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馬桶蓋事件”十年回望:中國衛浴的科技蝶變
TikTok在美國被禁用后,不少用戶給自己打上“TikTok refugee(難民)”的自嘲標簽,涌入到了小紅書。
中外網友隔著屏幕開啟了熱情互動:互發熱門表情包、中國用戶幫起中文名、美國用戶幫做著英文作業……上演了一場社交陣地的遷移。
“熱鬧”的氛圍不只是在虛擬空間,根據國家移民管理局公布的數據,過去一個月內來華人數環比上升了29.5%。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年輕人中,甚至流行起了“周五下班去中國”的新潮流。
外國人打卡中國移動支付、智能汽車、智能眼鏡、高鐵等產品的內容風靡社交平臺。其中一個熱搜級的話題,居然是中國的廁所,有人感嘆“中國地鐵居然有廁所!”也有人專門跑到南京的德基廣場,目的是打卡和藝術家Beeple聯名的網紅廁所。
一些“懂梗”的年輕人,瞄向了九牧等中國品牌的智能馬桶,分享了加熱、除菌、IoT等“神奇功能”,同時狠狠吐槽了下自己家的馬桶蓋,還是老式儲熱型的加熱馬桶蓋,特別容易滋生細菌。
時光往前推十年,首爾、東京、巴黎等城市的街頭,時常可以看到拎著大包小袋的中國消費者,連馬桶蓋也不放過。
2015年1月25日,財經作家吳曉波根據自己在機場免稅店的經歷,寫出了《去日本買只馬桶蓋》的文章,今天正好已過去十年整。
從中國人到日本買馬桶蓋,到外國人購買中國智能馬桶,消費“逆潮”的背后,折射了衛浴行業的天翻地覆。借著“馬桶蓋事件”10周年的契機,一起來回顧下中國智造的“激蕩十年”。
01 覺醒:“補課”品牌和創新能力
國內不少年紀稍長的消費者,大多有著“去國外掃貨”的記憶,韓國的面膜、日本的藥妝、法國的奢侈品……就連眼藥水、防蟲叮咬液等日用品都成了掃貨的對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人的蓬勃購買力。
直到《去日本買只馬桶蓋》在國內掀起了輿論熱潮,原本習以為常的掃貨行為,成了“中國制造”的傷疤。
起因是吳曉波目睹了日本機場免稅店里上演的“瘋狂一幕”:三十多位同事沖進免稅店,有人一口氣買了六只電飯煲,有人當場洗頭測試納米水離子吹風機,甚至有人買了五只單價2000多元的馬桶蓋。
“馬桶蓋事件”發酵后,有媒體采訪了松下中國的工作人員,得到的回復竟然是:“位于杭州下沙的工廠,目前是松下在全球唯一的潔身器(馬桶蓋)研發、制造和銷售基地。”
一位旅行社的資深領隊在媒體采訪時道出了其中的癥結:“主要是對國內的產品不信任,比如餐具什么的,即使是中國制造,游客們也覺得在國外買到的產品,質量更加放心。”
彼時中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為何本土消費者偏偏認為洋貨比國貨好?答案讓人大吃一驚。
相關機構在2015年對國內銷售的智能馬桶進行了專項抽查,整個行業的產品合格率只有60%,個別產品的不合格檢出率竟高達87%。
當時國內衛浴產業還處于無序競爭中,市場份額高度分散,不少工廠采用的是輕研發、代工和組裝模式。再加上行業標準的缺失,很多劣質、假冒產品以小品牌乃至白牌的形式流向市場。被傷害了的消費者,最終選擇用腳投票,哪怕跨洋背回來的馬桶蓋是在中國生產的。
被刺痛的中國制造,終于開始覺醒。
兩個多月后的全國兩會上,馬桶蓋成為當年討論的焦點,甚至有代表感嘆:一只馬桶蓋打敗了“中國制造”。最終開出的“藥方”中,產業升級、科技創新是提到最多的詞匯。
身處衛浴行業的九牧被深深觸動,提出了著名的《創新基本法》,規定每年至少將營收的10%用于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并構建了“三年應用、五年基礎、十年理論”的金字塔創新研發體系。
在這個過程中,讓人記住的不僅僅是九牧在戰略上的高瞻遠矚,還有貫穿始終的高效執行力。
為了打破“國外產品更好”的偏見,九牧上線了門店、會員、售后服務在內的數字化系統,不斷優化售后服務;將數字化引入產品生命周期管理,讓產品設計更符合世界前沿趨勢;與華為開展智慧衛浴跨界合作,在鴻蒙生態上進一步聯通了衛浴和家庭空間;老工廠逐步向智能化改造,新工廠直接按照工業4.0的標準建設,堅定擁抱數智化......
衛浴行業只是中國制造求變的縮影。在全國范圍內,一場轟轟烈烈的品質革命正悄然興起。
02 追趕:抓住了兩股時代浪潮
“馬桶蓋事件”警醒了中國制造,也揭示了潛藏的機會:隨著國內消費者的購買力不斷增長,對品質的需求越來越高,中國制造業擺脫低利潤的“代工模式”、中國品牌沖擊高端市場的機會窗口已經到來。
最早驗證這一趨勢的是互聯網電商主導的新消費。
時間來到2016年4月,從做好一條毛巾開始,網易嚴選等平臺嘗試為中國制造正名:和國內優秀的供應商合作,全程參與把控工藝生產環節,生產出了不遜于海外大牌的商品。
如果說新消費是機會窗口,智能化就是中國品牌追趕的“加速引擎”。
直接的例子就是家電、汽車等行業的錯位競爭。“家電選日本品牌,汽車買德國制造”的認知一度深入人心,國內的家電和汽車產業選擇在智能化和產品體驗上下功夫,并在多年后完成了對海外品牌的“降維打擊”。
最能印證中國制造變化的,仍然是衛浴行業。
作為“馬桶蓋事件”的導火索,衛浴市場始終牽動著制造業的神經。九牧、箭牌、恒潔等國內衛浴龍頭不斷強化產業布局,引領產業變革升級,讓粗制濫造的低價產品失去生存土壤。
一組標志性的數據在于:2015年初“日本馬桶蓋”事件發生時,九牧擁有專利數約1200項;到了2024年末,專利數量已經猛增到20000多項。
遠超同行的研發能力,塑造了獨一無二的產品力。
以日本馬桶蓋無法解決的“輕音”需求為例,九牧先后研發出了腳感小沖、凈力沖、強靜沖刷等技術,最終在X90超靜音數智馬桶上實現了“超靜音”——馬桶的沖刷聲音低至38分貝,比圖書館的分貝要求還要安靜。
九牧還率先成立了行業首個質量技術轉化中心,從產品研發、生產、制造全流程嚴格把控產品質量,試圖用數字化的手段推動行業標準化發展,目前九牧主導制定國際標準已達20多項、國家標準有200多項。
為了推動衛浴產業上下游同步進化,九牧梳理并輸出了一整套涵蓋工業機器人、傳感器、各類硬件設備等等的技術標準,和上下游伙伴基于同一方向和標準進行落地,加速了整個行業的數智化進程。
結果就是,2018年的智能馬桶的產品合格率就達到了91%,2023年中國電子坐便器產量占到全球66%;2015年中國智能馬桶的年銷量只有10萬臺左右,2022年已經超過了1000萬臺。
走在衛浴行業最前沿的九牧,深刻詮釋了創新的紅利效應:落后產能被逐步淘汰,頭部企業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相對應的,九牧去年相繼拿下“2023年智能馬桶全球銷量第一”、“中國第一 世界前三”市場地位的認證。2025年是九牧成立35周年,與行業一同見證了這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新消費和智能化兩股時代浪潮下,中國制造迅速實現了“改頭換面”:在許多消費者的認知里,國貨比洋貨“矮一頭”的局面不復存在;在超市的貨架上,中國品牌全面取代海外大牌成為消費主流。
中國制造并未因此停下來。
2023年3月底,九牧發布了行業首個“科技戰略”,提出了“科技衛浴 世界九牧”戰略,一邊在數智化領域動作頻頻,一邊釋放了想要打造世界級品牌、占領全球市場的長遠目標。
03 崛起:中國智造的反向輸出
如果吳曉波老師有精力的話,或許可以在10年后的2025年,再寫一篇《到中國買智能馬桶》的雄文。在人類的歷史長河里,十年的時間不過是一瞬間。但在制造業的大江大河里,十年的時間足以讓“世界反轉”。
以前是中國人買日本馬桶蓋,現在是日本網友反向求購中國智能馬桶。
比如一位日本小哥不久前在X上發帖子向網友請教:“怎么購買中國的智能馬桶,希望可以到日本上門安裝”。
作為最早流行智能馬桶的國家,日本的智能馬桶蓋普及率已經超過80%,但很多家庭使用的仍然是容易滋生細菌的老式儲熱馬桶蓋,占比達到了驚人的51%,而且使用時間超過10年以上。
由于TOTO、松下等本土品牌的重心放在了前裝市場,當日本消費者想要換掉家里的馬桶時,發現居然找不到滿意的產品。
這位日本小哥,注意到了九牧的X90超靜音數智馬桶,一下子被打開了新世界:原來智能馬桶可以做到恒溫即熱,居然還搭載了全水路除菌、紅藍光理療技術和鉑金除臭系統。
以前是中國制造“師夷長技”,現在國外友商反向抄中國智造的作業。
2024年初的廁所革命與可持續發展論壇上,九牧作為聯合國計劃開發署的活動聯合主辦方,提供了大量技術、數據、實踐等方面的支持,吸引了不少專家來華“學習”。
2024年5月舉辦的第28屆中國國際廚房、衛浴設施展覽會期間,九牧集團的展臺上迎來了不少國際友商,他們一邊體驗產品,一邊拍照、錄視頻,甚至拿出了小本本做筆記。
放眼到中國制造市場大局,這種“不尋常”已成平常。而智能制造的中國衛浴產業,早已成為行業創新、增長的風向標。
比如九牧的“綠色黑燈工廠”,刷新了智造的新標準:每年可產400萬套智能馬桶,綜合效率提升了32%,物流運輸效率提升了45%,品質合格率提升至99.9%,單臺馬桶生產能耗下降了25%。
再比如九牧已經在全球設立了16個研發中心,研發團隊超過5000人,其中外籍專家占比高達15%。這種國際化的研發體系和人才結構,提供了多元化創新的土壤,不斷醞釀出了顛覆性的創新。
以前是中國品牌被困在中低端,現在海外大牌反向忌憚中國企業的沖擊。
正如TOTO在2024財年半年度業績說明會上的表態,直言正面臨中國企業的競爭,其中九牧的存在感不斷增強,并坦陳即使投入更具成本競爭力的產品,也不會出現戲劇性的改善。
日本衛浴的崛起,離不開電子化的推波助瀾,從歐美廠商手中奪走了高端市場的話語權。趁著智能化浪潮高速發展的中國智造,在很大程度上給了日本制造前所未有的壓力。
制造和智造,看似只有一字之差,內核卻有云泥之別。
因為智能制造,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撕下了“性價比”的標簽,并逐步在全球范圍內塑造了高端的形象。
可以找到的例子有很多:2024年第三屆中泰文化經貿交流大會上,九牧X90超靜音數智馬桶入選泰國皇室成員御用產品;故宮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館等世界文化遺產,都成了九牧數智衛浴產品的“科技地標”......
衛浴產業只是中國智造的一個側面,中國品牌的“反向輸出”,正在各行各業現象級出現。
在2024年的巴黎車展上,比亞迪、小鵬、問界等中國車企的展區人潮洶涌,甚至有外企高管拿皮尺量車取經;
在日本的家電賣場里,已經有70%的產品是“中國制造”,海爾、海信等品牌的影響力已經不輸東芝、日立和松下;
在CES 2025期間,安克發布的Solix太陽能沙灘傘、賽格威推出的電動自行車Xyber,儼然成了關注度最高的產品……
04 寫在最后
十年前,吳曉波在那篇著名的文章最后寫道:“中國制造的明天,并不在他處,而僅僅在于——能否做出打動人心的產品”。一句書生氣的評論,卻精準地預言了中國制造產業的十年軌跡。
船到中流浪更急,行到半山路更陡。中國智造的下一個十年會走向何處呢?
和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的,AI和衛浴的融合已經是一種現在進行時。在“數智戰略5.0”中明確了機器人方向的九牧,據悉將在智能魔鏡柜上創新智能識別功能,帶來輔助刷牙、舌苔看診、面部皮膚診斷等新體驗。
而在全球化競爭的宏大課題上,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的中國智造,只要堅持“做出打動人心的產品”的初心不變,將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追趕者”變成“引領者”,讓中國智造出現在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