出圈,此前還有人在評論區喊話建議上春晚,沒想到真的如網友所愿。
圖源:《單排喜劇大賽》官微
如我們所見,姚堯時而手持手帕和團扇側臉拍,時而皺皺眉捂嘴笑,被評價與87版《紅樓夢》中林黛玉撞了個滿懷,喚醒觀眾對經典形象的熟悉感。
圖源:《單排喜劇大賽》官微
當姚堯從林黛玉本體,切換到主播附體,同樣毫無違和感。
一邊帶著嬌嗔,輕聲慢語不急不躁;一邊帶著才情,詩情畫意熱梗不斷,秒變網紅一姐,創造了不少名場面。
上一秒忙著為愛情唏噓“一見傾心,劫數難逃。一日不見,備受煎熬”,下一秒猝不及防帶貨黃桃:“突然有點,想吃黃桃!”。
圖源:騰訊視頻《單排喜劇大賽》
是不是覺得林黛玉帶貨黃桃有些格格不入?她也調侃“那黛玉帶什么?只能‘帶玉’了”,玩了一波諧音梗,接著絲滑地從一旁掏出一塊玉佩。
圖源:騰訊視頻《單排喜劇大賽》
但這塊玉賣38999有些小貴,姚堯都忍不住吐槽一句“破玉那么貴”,突然模仿起李佳琦:“哪貴了?國貨很難的......不如好好問問自己,這么多年來,有沒有好好工作……”
圖源:騰訊視頻《單人喜劇大賽》
可以看到,黛玉帶貨直播堪稱一股清流,既打破了咋咋呼呼、吵吵鬧鬧的快直播模式,也有別于娓娓道來、如沐春風的慢直播風格。
圖源:《單排喜劇大賽》官微
黛玉帶貨更像是自成一派,將黛玉嬌柔婉約的古典形象,與現代直播帶貨商業氣息相融合,營造強烈的時代反差感,為大眾提供既有笑點又有看點,還有賣點的視聽體驗。
當然林黛玉帶貨爆火,除了姚堯的入戲演出,還離不開林黛玉經典熒幕形象的加持。
87版《紅樓夢》承載了幾代人的青春記憶,林黛玉更是無數人心中的 “白月光”,為此很多品牌借助“林黛玉”形象整活。
這兩年林黛玉式發瘋文案就火了,有人還總結了林黛玉文學語錄特點——帶點陰陽怪氣、先發制人、委屈巴巴的調調。
比如:我給你的那個荷包,你也給她們了?你明兒再想要我的東西,可不能了。
或者是:哥哥若覺得我無趣,明日又見旁人絕妙,真真讓人傷了心。
圖源:@中國新聞網
去年RIO微醺酒請林黛玉變身打工人嘴替,陰陽職場演繹《我在人間黛醉上班》,獻上了「黛醉文學」,把年輕人哪有不發瘋的一面具象化,增強打工人的代入感。
圖源:RIO銳澳官微
從林黛玉發瘋文案、黛玉直播到黛玉上春晚,越來越多的網紅和品牌開始盯上“林黛玉”進行爆改。
這既離不開網友對于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也離不開品牌將傳統文化和年輕人喜聞樂見的網絡文化,結合得恰到好處,賦予產品、直播獨特的文化內涵。
從文化傳承來看,品牌網紅將《紅樓夢》照進現實,讓林黛玉這個經典形象,真正走進消費者的日常生活。
對于消費者來說,他們在消費節目或者購物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大家借勢經典IP營銷讓傳統文化活起來,固然是好事,但也切記不要過度玩梗或者惡搞娛樂,唯有建立在尊重經典的基礎上創新,把控好內容尺度與品牌關聯度,才能發揮最大的營銷效果。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